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八单元数与形单元目标
教材分析:
《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作为教材新增的内容,我们考虑最多的还是目标的定位问题。

按照传统的教学,例2以及后面编排的几道习题都属于思考题甚至竞赛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对普通学生来说要求偏高。

现在教材作为例题编写,在教学中究竟该达到怎样的要求?我们把握不定。

尽管在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有关数与形的练习,学生结合“形”来分析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形,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但纵观教材并没有系统的教学数与形结合的内容,所涉及的练习也比较分散。

因此,我们理解的这节课的意图是:试图通过一道特殊的分数加法的计算,让学生体会进一步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形”沟通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及理解“无限接近1”。

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108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了解数与形之间密切的联系,知道三角形数和正方形数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究等活动,加深对数与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再现杨辉三角形、三阶幻方及古今中外数学家等史料,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为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借助图形沟通关系,体验数形结合的好处
2.重视利用图形来分析题意,理清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选学习材料,适度处理和拓展教材内容
课题名称《数与形》备课时间编号32 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
之间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
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
问题。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复习
课件出示分数加法题。

二、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例1、1=(1 )²
1+3=(2 )²
1+3+5=(3 )²利用以上规律学生写出:
1+3+5+7=()²
1+3+5+7+9+11+13=()²
…………
三、(一)沟通分数加减法的联系
1.谈话:
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算算看。

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引出
1-1/32。

2.借助图形感受加法与减法的联系。

师:这个算式在图中表示什什么?(要求的结果就是涂色部分的面积)
“1”和“1/32”在图中表示什么?要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就是:1-1/32=31/32。

(二)渗透极限思想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课件呈现:P107例2
1.猜一猜“和”是多少?(预设1—1/n;1—1/2的n次方;(2的n次方-1)/2的n次方)。

2.请用“形”来解释这个结果。

学生操作。

展示。

3.反馈:
减去的1/2的n次方是什么呢?(剩下的空白部分。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空白部分会怎么样?(理解1/2的n次方无穷小。

)那例2的结果怎么样?(无限接近1。


拓展应用完成课后做一做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