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1概况 (1)1.1.2 财务状况 (1)1.2 项目建设方案 (2)1.2.1项目建设内容 (2)1.2.2项目建设方案 (2)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2)1.4项目效益 (3)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依据 (3)1.6 综合评价 (4)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5)2.1项目建设背景 (5)2.1.1项目由来 (5)2.1.2企业自身发展需求 (5)2.1.3资源优势的显著 (6)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2.2.1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2.2.2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7)2.2.3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7)第三章建设条件 (8)3.1项目区概况 (8)3.1.1地理位臵及区域范围 (8)3.1.2自然资源状况 (9)3.1.3社会经济状况 (10)3.1.4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11)3.2项目建设优劣势分析 (11)3.2.1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11)3.2.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12)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4)4.1市场分析 (14)4.1.1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14)4.1.2市场前景分析 (14)4.1.3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15)4.2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 (17)4.2.1营销策略 (17)4.2.2营销方案 (17)4.2.3营销模式 (18)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18)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19)第五章建设方案 (20)5.1建设任务和规模 (20)5.1.1建设任务 (20)5.1.2建设规模 (20)5.2生产技术方案 (22)5.3.1主要技术指标 (22)5.3.2肉用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23)5.3.3架子牛育肥的饲养管理 (24)5.4实施进度安排 (25)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26)6.1环境影响 (26)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26)6.3环保部门意见 (26)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27)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27)7.1.1机构设臵与运行模式 (27)7.1.2劳动定员 (27)7.2项目经营管理模式 (27)7.3经营管理措施 (28)7.3.1项目建设管理措施 (28)7.3.2生产管理 (28)7.3.3财务管理 (28)7.3.4销售管理 (29)7. 4技术培训 (29)7.5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29)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30)8.1投资概算 (30)8.2资金来源 (30)8.2.1自筹资金及来源 (30)8.2.2中央财政资金及使用 (30)第九章财务评价 (31)9.1财务评价依据 (31)9.2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和附加估算 (31)9.2.1销售收入 (31)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31)9.3.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 (31)9.3.3经营成本估算 (31)9.4财务效益分析 (32)9.4.1盈利能力分析 (32)9.4.2清偿能力分析 (32)9.5不确定性分析 (32)9.5.1盈亏平衡分析 (32)9.5.2敏感性分析 (32)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 (33)10.1农业产业化经营 (33)10.1.1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 (33)10.1.2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发展 (33)10.1.3辐射带动能力分析 (33)10.2、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34)10.2.1农民增收 (34)10.2.2农业增效 (34)第一章总论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概况武威市凉州区是河西走廊的门户,位于东经102°02′00″—103°23′12″、北纬37°23′10—38°14′23″之间。

南依祁连山,北靠腾格里沙漠,东南与兰州市、白银市接壤,西北和金昌、张掖毗邻,东西长122公里,南北宽90公里,幅员面积5081平方公里。

辖37个乡镇,2个指挥部,7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02万人,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区,也是国务院1986年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凉州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驿站,史有“五凉古都,河西都会”之美称,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故乡。

近年来,凉州区坚持转变观念,不断调整养殖模式,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按照人畜分离、生态养殖的原则,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促进农民节水增收。

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凉州区“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优势畜牧业区域布局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指导性文件,提出了稳定存栏,主攻出栏,提高品质的发展思路。

对我区大力发展以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

截止2009年底,全区牛饲养量约46万头,年出栏肉牛10万头;羊饲养量95万只,出栏肉羊40万只;猪饲养量约120万头,年出栏肉猪80万头,畜牧业实现增加值8.7亿元,肉类总产量达72035吨。

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区标准化暖棚圈舍面积将达到250万平方米以上。

全区牛饲养量将达到50万头,年出栏肉牛15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00万只,年出栏肉羊40万只,猪饲养量约140万头,年出栏肉猪74万头。

1.2 项目建设方案1.2.1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名称:武威市凉州区1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项目规模: 在凉州区清源镇葡萄种植基地新建肉牛养殖基地,牛舍400座,养殖肉牛10万头,在葡萄基地内配套种植48000亩苜蓿,实现“林果草牧”一体化的种养业基地。

1.2.2项目建设方案本项目技术采用无公害肉牛绿色养殖技术,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管理和生产,保证牛肉中没有化肥、农药、激素、抗生素、兽药、化学合成物质等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残留。

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宣传、包装和营销本项目产品,将产品品质的显著差异化,形成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建立销售分公司进行广泛直销以降低中间环节费用,实现公司与农户双赢。

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项目投资为25705.4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6545.92万元,流动资金8750万元。

资金来源:公司自筹资金22705.42万元,中央及地方财政资金3000万元。

1.4项目效益本项目年均销售收入42375万元;年总成本费用37417万元;年利润总额4958万元;投资利润率19.29%,销售利润率35.30% ;投资回收期(不含建设期)5.18年;财务内部收益率23.92% ;财务净现值13012万元;盈亏平衡点32.63%。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依据(1)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省委发…2002‟52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2)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政办发…2003‟90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批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大力支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意见的通知》(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第29号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的通知(6)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7)其他有关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和设计标准1.6 综合评价该项目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切合武威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全区农业产业开发总体规划,为发展凉州区具有区域特色的养殖业服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项目设计可操作性强,能形成优势产业,有示范带头作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实施条件具备,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项目由来养牛是我区农村养殖业的传统产业,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因此许多地区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富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程。

我区肉牛饲养数量逐年加大,面积较广,饲草饲料资源比较丰富,但长期以来,群众基本上以饲养当地品种为主,品种落后、生长缓慢、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下。

农民普遍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农户养殖上不了规模,畜产品上不了档次,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养殖业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农村的优势产业。

为了切实提高我区肉牛生产科技水平,完善良种体系建设,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畜牧养殖方式彻底转变及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该建设项目旨在通过进一步优化生产条件、建基地、带农户,建立健全产业化营销体系,成功打造出武威畜产品名牌。

对加快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提高项目区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1.2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为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发展空间,使企业做大做强。

根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及国务院西部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东西互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意见》中提到开发的重点领域农牧产品深加工。

引导东部地区参与西部地区农业资源深度开发,联合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推进西部地区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和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

建设畜产品、制糖、酿酒、茶叶、纺织、果蔬、林浆纸、中医药、生物发酵等特色优势农牧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根据文件的指示精神,建设《1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符合国家规划、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

望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能够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加快项目的顺利开展。

2.1.3资源优势的显著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地处东经101°59′35″-101°23′40〞,北纬37°23′15″--38°12′54″,东接古浪,西邻双城,南靠天祝,北连民勤县,东西长122公里,南北宽90公里,总面积5081.97平方公里; 境内地势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1440—3263米, 日照时数2968小时,年均气温8‴,无霜期150天,降雨量101.6㎜, 属典型的大陆型气候。

有发源于祁连山的西营、杂木、黄羊、金塔四大水系。

现有耕地面积146万亩,凉州区现有天然草场80万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0.5%。

年可产鲜草26万吨,加上各种农作物秸杆约200万吨,全区牧草产量约226万吨,其载畜能力至少可达80万头牛、300万只羊、300万头猪。

实施该项目秸秆资源丰富。

另外,我区是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区)之一,养牛基础好。

2.2.1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项目把葡萄栽培和肉牛养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葡萄产业化经营的水平、解决农民增收的同时,发展“林果草牧”一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