白杨教学设计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生自由读,自学课文。
出示思考问题:(学生边自读边勾画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3)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2.检查自学效果。
3.学生质疑问难。
三、学习生字。
1.认字。
2.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第一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 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那么这位旅 客要表白的是怎样的心呢?他是怎样借白杨表白自己心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 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把书翻到第三课。
生齐读这三句话。
师:适应性强、生命力强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生:坚强!(板书: 坚强不屈)
师:正是这坚强不屈的白杨,才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戈壁滩 上长得——指板书:高大挺秀。
谁来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指名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 师:面对着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白杨,你此刻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崇敬……尊敬……敬仰……佩服………… 师:把你的感情送进朗读中去,来,男同学——女同学——全部! 真棒,读书就要读出兴致来,读出激情来! 三、理解表白的心,学习析句段悟情 师: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 谁来读读十三自然段。 生: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师:爸爸要表白怎样的心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看课文,(引读)他们只知 道——。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是啊,他们只知道爸爸是这样做的, 但知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做啊? 生:不知道。 师:也就是说孩子们只知道 “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但不 知道为什么——;孩子们只知道——,但不知道——;只知道——,不知道— —…… 师: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逐句读,师逐句问。) 师:就带着这三个问题,边看老师介绍的资料和图片边思考。
二、了解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师:现在我们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 的?齐读第一小节。
PPT 出示戈壁的图片。
师:结合课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你对戈壁有怎样的认识?(生说)
让我们再齐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戈壁的恶劣环境和荒凉景象。
师:在戈壁上白杨长得怎么样?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生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 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不管……不管……总是……”和“那么……那 么……”我看出白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评价:1.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你很会学习。
2. 读出了自己的理解。 3. 语感不错。 4. 声音清晰、洪亮、富有感情。
PPT 出示戈壁上白杨的图片。
师:这就是白杨,用书上的词来形容它的样子是——高大挺秀。
板书:高大挺秀。
师: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分角色朗 读 4-12 小节。
师:几位同学读出了爸爸的沉稳和孩子的天真可爱。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白 杨树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又大又直)
师:说明白杨真的是——指板书:高大挺秀。所以哥哥才会问爸爸“为什么它这 么直,长得这么大。那爸爸面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表现的?
(生: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师:爸爸的脸色为什么变了,让我们来看看爸爸的话。
三、感悟白杨的品性
指名读
PPT 出示三句话:
“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课件,屏幕显示当年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荣的景象。) 逐个问题思考,指名回答。
【预设:生 1:爸爸、妈妈当年克服各种困难,跟大自然作斗争,凭着坚强 的意志,开发、建设新疆。
生 2:看了刚才的画面,读了老师推荐的资料,我知道当年像爸爸、妈妈一 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渠,手都冻到了锄头把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小白杨》
一、情境导入
播放《小白杨》
师:同学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喜欢歌中的白杨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动人的 歌声,一同与课文中得父子三人坐上通往新疆的列车,去感受一下白杨树的风姿。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出示词语。指名读——同桌互读。 3. 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正音、释词义。
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 要,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上。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 穴。
师:能利用课外资料理解课文,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提出表扬。
生:爸爸、妈妈等一批边疆建设者克服了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困难,全力建设 边疆。
师:新疆地处偏远,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既然这么艰苦,爸爸为 什么还接孩子们来呢
(板书:扎根边疆)
生:爸爸一共说了三句话,我们是一句一句地读,抓关键的词归纳出来的。
师:这个办法真好,不如请你们小组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让大家学一学。
生 1:爸爸说的第一句话是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通过“从来”、“直”, 我认为白杨树很直。
生 2:爸爸说的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 出粗壮的枝干。从“哪儿……哪儿……”我看出白杨适应性强。
生: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长大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生 1:爸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热爱新疆,响应党的号召。
生 2:爸爸就像白杨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奉献一切,把新疆建设得 那么美丽。
师:这些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什么精神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爸爸一共说了三句话,请同学们逐句去读,思考爸爸介绍了白杨的哪些特点,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想到之后可以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
(预设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白杨的特点是直、适应性强和生命力强。
师:总结得不错,请问这三个特点是怎么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