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论述题一.名解1.温病,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毒指感受温热毒邪引起的一类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
除一般温热疾病的症状表现,还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肌肤密布斑疹等特征。
3.日晡潮热指发热于下午为甚。
日晡即申、酉时,相当于午后3-5时。
4.夏暑发自阳明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侵犯人体往往不分表里渐次,大多初病即入阳明气分,而无卫分过程。
5.昏愦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呼之不应,对外界各种刺激全无反应---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
6.分消走泄用辛开苦泄之品宣展气机,清化三焦气分痰热或湿热之法。
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所致痰热或痰湿阻遏的证侯。
7.神昏谵语神昏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
谵语指语无伦次。
共称为昏谵。
8.战汗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9.身热不扬指身热羁留而热象不显,初扪不觉发热,久扪始觉烫手。
二.熟记如下原文:1)叶天士“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2)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3)吴鞠通《温病条辨》“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
始上焦,终下焦。
”4)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5)陆子贤《六因条辨》“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6)王孟英:“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7)《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8)《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9)《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温病”。
三.掌握如下问题:1)叶天士、吴鞠通、刘河间、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何主要贡献?其代表著作是什么?温病四大家是哪几个?①叶天士《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学说,阐明温病病因病机,发展温病诊断方法。
②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辩证,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③刘河间,立新论:六经传受,皆是热证;创新法:寒凉为主,表里双解;制新方:表里双解剂。
④王安道概念: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病机:里热自内外达;治则:清泄里热。
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2)温病发展具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温病临床表现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规律性主要表现在:1.病机演变的规律性:温邪病因的作用下,疾病在机体内有卫气营血和上中下三焦演变的规律性。
主要表现为人体卫气营血与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
2.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前期以机体功能失常为主,后期以实质损害为主,主要是阴津的耗损及重要脏器的损害。
3.从温病的发展趋向:多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
临床表现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起病急骤,来势较猛,传变较快,变化较多。
2、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3、易内陷生变4、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3)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致病有哪些特点?P12-P14①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2)易化燥伤阴;3)变化迅速。
②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4)易兼挟湿邪,郁阻气分。
③湿热病邪:1)以脾胃为病变中心;2)易困清阳,阻滞气机;3)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④燥热病邪:1)病变以肺为主;2)易致津液干燥;3)易从火化。
4)温病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各有几个证型?其辨证要点及代表方各是什么?P26表3-25)斑疹的形态、病机和治疗、透发前的征兆各是什么?p33-p34形态:斑--点大成片,不高于皮面,触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疹--点小成粒,高于皮面,触之碍手,压之退色,消退时皮肤脱屑。
病机:斑—热毒炽盛,郁于阳明,胃热炽盛,内迫血分,灼伤血络,血从肌肉外溢致—属胃(深)。
疹—风热伏郁于肺,内窜营分,达于肌肤血络—属肺(浅)治法:斑宜清胃泄热,凉血化斑-清化-化斑汤;疹宜宣肺达邪,清营透疹-透发-银翘散加味。
6)泄卫透表法、清解气热法、和解表里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滋阴生津法有哪几个类型?举出各自的代表方剂及适应证。
P45-P51①泄卫透表法:疏风散热;解表清暑;宣表化湿;疏卫润燥代表方:银翘散适应症:温病初起,邪在卫表②清解气热法:轻清宣气;辛寒清气;清热泻火代表方:栀子豉汤加竹叶、连翘适应证:邪入气分,热郁胸膈③和解表里法:清泄少阳--蒿芩清胆汤。
分消走泄--温胆汤、杏朴苓开达膜原--雷氏宣透膜原法、达原饮(药偏温燥)适应证:半表半里证④祛湿清热法:宣气化湿--三仁汤燥湿清热--王氏连朴饮(辛开苦降法)分利湿热--湿热阻于下焦+茯苓皮汤。
适应证:湿热性质温病:湿温暑湿⑤通下逐邪法:通腑泄热--调胃承气导滞通便--枳实导滞丸(轻法频下)增液通便--增液承气汤通瘀破结--桃仁承气汤适应证:有形实邪,互结肠腑⑥滋阴生津法:滋养肺胃--沙参麦冬汤、益胃汤增液润肠--增液汤填补真阴--加减复脉汤适应证:温病后期邪热渐退阴液耗伤7)为什么说祛除温邪是治疗温病的关键?P441.温病主因为温邪,温邪是导致人体卫气营血病理变化和三焦所脏腑功能失常及实质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温病发生、演变、转归等的罪魁祸首。
2.温病的病理演变早期以功能损害为主,后期以实质损害为主;3.温病的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起病急、来势较猛、传变较快、变化较多;病中易见热、昏、痉、厥、血、脱等危重证;病变过程中易耗伤阴液。
4.基于以上原因,所以说祛除温邪是治疗温病的关键。
且要做到“祛邪为第一要务”,祛邪务早、务快、务尽,及时阻止病机发展,减少温邪对机体的损害和并发症的发生。
8)为什么说“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P511.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热象明显,易伤津耗液;在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温热邪气自始自终不同程度地损伤人体的阴液,且病至极期和后期尤为突出,且肝肾真阴耗竭为不可逆。
2.阴液的耗损程度与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3.在温病初期就应时时顾护阴津,后期阴液耗伤明显,便要以救阴为务。
在温病的各个阶段和层次都要顾护阴津。
所以说“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10)温病的分类有哪些?何为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P17温病的分为: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1.新感温病:又简称"新感",是指感受当令病邪即时而发的一类温病。
初起病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发病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
2.伏邪温病:又称伏气温病,简称"伏邪"。
伏邪温病是指感邪后未即时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
阴精不足的体质易患伏邪温病。
9)温病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病理特点及其辨证要点、代表方各是什么?P22表3-1犀角地黄汤 斑疹,急性多部位, 多窍道出血,舌质深绛身热,躁扰不安,神昏谵狂,吐血, 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血 清营汤 身热夜甚,心烦, 谵语,舌红绛 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 脉细数 营热阴伤扰神窜络营 白虎汤 壮热,不恶寒, 口渴,苔黄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饮冷,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里热蒸迫 热炽津伤气 银翘散 发热,微恶风寒 ,口微渴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邪郁卫表肺气失宣 卫 代表方 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了解) 病理证型 表3-1 卫气营血辨证表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