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主题阅读练习(附答案)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要爱国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
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
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
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
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
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
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你的血液里。
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
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
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
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
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即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概莫能外。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身的恋国之情。
这是爱国的第一个理由,天然的无可辩争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
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公民如果不爱国,这公民又有何用?真这样,这个国家怎能生存?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不断维持,不断发展。
对内来说,祖国的繁荣发展得靠子女们的辛劳建设,如蜂酿蜜,如燕垒窝,不能有一时的停顿。
对外来说,祖国必须有人来保卫。
一国既处于世界各国之林,必然会有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甚至会遭遇欺侮和侵略。
任何国家的独立、发展和强盛都是靠她的全体人民,万众一心、竭力奉献换来的,每个国民都有出力费心,直至牺牲的义务。
这是爱国的第二个理由。
如果哪个人身处国中却漠视国运,那是最大的不忠不义。
虽然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汉奸、败类,但这些人总是被人唾弃。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概莫能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影随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句子】说说你对“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搜集】下面是元元搜集的资料,请结合资料回答问题。
《可爱的中国》的写作背景:1935年5月2日,当时日军全面侵华战争还没爆发,但“九一八”的炮声早已震撼了每一个有民族情感的中国人的心。
方志敏在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司令,但在进军的路上不幸被叛徒出卖而落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手中。
《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在狱中的绝笔。
(1)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中的“母亲”指_______,“四万万的孩子”
指_______________。
(2)结合资料理解选文中画“_____”的句子。
①“当年”是怎样的一个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信息提取】短文告诉我们爱国的两个理由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个性感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示儿
蓝蒂裕
你——耕荒,
我亲爱的孩子;
从荒沙中来,
到荒沙中去。
今夜——
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遍地荆棘,
给你什么遗嘱呢?
我的孩子!
今后——
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把祖国的荒沙,
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1949年10月就义前夜
(二)示儿二首(其二)
[宋]谢枋得
千古兴亡我尽知,一家消息又何疑。
古来圣哲少才子,世乱英雄多义儿。
靖节少陵能自解,孔明王猛使人悲。
只虞错改金根字,焉用城南劝学诗。
1.【理解词语】诗歌(一)中的“狼犬”指的是___________,“荆棘”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资料搜集】通过查找资料,理解诗歌(一)中作者的儿子名为“耕荒”的含义,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的儿子名为“耕荒”,恰好与诗的最后一句相照应。
B.因为作者的儿子出生地是在一片荒原。
C.作者希望儿子继承父志,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D.“耕荒”这个名字是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
3.【个性感悟】下面是元元搜集的与诗歌(二)有关的资料,请你谈谈读后的感受。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以身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词语】诗歌(二)中的“靖节”“少陵”都是指著名诗人,请查找资料回答。
“靖节”指的是_____________,“少陵”指的是_____________。
5.【比较异同】根据两首诗的内容,说说他们的异同点。
(1)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类文阅读
1.(1)一概不能例外。
文中指无论哪个民族都必须讲忠孝。
(2)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
文中指对祖国的这份爱时刻伴随着“我”。
2.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这句话是指我们热爱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3.(1)中国中国人民(2)①“当年”的局面是中国积贫积弱,被日本侵略。
②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爱国,都要为祖国而奋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4.第一个理由是“国家养育了你”;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
5.示例:生活在现在的和平时代,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尽自己所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这就是爱国的表现。
诗歌阅读
1.特务和反对革命、企图危害祖国的人潜藏的危机
2.B
3.诗人谢枋得不但有学问,而且非常爱国,甚至以死明志。
4.陶渊明杜甫
5.(1)相同点:两首诗的写作对象都是儿子。
(2)不同点:蓝蒂裕的《示儿》里运用的是比喻、象征的手法,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献身的勇气,表现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谢枋得的《示儿二首》(其二)则运用了用典的手法,表达了他劝勉儿子努力学习,以忠义为心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