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床床身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机床床身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设计变量 /mm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取值范围 /mm 200 ~ 400 400 ~ 600 700 ~ 1 100 200 ~ 400 12 ~ 15 700 ~ 1 200 700 ~ 900 200 ~ 900
初始值 /mm 250 575 950 250 15 873 870 500
( a) 横隔板间距
表 2 优化前后床身结构动静态性能比较
设计变 优化
量 /mm 前
x1 250
x2 575
x3 950
x4 250
x5
15
x6 873
x7 870
x8 500
优化 后 345 441 927 314 15
1 190 779 213
刚度 /( N /mm)
基频 /Hz
优化前 优化后 优化前优化后
近似模型通过数理统计和实验设计的方法,在设 计变量和响应之间建立一种函数关系,用来近似复杂 的实际问题。常用的近似模型有多项式响应曲面、径 向基函数模型、Kriging 模型等[4]。响应面法是用于处 理多变量问题建模和分析的一套统计处理方法,能够 在不确定数据集趋向于何种曲线时,对整个数据集进 行整体的拟合,能够很好地解决在多个设计变量同时 作用下目标的优化问题。因此文中选择建立响应面近 似模型进行优化求解。 1. 2 优化流程
图 2 遗传算法求解流程图
图 1 优化流程图
1. 3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处理方法
在优化设计中经常遇到的是多目标优化问题。对
于多目标优化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评价函数法、分层求
解法、目标规划法。评价函数法借助构造某种适当的 评价函数,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来求解[5]。
折衷法是评价函数的一种处理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
优化流程图如图 1 所示,首先根据实际问题确定 设计变量及其变化空间,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法进行实 验设计,根据实验设计结果进行样本点采集; 然后对各 组样本集合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结构的响应。通过 拟合设计变量和系统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二阶响 应曲面,在响应面上进行寻优求解。通过自由随机法, 根据建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在整个二阶
关键词: 机床床身; 优化设计; 近似模型; 多目标 中图分类号: TH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2354( 2010) 08 - 0065 - 04
机床床身内部筋板的结构、布局及垫铁位置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机床床身结构的动静态性能。目前国 内基本上通过研究床身内部筋板结构来提高床身结构 的动静态性能。东南大学的汤文成等运用有限元法对 TH566 型数控加工中心机床的床身结构进行分析,阐 述不同筋板布局形式对床身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1]。 天津大学的张学玲等以一立式加工中心为研究对象, 通过提取床身典型元结构和框架结构进行优化,并以 床身固有频率为优化目标,以元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分 析为依据,提出了床身结构若干改进方案[2]。床身结 构的动静态性能不仅与筋板的结构、布局有关,也与垫 铁的位置有关,这些因素互相影响,显然仅优化筋板布 局或垫铁位置并不能得到真正的最优结构。另一方 面,床身是机床的大件,其质量占整机质量的 20% 左 右,合理地设计床身结构,使床身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 件下质量最小的优化设计,可降低机床生产成本,提高 经济效益。文中以某型号机床为研究对象,以床身内 部横隔板间距、厚度及垫铁间距为设计变量,运用实验 设计方法建立床身基频和刚度的二阶响应曲面,在近 似模型上采用折衷法的多目标问题处理法,运用遗传 算法进行优化求解。最后对优化的床身结构进行拓扑 优化设计,合理地设计床身铸造时的出砂孔。优化后 床身的质量减小,而刚度提高。
最小二乘法,根据实验设计的结果,分别构造基频和刚
度与设计变量之间的二阶响应曲面,两个响应曲面的
最大相对残差分布为 0. 61% 和 0. 74% ,因此近似模型
满足精度的要求,能够代替实际模型进行优化求解。采
用折衷法按照式( 1) 进行多目标优化问题处理,利用
遗传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
表 1 设计变量的设计空间
设计者选取多目标中的一个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
而把其他目标函数视作可以变通的约束,设置一个不
希望超过或小于的值,把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
题进行优化。
文中采用折衷法对床身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优化
模型为:
max k
( 1)
s. t. f - [f] ≤ ε [f]
X
l i

Xi

Xui
( i 期
响应曲面上初步寻找最优解,再以自由随机法寻找的 最优解为新的样本空间,利用遗传算法反复迭代求解, 进行进一步的寻优,验证最优解的真值。如果满足精 度要求,优化求解过程结束,如果不满足则修正响应曲 面进一步迭代求解。响应曲面的精度直接影响结果的 优劣,文中要求拟合的近似模型的误差值在 1% 以内。
