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记录姓名:周凤华职业:退休性别:女性出生地:北京年龄:68岁入院时间:2008年12月15日9:15民族:汉族病史采集时间:2008年12月15日9:30婚况: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发病节气:立冬主诉:右乳癌术后5月,要求化疗。
现病史:患者今年7月初无意中发现右乳外上象限一约1.0×1.0㎝大小肿物,质硬,无触痛,边界清楚,至宣武医院查乳腺钼靶,疑为乳腺癌,急于医科院肿瘤医院住院手术治疗,08.7.16行右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乳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大小1.5×1.0×1.0㎝,伴导管内癌,右腋窝淋巴结清扫1/12,免疫组化:ER(-),PR(-),C-erbB-2(+++),术后出院,伤口处有渗液不愈合。
08.10.15开始于我科行CA方案(环磷酰胺1.0g d1,法玛新60mg d1、2/21d)化疗三周期,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
今为继续行第四周期化疗收入病房。
现症见:右胸壁处手术切口钝痛,右上肢轻度水肿、麻木,偶有恶心、呕吐,伴反酸烧心,乏力,双下肢明显,自汗,纳可,入睡困难,二便调。
既往史: 2型糖尿病病史8年,以诺和灵30R控制血糖,现空腹血糖水平约10mmol/L水平,餐后13mmol/L左右。
2005年诊断垂体瘤,未治疗。
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其他情况:生于北京,长于北京;无疫地、区接触史;无输血史;月经14 3/28-30 46,经色量正常,无腹痛,孕2产1,未哺乳,一女体健。
无吸烟及饮酒史,其丈夫患肺癌因突发心梗去世。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以上病史情况属实,家属签字:体格检查T36.3℃P78次/分R20次/分BP 130/80 mmHgH152cm W64kg神志清楚,精神可,营养中等,步入病房,查体合作,自动体位,表情自然,面色少华,语言清晰流利,应答切题,语声如常,双目有神,未闻及咳嗽、喘息及异常气味,舌淡红边有齿痕,苔少脉细。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形态正常,巩膜无黄染,球结膜无水肿,结膜无充血苍白,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敏感,唇甲无紫绀,鼻翼无煽动,耳道无分泌物,颈软对称,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颈动脉无异常搏动,咽部淡红无充血,扁桃腺无肿大,无脓性分泌物,胸廓对称,右胸壁可见长约20cm横行手术疤痕,稍红,少量渗出,未见血性及脓性渗出物,为右乳癌术后改变,左乳大小形态正常,未见皮肤橘皮样变,未见乳头溢液,未触及包块,双肺语颤对称,叩清,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界叩诊不扩大,HR78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右胁肋无明显压痛,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脾肋下未触及,脾区无叩击痛,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无杵状指趾,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KPS 80分。
辅助检查:(医科院肿瘤医院)08.7.16右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乳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大小1.5×1.0×1.0㎝,伴导管内癌,右腋窝淋巴结清扫1/12,免疫组化:ER(-),PR(-),C-erbB-2(+++)。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 乳癌气血两伤,余毒未尽西医诊断: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根治术后 T1N1M0 ⅡA期2型糖尿病垂体瘤住院医师:主治医师:首次病程记录2008年12月15日 10:30患者周凤华,女,68岁,主因“右乳癌术后5月,要求化疗”于2008年12月15日由门诊以“乳癌”收住入院。
病例特点:1.患者老年女性,病程5月。
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8年。
05年诊断垂体瘤。
2.患者今年7月初发现右乳外上象限肿物,查乳腺钼靶疑为乳腺癌。
08.7.16行右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ER(-),PR(-),C-erbB-2(+++),术后出院,伤口处有渗液不愈合,08.10.5行CA方案化疗三周期。
现症见:右胸壁处手术切口钝痛,右上肢轻度水肿,麻木,偶有恶心,呕吐,伴反酸烧心,乏力,双下肢明显,自汗,纳可,入睡困难,二便调。
3.查体: Bp130/80mmHg,神情,精神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胸壁可见约20cm 手术疤痕,稍红,未见血性及脓性渗出物,左乳正常,双肺语颤对称,呼吸音清,右胁肋无明显压痛, HR78次/分,律齐,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舌淡红边有齿痕,苔少脉滑。
4.辅助检查:(医科院肿瘤医院)08.7.16右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乳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大小1.5×1.0×1.0㎝,伴导管内癌,右腋窝淋巴结清扫1/12,免疫组化:ER(-),PR (-),C-erbB-2(+++)。
5.肿瘤分期较晚,预后不佳。
辨病辨证分析及鉴别诊断患者主因“右乳癌术后5月余,要求化疗”收住入院,中医属于“乳癌病”范畴,当与乳癖相鉴别。
乳癌为乳房单发或多发质硬肿物,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偶有乳房溢液;乳癖则以乳房胀痛,随月事变化,肿物常呈片状,质地韧,不难加以鉴别。
