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星垂平野阔,月涌大荒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星垂平野阔,月涌大荒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爱莲说》衬托手法解读
《爱莲说》赞美了莲花高洁傲岸、端庄正直的品质。

作者运用衬托手法,从情感、环境的不同角度,将莲花的形象描绘得更为充分、生动、鲜活。

情感衬托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世人的“甚爱”,是风气的表现;陶渊明的“独爱”,是真情的流露;在这二者的衬托下,作者“独爱”的莲花又会是怎样的呢?这为莲的形象巧妙地奠定了适当的情感基调,制造了阅读悬念,可谓起笔非凡。

环境衬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作者在描绘莲花的形象时,先绘其生长环境,以彰显其性格品质。

在淤泥中,莲长出了莲茎,而其“身心”,却没有被这样的环境污染。

考验莲花品性的还有清清的涟漪,它们将莲花洗了又洗,涤了又涤,可莲花却并不妖艳妩媚。

这两个否定句,一正一反,定格了莲花的品性:端庄得体,绝不媚俗;矜持稳重,绝不过分。

数量衬托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在短文的结尾,作者反弹琵琶,以多衬少。

菊之爱“鲜”,为数不多;牡丹之爱“众”,为数太多;唯莲之爱“独”,仅有自己,“同予者何人”,是自问,更是反问,答案就在句中——根本没有呀!作者意在强调,世风日下,懂莲的人太少,君子太少。

这样,就将莲的形象、莲的精神,在感慨中传神地表达出来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