数学模型为:
max K
( 2)
s. t 0 < βi ≤ 1 M ≤ Mlimit
式中: K——— 刚度;
βi ——— 单元 i 的伪密度; M——— 结构扑优化后的质量;
Mlmit ——— 设定的优化后结构质量。
设定优化后床身质量下降 10% ,运用密度法对床
身结构进行拓扑优化,优化后的拓扑图如图 5 所示。图
扑图和床身结构的实际需要,在床身内部水平横隔板
和床身底面开出适当的出砂孔,并减小床身底面壁厚,
床身结构删除材料后的结构如图 6 所示。
68
机械设计
第 27 卷第 8 期
( a) 床身底面拓扑图
( b) 床身内部拓扑图 图 5 床身结构柘扑图
图 6 优化后的机床结构
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优化后床身结 构性能 如 表 3 所 示。床 身 结 构 的 刚 度 为 1. 74 × 105 N / mm,比原床身结构的刚度值大了 1 × 104 N / mm,增 加了 5. 8% 。虽然基频为 204. 5 Hz,比原床身结构的基 频下降 7. 3 Hz,但整个床身质量由原来的 1 496. 6 kg 降到 1 424. 3 kg 减轻了 4. 83% 。
式( 1) 表明寻求设计变量 Xi( i = 1,2,…,n) 的最 优值,使结构在基频接近原结构的约束条件下,结构刚 度最大。 1. 4 优化算法
遗传算法是一种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进化发展 起来的高度并行、随机、自适应搜索算法。它使用了群 体搜索技术,将种群代表一组问题解,通过对当前种群 施加选择、交叉和变异等一系列遗传操作,产生新一代 的种群,并逐步使种群进化 到 包 含 近 似 最 优 解 的 状 态[6]。利用遗传算法求解优化模型能够解决任意维数 函数的组合优化问题,能够找到响应面中的全局最优 解,同时遗传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离散变量的问题。遗 传算法求解流程图如图 2 所示。
1 设计方法
1. 1 实验设计方法及响应面近似模型的建立
实验设计方法是用来研究设计参数对模型设计状 况影响的一种取样策略。实验设计是构建近似模型过 程中的重要环节,决定了构造近似模型所需样本点的 个数和这些点的空间分布情况。
文中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 CCDs) 进行实验设计, 该方法最早由 Box 和 Wilson 于 1951 年提出[3]。由于 这种设计方法具有序贯性、预测效率较高等特点,在实 际设计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能够 在提供较少的实验次数下,充分考虑实验设计变量之 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图 3 某型号床身结构的三维图
2010 年 8 月
陈叶林,等: 机床床身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67
2. 2 设计变量 床身内部横隔板的间距( x1 ,x2 ,x3 ,x4 ) ,横隔板
的厚度 x5 及垫铁的间距( x6 ,x7 ,x8 ) 为设计变量,研究 它们对床身结构性能的影响,设计变量如图 4 所示。
式中: ε——— 在优化过程中允许床身基频的改变量;
k——— 机床刚度;
[f]——— 原床身结构的基频;
f——— 优化后床身结构的基频;
Xi ——— 设计变量; Xui ,Xli ——— 设计变量的上下限。
2 算例
2. 1 研究对象 某型号外圆磨床床身由灰铸铁铸造而成。床身长
2 900 mm、宽 1 170 mm、高 707 mm,壁厚 15 mm。前床 身上有 V - 平型导轨,导轨总长 2 800 mm,前床身内部 有 8 块横隔板和 1 块水平横向筋板。后床身分别有 2 块 横、纵隔板。床身内部的横隔板厚度为 15 mm,床身底 面由 11 块垫铁支撑。原床身上设置了多个出砂孔,有 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原床身结构的刚度为 1. 64 × 105 N / mm,基频为 212. 8 Hz。为了进行优化设计,将床身 内部的出砂孔全部填上,设计初始模型如图 3 所示,对 其进行有限元分析,床身刚度为 1. 68 × 105 N / mm,基 频为 214 Hz。
表 3 拓扑优化前后床身结构性能比较
床身结构 优化前 优化后 变化量
刚度 /( N /mm) 1. 64 × 105 1. 74 × 105 5. 8% ( +)
基频 /Hz 212. 8 205. 5
3. 43% ( -)
质量 /kg 1 496. 6 1 424. 3 4. 83% ( +)
第 27 卷第 8 期 2010 年8 月
机械设计
JOURNAL OF MACHINE DESIGN
Vol. 27 No. 8 Aug. 2010
*
机床床身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陈叶林,丁晓红,郭春星,郭媛美
( 上海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摘要: 结合基于近似模型的尺寸优化及拓扑优化技术,提出了机床床身结构优化设计的策略。首先以床身结构的刚 度和基频为设计目标,以床身内部横隔板间距及厚度、垫铁间距为设计变量,通过中心复合设计法生成实验所需的设计 变量的样本点,对生成的样本点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样本点的响应,借助最小二乘法建立近似模型二阶响应曲面。采用 折衷法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并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采用密度法对床身结构进行拓扑优化。实例计算结 果表明,优化后床身质量减轻了 4. 45% ,而刚度提高了 5. 8%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