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颜渊论御马》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师用书+学生用书】

《颜渊论御马》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师用书+学生用书】

【教师用书】(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

(11 分)(2018 年山东潍坊中考改编,14-17 )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谱人乎?” 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 '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注] ①佚(yì):通“逸”,逃跑。

②厩([ji ù] )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 è] ):超越。

④趣:同“促” 。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编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 分)()(1)乡.寡人曰乡:(2)昔者舜工.于使人工:(3)然犹策.之不已策:【答案】1、(1)通“向”,从前(先前)。

(2)擅长(善于)。

(3)用鞭子打(驱赶)。

(3 分,每小题1 分)【解析】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如, “乡”是通假字,“工” 是古今异义词,“策”是词类活用。

解释词语时可用知识迁移法,如看到“策”这一实词,就能联想到《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 ,属于词类活用,可判断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怠(《送东阳马生序》 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 解析 】 2.A. 介词,把 / 介词 , 因为。

B. 连词, 表示顺承关系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可是。

C. 都是代词,代前文所说之事。

D. 代词, 他的/副词,表推测。

)(2分)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侠闻矣。

(2 分)(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2 分)【答案 】(1)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

(2分,句意通顺 1分,“闻” 1分)(2)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2 分,句意 通顺 1分,“穷” 1分)【解析 】(1)句翻译时,要抓住重点词语“俄而” “佚”“闻”等。

(2)句翻译时,要 抓住重点词语“穷” “危”等。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2 分)【答案】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把握能力。

本文以御马作 比喻,通过人物的对话,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严肃的主题 。

文章有三段 ,道理应主要通过第二 、三段中颜渊的话来分析, 尤其是第三段中的“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 , 未之有也”。

这句话用双重否定的形式, 说明执政者若把老百姓逼得太紧了, 是会出乱子的。

译文:第一段【原文】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B.定公躐席而.起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D.舜不穷其.民答案 】2、C【译文】颜回陪鲁定公坐在台上,东野毕在台下御驾马车。

(颜渊: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 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人,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儒客大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鲁哀公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去世。

历代儒客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台:<名>土筑的高台,供观察瞭望用。

《老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鲁定公:鲁定公,姬姓,名宋,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五任君主。

他为鲁昭公的弟弟,承袭鲁昭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15 年(公元前509- 前495 年)。

)【原文】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译文】定公说:“东野毕驾车(的技术),很好啊!”(善:<形>表示赞许。

同意的应答之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

'乃下令。

”御:<动>驾车。

《殽之战》:“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原文】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①矣。

”【译文】颜回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有纰漏了!”(俟①:通“逸”,逃跑。

)【原文】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谱人乎?”【译文】定公(听后)不高兴,对旁边的人说:“我听说君子不中伤别人。

难道君子也中伤别人吗?” (以:<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 ,也可省去。

《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谮:zèn,<动>说坏话诬陷别人。

《荀子·致士》:“残贼加累之谮,君子不用。

”谱:编排。

)【原文】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译文】颜回退下后,不大一会儿,管理马棚的人就报告说东野毕的马出来纰漏了。

(厩人②:马棚的差役。

闻:<动>闻名;传扬。

《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侯。

”)【原文】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译文】定公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马上催促车去召回颜回!”(躐③:([li è] ):超越。

席:<名>席位;坐位。

《口技》:“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趣④:同“促”。

<动>通“促”。

催促;督促。

《陈涉世家》:“趣赵兵亟入关。

”驾:<名>车驾;车。

《冯谖客孟尝君》:“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第二段【原文】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 '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译文】颜回到,定公说:“刚才我说:‘东野毕驾车技术很好。

'您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有纰漏了! '不知道您是如何知道的呢?” (乡:通“向”,从前(先前)。

吾子:古时对别人的尊称,译为“您” 。

)【原文】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译文】颜回回答说:“我以治理国家的道理知道的。

从前舜善于任人办事,造父(周穆王的车夫,驾车能手)善于驾驭马车。

(工:<动>善于;擅长。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江南弟子,最工轻薄。

” 造父:西周著名御车者,受幸于周缪王,王使造父御良马八匹,西狩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归。

后闻徐偃王反,王使造父御车日驰千里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今山西洪洞县),由此为赵氏,是为赵国之始祖。

)【原文】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译文】舜不竭尽民力,造父不竭尽马力。

因此,舜的时候没有因为受不了压迫而逃散或反抗的人民,造父(手中)没有因为不服驾驭而逃跑的马。

(穷:<动>穷尽;用尽。

《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极:<动>穷尽;完全占有或享受。

《游褒禅山记》:“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佚民:意思是逸民,旧时称遁世隐居的人。

这里也指逃难的人。

)【原文】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译文】现在东野毕驾驭马,上车时把马缰绳勒的太紧,使马的身体过于挺直,让马左盘右旋,前后进退,慢行快跑,调服车马要求太苛刻了;让马历经险阻到达远: 方,马已经精疲力尽了。

然而却仍然不停的鞭打它,所以知道必出纰漏。

”(辔:pèi ,<名>驾驭马或其他牲口用的缰绳。

《周亚夫军细柳》:“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执辔愈恭。

”衔:<名>马嚼子。

《战国策· 秦策》:“伏轼樽衔,横历天下。

”这里名词作动词用,勒。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第三段【原文】定公曰:“善,可少进乎?”【译文】定公说:“很好,可以进一步说说吗?” (少进:谓稍作进一步的申述)【原文】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译文】颜回说:“野兽到了穷途末路,就要咬人;禽鸟到了穷途末路,就会啄人;人穷困到极点,就会变得相互欺骗。

(啮:<动>咬。

《捕蛇者说》:“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原文】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译文】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下:<名>地位低下的人;职务低的人;下级。

《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原文】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译文】《诗经》上说: ‘手握缰绳如丝带,车旁两马像跳舞'指善于驾驭马车也。

”( 组 ⑥:编织。

《诗经·鄘风·士旌》 :“素丝组之。

”骖: <名>驾车时在两旁的马;骖马。

《殽之 战》:“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原文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译文 】定公说:“是我的过错啊! ”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

《论语·雍也》说他“⋯⋯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为人谦逊好学, “不迁怒, 不贰过” 。

孔子称赞他 “贤哉,回也”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雍也》)。

不幸早死。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

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 “礼”的要求, “敏于事而慎于言” 。

故孔 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他终生所向往 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 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鲁哀公十四年 (公元前 481 年) ,颜回先孔子而去世, 葬于鲁城东防山前。

孔子对他的早 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 “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 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后世尊其为“复圣” 。

幸亏有颜回, 才使得孔子与儒家之仁不至于过于堕落。

孔子弟子真得其精髓者不过二三 子,颜回第一,却早逝,否则,中国大概也可以有与古希腊师徒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 里士多德相媲美的机会, 可惜颜回早逝! 其余弟子皆不肖,真得其传之二三子,差点死于孔 子之前,唯余澹台,却不得孔子赏识,此后孔子一脉式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