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史期末总结

古代文学史期末总结

诗经:主要内容
1,民族史诗:《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

2,公宴颂诗:主要集中于三《颂》中。

3,怨刺诗①变风、变雅 ②风雅颂与兴观群怨
4,婚恋诗:《国风》精华所在。

《关雎》、《静女》、《野有蔓草》、《风雨》、《采葛》、《柏舟》、《古风》、《氓》
5,农事田猎诗:田猎诗集中于《小雅》和《颂》,如《大田》、《载芟》等;农事诗也见于《国风》,如《芣苢》、《七月》等。

6,征旅行役诗:较有特色,如《君子于役》、《式微》等。

7,爱国(战争题材)诗:如《采薇》、《无衣》等。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控诉战争罪恶,抒写行役之苦
2、爱情、婚姻与家庭问题
3、女子对于爱情婚姻的美好渴望
艺术特色: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现实主义传统,反应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下层人民的真情实感。

文人诗的艺术成就
最高成就是《古诗十九首》
1、下层文人背井离乡,宦游都市,求官不得,仕途失意之作。

2、游子思妇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

《左传》:先秦历史文学中的一部著名著作。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人左丘明根据孔子的《春秋》加以阐明的著作。

记录了从鲁哀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止,共255年内周王朝及各国诸侯之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写作技巧上,叙述战争和复杂的事件有条不紊,繁简适当,又善于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其他的细节中描绘形象,突出性格,因此它的艺术价值较高,为后人所推崇,对后代描写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有较大的影响。

左传成就(艺术特色)
①长于叙事: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叙述事件始末由来,描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将史实与神话传说、历史传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历史的记叙故事化。

②善于写人:晋文公重耳、郑大夫子产。

王源《文章练要·左传
评》:“《左传》载列国名臣言行多矣,未有详如子产者也。

子产乃终春秋第一人,亦左氏心折之第一人。


③工于记言(语言特色、外交辞令、谏辞)刘知几《史通·申左》:“寻
左氏载诸大夫辞令,行人应答,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

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

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浅。

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

”刘知几《史通·叙事》:“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


④擅长战争描写《左传》在叙事、写人和语言三方面的文学特点,在全书中综合表现得最集中、最充分的部分就是有关战争的描写。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阮籍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远绍《国风》、《楚辞》的比兴、象征,以及庄子的寓理于象、寓实于玄,近取《古诗十九首》的附物切情,犹承建安风骨,多忧生之嗟,形成“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含蓄而近乎隐晦的风格。

开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先河。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桃花源记》、《归去来兮此》、《饮酒》、《归园田居》。

陶渊明不独由仕而饮,而且对自己“觉今是而昨非”的认识过程,有十分真诚的袒露。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永明体:受永明声律论的影响而出现的讲究声韵病犯的新诗体。

谢朓对谢灵运山水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1、谢灵运以游赏的方式,移步换景,模山范水,谢朓则通过深入的体察,捕捉山水最富于情趣的部分,经过精心裁剪和安排,构成清丽的水墨山水。

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2、谢灵运大抵遵循以景入理的模式,谢朓则往往以情观景,由景入情,景物乃至成为诗人生活的一个部分。

如: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隐然一含情凝望之人,呼之欲出,从此写景,乃为活景。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建安七子:王粲、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刘桢、应玚
北地三才:温子昇、邢邵、魏收
北朝三著:颜之推《颜氏家训》、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珈蓝记》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曹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艺术风貌:深沉古朴,骨力苍劲;如幽燕老将,自然沉雄。

曹丕: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曹植深沉古朴,骨力苍劲;如幽燕老将,自然沉雄
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快乐、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后期主要表达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建安风骨:从建安到魏初这一时期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梁启超金缕曲
瀚海漂流燕。

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相对向,斜阳凄怨。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

忍抛得,泪如线。

故巢似与人留恋,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

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又生恐,重帘不卷。

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