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定性定量分析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定性定量分析


固定相:固定相是层析的基质。通常是固体(如
吸附剂,凝胶,离子交换剂等),能与待分离的
化合物进行可逆的吸附,溶解,交换等作用。
流动相: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待分离的 物质朝着一个方向移动的液体、气体等,都称为 流动相。柱层析中一般称为洗脱剂,薄层层析时
称为展层剂。
按操作形式不同分类:
柱层析:将固定相装于柱内,使样品沿一个方向移 动而达到分离。 纸层析:用滤纸做液体的载体,点样后,用流动相 展开,以达到分离鉴定的目的。 薄层层析:将适当粒度的吸附剂铺成薄层,以纸层 析类似的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纸层析和薄层层析主要适用于小分子物质的快速检 测分析和少量分离制备,通常为一次性使用; 柱层析是常用的层析形式,适用于样品分析、分离。 生物化学中常用的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 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都通常采用柱层析形式。
若干区带。
稳态电泳:蛋白质迁移一段时间后达到稳态,带
的宽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凝胶由丙烯酰胺(Acr)和甲叉双丙烯酰胺(bis) 经共聚合而成,此过程在TEMED和过硫酸铵催化 下进行。 Acr在AP和TEMED的作用下形成单链,随后通过 bis的作用交叉互联形成网状结构,聚合成凝胶。 凝胶的孔径可在较宽范围内变化,以迎合不同的分 离需要。
在一定介质中,蛋白质的q/f是一个定值,因此 v/E也是定值,它被称为电泳迁移率,即: =v/E 可通过实验测定,蛋白质的值为0.1×10-4 ~ 1.0×10-4 cm2· -1·-1,它是蛋白质的特性之一。 V s
电泳的分类
自由电泳(移动界面电泳)
区带电泳:在支持物上,蛋白质混合物被分离成
反相色谱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反相色谱是最高效的蛋白质层析技术之一
2. 蛋白质的电泳分离
电泳(electrophoresis)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自身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的现象称为电泳。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不同pH溶液中带不同电 荷,在直流电场中能够泳动。
电泳基本原理
蛋白质在电场中泳动时,受到两种方向相反的力 的作用: 电场力 F=qE,q为带电量,E为电场强度 摩擦力 Ff=fv,f为摩擦系数,v为迁移速度 当蛋白质以恒速运动时,F-Ff=0,即qE=fv, 此时:v/E=q/f=q/6r
1- the strength with which these ions are held to the NTA resin
NTA has a tetradentate chelating group that occupies four of six sites in the nickel coordination sphere
其它杂蛋白分离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用方法:盐析、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分级分
离等
特点:简便、处理量大、既能除去大量杂质(包
括脱盐),又能浓缩蛋白质溶液。
3. 细分级分离(fine fractionation) 主要方法: 层析: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吸附层析、亲
和层析等
1. 蛋白质的层析分离
层析(chromatography)
白的纯化;
通过免疫亲和层析技术,只需一步,即可纯化带 有标签的目标蛋白。
亲和层析的优点
1. 高效与简便:一旦固定化配体制备好后,操作使 用非常方便; 2. 亲和层析是高度浓缩的过程; 3. 可从样品中去除大量杂质; 4. 可在活性物质中去除理化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的但 已失活的那些“杂质”。
亲和层析中的三大通用技术
chrome意为“色彩”,graphy源自希腊文,意为 “写”。“层析”就是“色谱” 。 层析最早由俄国植物学家 Цвет 于1903年创造, 1941年英国学者Martin和Synge提出分配层析, 此后这种方法得到很大的发展。 层析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同的分 配比例,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
3. 亲和层析
以样品的生物活性为依据的分离方法。生物分子的 特点是有专一的活性,如酶与底物的结合,抗原与 抗体,激素与受体,糖与凝集素……等。
将上述作用体系的一方连接到层析基质上,使之固
定化,就有可能分离纯化专一作用的另一方。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Makes use of specific bin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molecules 1- Incubate crude sample with the immobilized ligand
分离的蛋白质混合物的Mr范围,如Sephadex G-50
的分离范围是1500~30000。 常用的凝胶有Sephadex、Sepharose、Sephacryl、 Superdex等。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反向层析,或称反相色谱,reverse phase chromatography,是液相色谱分析中最常用的 技术。 当反相色谱用于蛋白质分离时,其原理与疏水层 析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① 疏水层析的配基疏水性较弱(苯基等),所 以高盐吸附,低盐洗脱; ② 反相色谱配基疏水性强(C18等),所以需要 使用有机溶剂洗脱。
2- the specificit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istidine residues and immobilized nickel ions
亲和层析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纯化技术
在各种表达载体上都带有各种标签蛋白,如 GST-tag、His-tag、V5-tag等,它们不仅可用于 鉴定蛋白表达与否,更可用于与之相连的目标蛋
怎样纯化蛋白质?
