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次贷危机我的看法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见《科林斯经济学辞典》)。
我认为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之所以会危及到这么多国家,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推动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逐步走向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的阶段。
而跨国公司就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和载体。
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有益的。
经济全球化在有助于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起着消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把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消极功能扩展到世界范围,造成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周期性波动和金融危机爆发的世界性。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让这个过程简单些,由于美国政府出台的利息政策很利于购房,所以想要赚取更多利润的美国公司就向那些信用较差的人群提供了贷款买房的资金(次贷),于是有人就借着这个机会买的多或少,而随着政府后来通过17次加息,使得某些人的还贷压力丧失,于是房子被银行收回,但随之房地产开始降温,等于是银行赔了钱(危机),事情本应就此结束,但银行因为在贷款前找了另外的银行或保险公司(其中许多是跨国公司)进行了贷款的违约保险,而这保险最终被各公司做为“原始股”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了反反复复的交易,但最后一家公司买进后,次贷危机爆发,其违约赔偿大大超乎了原先的预算,所以这家公司宣告破产,而根据投资原理和经济全球化,从而导致了连锁影响,也就是全球经济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爆发了“金融危机”。
量质变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析当前的金融危机就是:经济发展速度下降---政府下调利率刺激经济增长----市场利率下降---信贷扩张-----银行为谋求高额利润-----贷款给信用差的客户-----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积累------经济发展高涨发生通货膨胀----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次级贷款者还不起贷款------次贷危机-----金融危机。
当今的世界金融、经济运行情况,及其发生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由量的积累到质变的过程。
3、内外因
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次贷危机也将从美国金融市场传导至全球金融市场,从美国实体经济传导至全球实体经济。
内因是根本: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外因是推动:金融全球化、一损俱损
相交相融,恶上加恶。
(一)辩证的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由于美国的房地产商和投资银行一味追求资金的杠杆化,忽视了实际的潜在危险,成为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金融风暴中,银行家们的投机活动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二)唯物的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这次金融危机从美国开始,波及了全球,正是由于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2.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次金融风暴是由内因和外因引起的。
内因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持续多年的泡沫;外因是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走强使美圆贬值,美国经济开始滑坡。
3.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量、度。
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引起危机的祸根已经埋藏了多年,终于一朝爆发。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这次金融危机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使各国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并加强了合作。
2.认识的辩证运动
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辩证关系。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我们对这次危机的认识先是从感性的方面,看到欧美股市大幅下跌,各大投行破产开始。
到后来渐渐认清了它的来龙去脉,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在将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