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教案)

***小学部集体备课专用纸
六年级数学备课组时间:月日中心发言人:李老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总计 1 节
8 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7页例1和例2及第108页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与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借助相关图形的操作与剪拼等情境,实现数与形之间的转化。

3. 通过数与形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

【重点难点】
通过数与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

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记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

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

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找规律。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奇妙无穷的数学广角——数与形。

板书:数与形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出示课件:
(1)提问:观察一下,上面的图和下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把算式补充完整。

1=()2
1+3=()2
1+3+5=()2
生: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

图一:1
图二:1+3
图三:1+3+5
生:右边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1=(1)2
1+3=(2)2
1+3+5=(3)2
(2)尝试练习。

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如果有困难,可以画图。

1+3+5+7=()2
1+3+5+7+9+11+13=()2
=92
(3)学生汇报交流。

1+3+5+7=(4)2
1+3+5+7+9+11+13=(7)2
1+3+5+7+9+11+13+15+17=92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
(1)尝试计算。

(2)提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12。

生:我一个一个加下去看看,答案好像有些规律。

加下去,等号右边的分数越来越接近1。

(3)画图理解。

用一个圆或者一条线段表示“1”。

分析: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分数不断加下去,总和就是1。

教师总结:有些计算问题或者大题通过画图,解决起来更直观。

图形与数学之间能相互转化,能使计算更直观,更简单。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第1题。

1+3+5+7+5+3+1=42+32=16+9=25
1+3+5+7+9+11+13+11+9+7+5+3+1=72+62=85
第2题。

分析:第1个图形有1个红色,第二个图形有2个红色,第三个图形有3个红色……所以第6个图形有6个红色,第10个图形有10个红色。

蓝色的个数等于总数-红色个数。

第一个图形共有蓝色:3×3-1个,第2个图形共有蓝色:3×4-2(个),第3个图形共有蓝色:3×5-3(个)……第6个图形共有蓝色:3×8-6=18(个),第10个图形共有蓝色:3×12-10=26(个)。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4题。

第1题。

提示:第5个图形外圈有(2×5+1)2-(2×5-1)2=40个小正方形,由题意可知第一个图形:
32-1=(1×2+1)2-12,
第二个图形:
52-32=(2×2+1)2-(2×2-1)2,
第三个图形:
72-52=(2×3+1)2-(2×3-1)2,
第n个图形:(2n+1)2-(2n-1)2。

第2题。

第10个数是1+2+3+4+…+10=(1+10)×10÷2=55。

第3题。

提示:
三角形的个数:
1 1+2+1=4 1+2+3+2+1=9 1+2+3+4+3+2+1=16
周长:
1×3=3 2×3=6 3×3=9 4×3=12
若大三角形最下面一层三角形的个数为n,则大三角形的周长=3(
21
n
)。

【课堂小结】
同学们,请你们探讨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8题。

2.完成《课课优优》本课时练习。

数学广角——数与形
图形与数学之间能相互转化,解决问题更直观,更简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