生化学家根据特定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的性质差 异,来分离或纯化它。 可溶性、等电点、分子大小、生物学性质……
可溶性:硫酸铵沉淀 等电点:离子交换层析 分子大小:凝胶过滤层析 生物学性质:亲和层析
1. 离子交换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利用物质的电荷与层析载体(离子 交换剂)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达到分离纯化的 目的,属于吸附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的固定相称为离子交换剂,由基质 和基团两部分组成。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与定性定量分析
什么是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分离:将蛋白质混合物分成单一的蛋白成分。 纯化:得到单一蛋白的纯品。
为什么要纯化蛋白质?
研究特定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酶、生物活性 蛋白,etc) 制备抗体 蛋白质晶体学研究
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怎样纯化蛋白质?
生化学家根据特定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的性质差 异,来分离或纯化它。 可溶性、等电点、分子大小、生物学性质……
梯度洗脱:连续改变流动相离子强度的方法。 目前随着层析的自动化,梯度洗脱成为大多数情
况下的首选方案。
分步洗脱
梯度洗脱
2. 凝胶过滤层析
利用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分子筛时速度 不同来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固定相:凝胶颗粒(gel bead),多孔的网状结构,
其网孔决定了凝胶的分级分离范围,即能被该凝胶
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蛋白质的活性检测方法:必须快,必须是特异
性的
蛋白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western-blot,前提
是有特异的抗体
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
1. 前处理(取决于采用的材料)
动物材料处理:剔除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
种子处理:去种皮,有机溶剂脱脂
动物细胞破碎:匀浆器、超声波处理 植物组织:研磨,纤维素酶 细菌破碎:超声波,溶菌酶 如果蛋白质定位于某一细胞器,可用差速离心法 将其分离。
1. 免疫亲和层析:将蛋白质抗体偶联到免疫亲和柱 可用于抗原蛋白的纯化; 2. 凝集素亲和层析:凝集素是一大类能专一性和糖 类和糖复合物结合的蛋白质,固定化凝集素可用 于糖蛋白纯化; 3. 染料亲和层析:有多种染料可与各种类型的酶结
合,又不受酶的作用,可用于多种蛋白的分离。
4. 疏水层析与反向层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Anion exchange column = + charged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 +
+
-
+ -
+ + +
+
+
+ +
Cl-
Cl- +
Cl-
+
+ Cl+ Cl-
+
+
Na+ Na+ Na+Na+
相对离心力/×g 1 000 4 000 15 000 30 000 100 000
时间/min 5 10 20 30 3~10 h
沉降的组分 真核细胞
叶绿体、细胞碎片、 细胞核 线粒体、细菌 溶酶体、细菌细胞 碎片 核糖体
2. 粗分级分离(rough fractionation)
获得蛋白质提取液后,用一定方法,将蛋白质与
Na+
Na+ Na+ Na+
Na+ -
+
Cl-
+
Increased salt concentration
基本操作过程
1. 样品制备,装柱与平衡
2. 上样(样品溶解于A液中)
3. 洗脱:穿透峰,洗脱峰 4. 收集、鉴定
离子交换层析有两种洗脱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