患者老年女性,正气渐虚,且经受丧女丧夫之痛,情志抑郁,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肝经循行络乳,肝气郁滞,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日久蕴毒,瘀毒互结,化为有形之邪,阻滞肝经,发为乳癌。
虽经手术切除,余毒仍在,脾胃损伤,气血两虚,余毒湿浊互结,故伤口渗液不愈合;脾胃损伤,肝郁横逆犯脾,故见纳少,偶有恶心,呕吐,反酸烧心;气血两虚则乏力,汗出多,舌淡红边有齿痕,苔少脉细为气血两虚,余毒未尽之征象。
四诊合参,病位在肝脾,病性属本虚标实,证属气血两虚、余毒未尽,正虚邪恋,预后不佳。
西医诊断依据:1.患者老年女性,绝经后,有糖尿病、垂体瘤病史,丧女丧夫。
2.症状:右胸壁处手术切口钝痛,右上肢轻度水肿,麻木,偶有恶心,呕吐,伴反酸烧心,乏力。
3.查体:右胸壁可见约20cm手术疤痕,稍红,少量渗出,未见血性及脓性渗出物。
4.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大小1.5×1.0×1.0㎝,伴导管内癌,右腋窝淋巴结清扫1/12,免疫组化:ER(-),PR(-),C-erbB-2(+++)。
鉴别诊断:1.乳腺增生:为乳腺常见良性病变,表现为乳房胀痛,随月经周期变化,乳房肿物呈片状或颗粒状、质地较韧,B超表现为囊性或实性,故可鉴别。
2.乳腺纤维瘤:多发于青年妇女,肿块多位于外上象限,呈圆形或扁圆形,一般在3cm以内,质地韧,表面光滑,分界清楚,故可鉴别。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乳癌气血两虚,余毒未尽西医诊断: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根治术后 T1N1M0 ⅡA期2型糖尿病垂体瘤诊疗计划:1.Ⅱ级护理,糖尿病饮食。
2.完善各项入院理化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生化、血凝、免疫、肿标、心电图等,以了解患者病灶情况及身体状况。
3.西医应用胸腺五肽提高免疫力。
继续行CA方案化疗。
4. 中医治以益气养血,清解余毒为法,方如下:生黄芪30克太子参20克茯苓10克生白术15克生薏米20克鸡血藤30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半夏10克香附10克当归15克半枝莲15克蛇舌草15克鸡内金10克砂仁10克水煎服,日一剂。
5. 调护:避风寒,慎起居,畅情志。
住院医师:2008.12.16 10:00患者轻微乏力,食欲可,纳可,无恶心呕吐,二便调,手术局部麻木疼痛。
查:神清,精神可,Bp:120/80mmHg,Hr:80次/分,双肺呼吸音清,腹软,双下肢不肿。
舌淡红边有齿痕,苔少脉滑,KPS:70分。
徐咏梅执行主治医师查房指示:患者为绝经后女性,主因“右乳癌术后5月余,要求化疗”入院。
中医诊断:乳癌病,证属为气血两虚,余毒未尽。
西医诊断: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根治术后 T1N1M0 ⅡA期,2型糖尿病,垂体瘤。
诊断明确,患者手术时分期尚可,但ER(-),PR (-),C-erbB-2(+++),仍有复发转移风险,术后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复发转移率,延长无病生存期。
目前以CA方案化疗3周期,耐受性尚可,无明显毒副反应。
入院后可全面复查,除外肿瘤复发转移,了解重要脏器功能,若一般情况可,可继行CA-T方案CA第四周期化疗,化疗期间注意血象变化。
给予胸腺五肽提高免疫力,注意血糖情况。
治以益气养血,清解余毒,化疗期间应以益气养血,健脾和胃为主,升血汤加减,方如下:生黄芪30克太子参20克茯苓10克生白术15克生薏米20克鸡血藤3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黄精15克紫河车10克山萸肉10克补骨脂15克木香10克厚朴10克鸡内金10克砂仁10克上方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于洁2008.12.17 9Am患者轻微乏力,纳可,无恶心呕吐,二便调,右胸手术疤痕局部麻木疼痛。
查:神清,精神可,Bp:120/80mmHg,Hr:80次/分,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双肺呼吸音清,腹软,双下肢不肿。
血常规:wbc:4.48×109/l,Hb:99g/l,PLT:217×109/l.血象及肝肾功能正常,今日继行第四周期化疗,环磷酰胺1.0g d1,法玛新60mg d1,2,注意血象变化,保肝升白对症治疗,以复方阿胶浆改善贫血,以胸腺五肽提高免疫力,患者手术局部麻木疼痛水肿,加用循环驱动及红外线烤灯治疗,继观。
2008.12.19 10Am患者恶心,反酸,嗳气,呕吐,轻微乏力,食欲可,进少量流食,大便干,右胸壁伤口处肿胀疼痛。
查:神清,精神可,Bp:120/80mmHg,Hr:79次/分,律齐,双肺呼吸音清,腹软,双下肢不肿。
舌淡红边有齿痕,苔少脉滑,KPS:70分。
唐武军副主任医师查房指示:患者绝经后女性,西医诊断: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根治术后T1N1M0 ⅡA期,2型糖尿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诊断明确,患者手术时分期尚可,但有淋巴结转移,ER(-),PR(-),C-erbB-2(+++),易出现复发转移,术后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复发转移率,延长无病生存期,若能配合赫赛汀靶向治疗可提高疗效。
既往术后辅助化疗以CA-T方案化疗3周期,耐受性尚可,无明显毒副反应。
入院后复查血象及肝肾功能正常,已按期行CA-T 方案CA第四周期化疗,轻度消化道反应,可对症支持治疗,注意血象变化,配合保肝升白对症治疗,以胸腺五肽提高免疫力。
目前中医诊断为:乳癌病,辨证为气血两虚、脾胃不和,治以益气养血,健脾和胃为主,升血汤加减,补骨脂、山萸肉、紫河车补肾填髓,方如下:生黄芪30克太子参20克茯苓10克生白术15克生薏米20克鸡血藤3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黄精15克紫河车10克山萸肉10克补骨脂15克旋覆花10克代赭石15克厚朴10克炒枳壳10克鸡内金10克砂仁10克上方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