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1小说专题1.1:小说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1小说专题1.1:小说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资料《最后的常春藤叶》《一个人的遭遇》整体阅读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大致了解内容,把握小说基本情节。

一、导入就像歌曲中唱的那样,“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当你为别人献出一点爱,也许,你会帮助他走出困境,甚至,挽救他的生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最后的常春藤叶》,感受文中充溢在人与人之间的真挚的爱。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 作者介绍(可先由学生谈谈,再多媒体课件展示)欧•亨利(1862—1910),美国作家,以其众多的作品及作品的巧妙构思和幽默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赞誉,成为美国独树一帜的杰出短篇小说家。

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其代表作为《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警察与赞美诗》和《麦琪的礼物》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

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

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

1965年,肖洛霍夫“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露突出。

欧·亨利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使他对这些矛盾心感身受。

曲折的人生、丰富的经历、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形象概括在自己的作品中,如中下层劳动群众生活的贫穷艰辛,道貌岸然的上流骗子,巧取豪夺的金融寡头,肆无忌惮的买卖官爵,小偷、强盗、流浪汉的生活,以及失业、犯罪等等。

他对贫民充满了同情,道出了下层劳动群众对剥削、压迫的愤怒反抗与心声。

也许是坎坷经历的影响,他以一种无奈的态度把社会上的种种弊端和不平当作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来接受(在一定程度上),转而去寻觅和赞颂。

这篇小说发表于1956年,当时战争已经结束10年。

战争结束时,肖洛霍夫根据见过的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所讲述的不幸遭遇构思成该小说。

主人公索科洛夫是一个普通工人,种过地,又当过兵,他的一生遭遇非常平凡,却具有普遍性,是任何一个普通苏联人都可能遭受的。

小说的题目则表达了这样的含义,揭示出战争灾难的遍及范围之广。

索科洛夫是世纪的同龄人,是十月革命以来苏维埃国家所经历的苦难的负荷者,是两次战争造成的灾难的承受者:国内战争使他成了孤儿,卫国战争又使他失去了妻子女儿。

战前他为社会主义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战争爆发时他第一批应征入伍,战后,索科洛夫怀着一颗破碎的心,却没有颓丧。

他收养了一个孤儿,对他倾注了全部的父爱。

这是一个顽强的苏联公民的形象,也是所有承受苦难的普通百姓的代表形象。

三、读课文,从整体把握小说情节内容。

1.《最后的常春藤叶》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第1~11节):写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36节):写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新燃起了求生的欲望。

结局(第51~55节):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病逝。

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2.《一个人的遭遇》写了索科洛夫在战争中的遭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下他有什么样的遭遇?在面对这些遭遇的时候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简单分析本文的结构思路。

苏德战争被俘——冒险逃跑被抓回——俘虏少校,逃回队伍(心情是兴奋的,急切的)——家破人亡(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

回家后的感觉,感到穿心的痛)——找到大尉连长儿子(激动,并想像战后的幸福的平民生活,体现了对和平的向往)——儿子牺牲(生前死后的对比描写,既体现了父亲的无限的伤痛,更用一种以美衬丑的手法表现了对战争的憎恶)——找到小儿子——因车祸外出谋生。

文章可分为四部分。

(1)得知家被德军轰炸毁灭,回家。

(2)活下去的唯一希望是儿子,但儿子阵亡。

(3)转折:领养了孤儿凡尼亚。

(4)意外出现,主人公再度去外地谋生。

《祝福》《林黛玉进贾府》整体阅读课时目标: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大致了解内容,把握小说基本情节。

一、导入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已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已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要学习鲁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说《祝福》中也有一个人物会让我们难以忘怀,我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大家能否在对课文的研读中,证实老师的看法呢?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 作者介绍(可先由学生谈谈,再多媒体课件展示)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于1715年生,卒于1763年。

曹雪芹的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就成了内务府的“包衣”,入了满籍。

从他曾祖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侍读,两个女儿都被选为王妃。

雍正继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担任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到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

当他著书时,已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这为他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的《红楼梦》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鹗(约1738-约1815年)字兰墅,别署“红楼外史”。

乾隆六十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

(2)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祝福》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这时的鲁迅,虽然“彷徨”却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积极地求索,不懈地战斗的。

这一时期创作的《祝福》等几篇小说,虽然常有一些悲凉的情调,却仍充满了巨大的愤怒,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他在《彷徨》的扉页上,特意题写了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读课文,从整体把握小说情节内容。

