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影响:
加强了明朝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和友好往来,使明帝国 威震海内外;但也给明朝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经济负担。
在西方,西班牙国王同意哥伦布的航海探险请求时,不 仅封他为贵族暨大西洋海军元帅,更准他担任未来所发现的岛 屿和陆地的总督,而且这些头衔都将世袭。此外,新发现土地 上产品的归他所有;他也能参与新土地上所有的商业活动。远 航探险不仅可以带来荣誉,更可以致富。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 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 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 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 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
随行人员的 数量
出海人数最多时达 27800人
最多一次1000余 人
海船长151.8米,宽61.6米 海船长24.5米,宽6米 宝船载重量约1500吨 旗舰“圣玛丽亚”号载重120吨
哥伦布航海途径的主要地点:
哥伦布航海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岛 等岛屿
最远到达: 美洲
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点:
哥伦布航海:
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走向 整体;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但也给拉美人民打来了灾难;推动全 球动植物品种的交流。
性质
在郑和下西洋之后出现了西方殖民航海模式。这一模 式的特征是:以掠夺贵金属、土地和进行殖民统治为目标, 以武力征服为手段,强制改变当地人民信仰,摧毁当地固 有文化。按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的论证,郑和船队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船队;但郑和留下的是和平、 友谊、互利贸易和相互尊重;而西方航海模式留下的是血 与火的征服与摧毁。 ——黄晴《郑和属于世界》
▶要有危机意识。 ▶无论是国家、民族、社会还是个人集体,要发展要 进步,首先必须具备一种开放的态度,要有积极进 取的精神。 ……
郑和下西洋、路线更 长,范围更广,航海 技术更先进。
福州、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满剌加(今马来西亚)、爪哇、榜 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锡兰(今斯里兰卡)、 阿拉伯半岛。
最远到达: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 航海分别是出于什么目的?
郑 和
1.宣扬国威;
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
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外交联系; 3.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哥 伦 1.直接目的在于寻找黄金。 布 2.获取商业利益 有经济利益的驱动
4.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既不是探险,也不是发现,不过是千年中国航 海与海外贸易史的继续。 ……在经济上挥霍财富是灾难,在政 治上挥霍理想也是灾难,郑和一次又一次辉煌的远航,除了 “示中国富强”的政治浪漫外,很难说对帝国有什么实惠,有 人强调郑和下西洋的贸易实质,可是,当我们了解了朝贡厚往 薄来的原则和贸易品的性质,就不难猜测其荒唐的经济实 质。 ——周宇《郑和:远航于地理大发现前夕》 郑和的远航,大大提高了中国在海外诸国的声望。“皇华 使者奉天敕,宣布纶音往异域”。各国也争遣使团来华,中国 人成为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一支支配力量。郑和下西洋是中 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但明王朝遣使西航的 目的,并没有和民间对外贸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古代史编(下卷)》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
郑和(1371-1435),云南昆阳(今晋宁)人, 回族,本姓马,小字三保。他家世代信奉伊斯 兰教。
时间:1405-1433年 次数:先后7次
时间:1492-1504年 次数:先后4次
哥伦布(1451-1506),出生于意大利,在西 班牙王室的资助下四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郑和船队组成:
战船
粮船
水船
大宝船
比
郑和下西洋
船只数量
200多艘
哥伦布航海
最少一次3艘,最多一 次17艘
船只大小
郑和下西洋 牲畜、农具、种子、粮食、 丝织品、瓷器、茶叶、 玻璃珠、小镜子、花帽子、 时间更早, 携带的货物 铜铃、针线、小刀、眼镜等 印花布、铁器等 规模更大。 百货
郑和下西洋: 和平交往
哥伦布航海: 利益驱动、暴力掠夺
结果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花费巨大,国库不济,航海停止,后 来的皇帝采取闭关锁国,国运渐衰
掠夺了巨额财富,为欧洲资本主义发 展奠定雄厚基础
从郑和下西洋对开放的尝试和拒绝,到明清统治者逐步 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 潮流,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当我们面对中 国崛起的良机时,历史可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