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

第十三章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

[作用和用途] 1.抗癫痫:大发作、局限性发作——首选药 2. 抗躁狂:可用于对锂盐无效的躁狂症患者,其副作用比锂 盐少而疗效好。 3.中枢性疼痛: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优于苯妥英钠 [不良反应] 1.常见:眩晕、视力模糊、胃肠刺激,中枢症状(共济失调) 2.少见严重:骨髓抑制(再障、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肝损害
<10 g/ml,消除方式一级动力学,t½ 20 h >10 g/ml,按零级动力学消除,t½ 60 h 血浓个体差异大,应注意剂量个体化。
[作用机制] 不抑制病灶高频放电,阻止放电向正常组织扩散, 对正常低频放电无影 响。 1.抑制突触传递的强直后增强(PTP) PTP指反复高频电刺激突触前神经纤维,引起突触传递易化,使突触后 纤维反应增强的现象。在癫痫病灶异常放电的扩散过程中起异化作用。 2. 膜稳定作用:阻断电压依赖性Na+、Ca2+通道,降低膜通透性,Na+、 Ca2+内流↓,细胞膜兴奋性↓,使动作电位不易产生,从而稳定膜电位。 3.增强GABA的作用 苯妥英钠能增强GABA的功能,延长GABA所引起的C l-通道开放时间或降低Cl-通道的阻力,从而增加Cl-内流,促进 细胞膜的超极化,也可以一直异常放电发生和扩散。
临床分型
临床表现主要因脑内神经元异常放电部位及扩散范围而定: 一.全身性发作(非局限性开始的发作) 1. 大发作(强直—阵痉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全身强直—阵痉性 抽搐,CNS功能抑制,持续数分钟 2. 癫痫持续状态: 反复抽搐—持续昏迷,危及生命. 3. 小发作(失神发作):多见于儿童,突然性意识失丧 ,持续30s 内,醒后无记忆。 4. 肌阵挛性发作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
1. 广谱抗癫痫药,各种类型癫痫有效
失神小发作 > 乙琥胺,但有肝毒性。
非典型小发作 < 氯硝西泮
大发作
< 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
精神运动型发作:疗效相似卡马西平。
失神性发作(小发作):疗效最好,但因有肝毒性故不作
首选药。
2. 机制:不抑制病灶高频放电,阻止放电扩散。
2. 苯妥英钠主要经肝脏药酶代谢,如与肝脏药酶抑制 剂合用,可使其血药浓度升高,使药效增加,而与 肝脏酶诱导剂合用,可加速苯妥英钠的代谢,使其 血浆浓度降低,药效降低。
3. 苯妥英钠为肝药酶诱导剂,能加速多种药物代谢, 如皮质类固醇和避孕药等的代谢而降低药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酰胺咪嗪)
二.局限性发作(部分性发作) 1. 单纯局限性发作(局灶性发作) 运动性发作:意识清醒,一侧手、足、面抽动 感觉性发作:身体感觉异常 2. 复合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 精神症状突出,冲动性精神失常,无意识行为动作,30s-2min。 病灶在颞叶、额叶 3. 婴儿痉挛:3-9月发病,表现屈肌痉挛
酰四氢叶酸治疗(造血系统反应) 4.过敏反应:皮疹,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再障等。 5.致畸:“胎儿妥因综合征”:智力障碍、小头症、斜视、腭裂等 6.停药反应:骤停可致癫痫发作加剧,甚至诱发癫痫持续状态。
【Drug interaction】药物相互作用
1. 保泰松、磺胺类和口服抗凝血药等可与苯妥英钠竞 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使苯妥英钠游离型血药浓度 增加。
第二节 抗癫痫药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大仑丁)
[体内过程] 1. 强碱性,刺激性大,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6-10天达有效
稳态浓度(10-20ug/ml),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 用于持续状态(给药速度要慢) 不肌注(刺激,组织坏死) 2. 血浆蛋白结合率85-90%,全身分布,10ug/ml以下按一级 动力学消除。 3.大剂量恒量消除,小剂量恒比消除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
Anti-epileptic drugs and anticonvulsant
莫娆娆
癫痫(epilepsy):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并向周围正常脑组织扩 散引起的短暂中枢系统功能失常。 病理机制:是一组以突发性和反复性作为特点,具有不同程度的运动、 感觉、意识、行为和自主圣经障碍等症状的慢性脑部疾病。任何导致大 脑高频率过度放电的致病因素均可能诱发癫病。 病因分类:原发性癫病和继发性癫病 (1)原发性癫病:或称真性癫病,指病因尚未清楚,暂时未能确定脑内 有器质性病变者。主要是由遗传原因所致,可分为单基因或多基因遗传, 可表现为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药物治疗效果好。 (2)继发性癫病:指脑内已有明确的致病因素,也称症状性癫病。药物 治疗效果不好。如:尿毒症、酒精中毒、颅脑外伤所制各种炎症等。
(1)抑制Na+通道,降低膜兴奋性:
(2)抑制GABA代谢,增加合成,GABA升高。
3. 不良反应:
常见胃肠道症状,有肝毒性(40%),孕妇禁用(致畸)。
乙琥胺(ethosuximide)
1. 作用与用途: 仅对小发作有效,疗效稍差氯硝西泮,但副作用少,常为治疗 失神性发作(小发作)的首选药,对其他型癫痫无效。
[作用和用途]
1. 抗癫痫:大发作、局限性发作——首选药 持续状态有效——次选 精神运动性发作——有效 小发作——无效(诱发或加重)。
2. 治疗外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 3. 抗心律失常:如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 为首选药)。
[不良反应]
胃肠刺激, 20ug/ml以上出现毒性反应 1.局部刺激: 静注过快,血压↓,心律失常.静脉注射可导致静脉炎。 2. 神经系统反应:眩晕,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复视、 精神
2.不良反应: 常见:胃肠反应;精神症状(焦虑、抑郁多动、精神不集中) 偶见:粒细胞减少、再障贫血。
苯 巴 比 妥(phenobarbital,鲁米那,luminal)
异常等,小脑萎缩。40ug/ml以上,精神错乱——昏迷 3.慢性毒性 (1)牙龈增生,青少年多见,注意口腔卫生,按摩牙龈 (2) 外周神经炎 (3)精神异常、男性乳房增大,多毛、淋巴结肿大 (4)低血钙、软骨症、佝偻病,VitD可预防(骨骼系统) (5)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巨幼红细胞贫血,可用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