(一)《祝福》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序幕写祝福景象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初卖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尾声再写祝福景象(二)《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明确: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

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母亲陈玉兰①母亲与父亲一次面也没有见过,就被姥爷五花大绑押进了父亲的家门。

当时年方二八的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女,已有了心上人,是同村的“放牛娃”,母亲宁死不同意这门亲事。

姥爷是专制的老古板,对于母亲的反抗,实行了“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方式逼母亲就范。

也许实属无奈,因父亲答应给姥爷五块大洋,姥爷急着给舅舅娶媳妇。

②父亲与母亲实在不般配,母亲高挑的个头,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如她的人品一样端正。

父亲与母亲一个属相,是整整大一轮那个属相,也就是说长12岁。

父亲年龄大些尚可,可身高偏偏与母亲不成比例,比母亲矮半头。

父亲与母亲走在一起,像一个小屁孩儿跟在大人身后屁颠屁颠地跑着。

③母亲整天挂嘴边只一句话: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

母亲每当说这句话时,都会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咬牙切齿地发狠,好像要把父亲撕巴撕巴炖着吃了才解气。

这时,父亲并不焦恼,像一只做错事的小狗,蔫头耷脑龟缩身子,知趣地躲一边面壁反省去了。

④母亲这句话在说了两年多的时候,有了第一个孩子,而且是儿子。

父亲的欢喜自不必说,一拍屁股转了三圈,咦,我当爹了。

当把屁股拍疼了才想起给母亲沏碗红糖水喝。

父亲一下给母亲煮了五十个鸡蛋,一个一个给母亲剥了,白嫩光滑颤动着,掰一小块放到嘴边吹吹,送到躺在床上满身疲惫、满脸淌汗的母亲嘴边说:张嘴,吃吧,补补身子。

⑤母亲倒高兴不起来,只皱着眉头唉声叹气。

因那年《小二黑结婚》演得正浓。

母亲的“放牛娃”在她被逼嫁时,一气之下跑出去当了八路军,当上排长的他风风光光回来找母亲。

⑥母亲流着泪端详着自己的儿子,还不到百天,躺在床上,踢蹬着小手小脚,瞅着母亲咧嘴笑得甜甜的。

排长摸摸他的下巴,他竟然“咯咯”地笑出声来。

母亲明白把儿子抱走会要了父亲的命。

把儿子留下,会要了儿子的命。

母亲抽泣着对排长说:我不能用两条人命换我的幸福。

与排长依依惜别。

⑦那晚,母亲与父亲无缘无故大吵大闹,搅得地动天惊,寻死觅活地折腾。

父亲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只蹲在炕沿低头抽闷烟。

父亲听见母亲翻来覆去就那一句话:我前世欠你的,老天惩罚我来还你的债,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

当然,母亲用手指着父亲鼻尖数落这个动作是少不了的。

⑧母亲嘴里唠叨着这句话,给父亲生了五个孩子,而且一茬儿是儿子。

困难时期,父亲拉煤车,即把煤厂的煤块给人送到家里。

家里五只虎嗷嗷待哺,靠父亲一个人养活,父亲早早累弯了腰。

母亲从来不吃干的只喝稀粥。

母亲每天给五只虎两顿饭,山药面、高粱面、荞麦面掺和着改着花样做着吃,逢年过节,才用玉米面改善生活,白面全部给了父亲吃。

⑨母亲养了五只下蛋的老母鸡,每天必定给父亲煮五个鸡蛋。

母亲一边给父亲剥鸡蛋皮,嘴里一边数落:“吃饱了,身子骨才结实,才有劲拉车,一家子人靠你养活呢。

唉,我怎么跟了你,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

”每当这时,父亲就会咧嘴憨笑,仿佛母亲夸他一般。

⑩每年的麦收时节,母亲便趁着夜黑偷偷到城外的农村捡麦穗,回来用碾子碾成白面,给父亲烙白面饼。

烙饼卷鸡蛋,是父亲最爱吃的。

五个孩子馋得直流哈喇子,吵着向母亲要。

可母亲只能让他们享受用白面皮裹了山药面烙的两面饼,鸡蛋也是掺了许多葱花摊成的。

⑪今年春节,母亲感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竟晕倒了。

当母亲醒来,发觉自己躺在医院的床上,父亲坐在床边的陪床椅上,正紧张地攥住她的手难过得发抖。

⑫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父亲的脸像涂了油彩映得红润光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