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世界缝纫机简史和发展趋势远古时代,当我们的祖先使用骨针缝合兽皮御寒的时候,缝纫这种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行为活动揭开了缝纫机发展的序幕。
公元前300年青铜器时代,先辈们用的是铜针,14世纪使用钢针,直到18世纪末,缝纫一直都是手工作业。
缝纫机的问世,使得穿着纯手工的服装制品逐渐成为一种奢侈的代名词。
拉开这个时代序幕的是英国人托马斯·赛特,他于1790年发明了单针单线链式缝纫机。
1851年,一位名叫列察克·梅里瑟·胜家的美国人发明了一种代替手工缝纫的机器―缝纫机。
这个革命性的发明被英国当代世界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称之为“改变人类生活的四大发明”之一。
1853年,首批缝纫机于纽约市工厂开始生产。
两年后,在法国巴黎世界展销会上取得第一个奖项。
同年,美国胜家公司首创了增加销量之《分期付款》计划,成为世界上推行此种销售方式的创始者,对其后之消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胜家现在仍旧是世界上一流的缝纫机开发制造公司。
从托马斯和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后,于1890年开始应用电动机驱动缝纫机,从此开创了缝纫工业的新纪元。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缝纫机己从传统的机械结构朝着电子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电子、微电脑技术己成为工业缝纫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瑞典胡斯克伐尔公司生产的应用微处理机的工业缝纫机,具有21种针法储存器,可同时进行程序控制,以取得需要的某种型式的缝纫或装饰效果。
联邦德国施特罗贝尔父子特种缝纫机厂研制的560一20系列微电脑控制缝纫机,采用全自动缝纫程序控制。
其控制箱的主要特点是:起始加固线迹5、7、9、11、13、15针可以预先任意选择,线迹转换由轻键控制,在起始位置上可调节加固线迹的宽度和长度。
适合缝纫标签、衬里、卷边及裤脚翻贴边。
日本飞马缝纫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PEOASUR —S52型超高速工业包缝机,综合了许多新技术特点,每分钟主轴转速能达10000针以上,是当代服装工业生产的新型工业包缝机。
2.中国缝纫机的历史1890年,中国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台缝纫机。
1905年,上海首先开始制造缝纫机零配件,并建立了一些零配件生产小作坊。
1928年,由上海协昌缝纫机厂生产出了第一台44-13型工业用缝纫机。
同年,上海胜美缝纫机厂也生产出第一台家用缝纫机。
1949年以前,整个旧中国缝纫机产量很低,年产量不足4000台,当时的缝制设备市场主要由美国胜家公司垄断。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缝制机械工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行业经历了改组、改造阶段,公私合营、兼并合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如上海的切、昌、惠工、飞人、蝴蝶和天津缝纫机厂以及广州的华南缝纫机厂等缝纫机生产厂家,主要生产普通家用缝纫机和低档工业用缝纫机。
20世纪50年代末,轻工行业对家用缝纫机实行了通用化、标准化,统一了设计图纸,提高零部件的兼容性,使缝纫机生产企业不断增多,并根据需要开发了葵扇、医疗手术、羽毛球、自行车轮胎和帘子布拼接等特殊用途的缝纫机。
据统计,截至1980年全国共有缝纫机生产企业56家,分布在22个省、市。
截至1982年,我国缝纫机的产量达到1286万台,居世界第一位。
到8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和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缝制设备的产品结构在中低速工业缝纫机的基础上向着高速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电子、电脑技术也在缝纫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我国还完成了零部件配套系统建立,构建了庞大的缝纫机销售网点。
部分缝机企业在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后,对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90年代初期,国际著名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在国内设立了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
90年代后期,民营企业开始崛起,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促进了行业的大发展,总体上形成了以上海、江苏、浙江、陕西、天津和广州等6大产区和基地。
截至2004年,我国缝纫机整机制造厂达600多家,零配件生产厂家达1000多个,年生产量为1400.8万台,生产总值约280亿元,品种近千个,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缝制机械生产国家之一。
中国的服装制造业正在飞速发展,缝纫机械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结:这一章希望大家对缝纫机的历史和发展有个大概的了解,网络上有很多关于缝纫机历史和发展的资料,有些很有意思,大家不妨去查询一下,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是必要而有效的途径,希望大家可以很好的利用网络来学习!第一章缝纫机的概述第一节缝纫机的标准我国从缝纫机的输入到1949年以前,虽然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但缝纫机的分类和型号一直沿用外国的型号和名称,如15-80型家用机,81-6型包缝机等。
当时的缝纫机制造一直停留在修配和仿造上。
解放后,缝纫机工业发展迅猛,国产的缝纫机品种不断增加,原轻工业部于1958年颁布执行了QB159-75《缝纫机产品编号规则》。
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与1985年颁布了QB4514-84《缝纫机产品型号编制规则》,原标准QB159-75随即作废。
QB4514-84《缝纫机产品型号编制规则》的具体规定如下:一、缝纫机的含义采用单根或多根缝纫线(简称“缝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的机器。
二、机头型号的表示方法机头型号采用汉语拼音大写字母和阿拉伯数字为代号,表示使用对象、特征、设计顺序以及型号基础上的派生号(简称“派生号”),代号的字体大小相同。
1.代号排列顺序规定如下2.使用对象代号规定:(1)家用缝纫机机头,用“J”表示。
(2)工业用缝纫机机头,用“G”表示。
(3)服务性行业用缝纫机机头,用“F”表示。
3.线迹、线缝、线缝控制机构、钩线和挑线特征代号按表1-3规定的代号表示。
4.机体形状的特征代号按表1-1规定的阿拉伯数字表示。
但是当机头是下送料形式时,表1-3规定的A、B、C、G、H系列的平板式机体和表1-3规定的K、N系列的平台式机可以在型号中省略不表示。
5.送料形式特征代号,按表1-2规定的阿拉伯数字表示。
6.设计顺序序号以两位数表示,当顺序号不满10,而左边又无阿拉伯数字时,可用个位数表示。
第二节工业缝纫机的特点及分类一概述缝纫机是服装加工的主要机械设备,近年来随着服装采用的面料品种越来越多(针织、机织、纯棉、化纤及丝绸等等)。
服装的款式变化很快,各类外衣、内衣、运动衣以及职业服装不断更新,同时由于对成衣各部位穿着性能和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就需要多种性能的缝纫机来完成。
目前,国际上的工业缝纫机制造业发展迅速,正在不断地改进结构、提高速度和工作的稳定性,而且强调系列化生产.采用—机多用及增加附属装置来提高生产效率和更新产品的能力。
在缝纫机上采用电子装置.改善了启动、停车装置,减轻了劳动强度。
由于服装花色品种的增加,缝纫方式越来越复杂.于是花色缝纫机品种也日新月异。
综合应用电子、电脑、液压、气动等先进技术,促进了缝纫作业操作自动化和缝纫机功能自动化。
广泛应用电脑和测试技术,已体现了现代缝纫工业高精度和高速度的特点。
二、工业绩纫机的特点工业缝纫机区别于一般家用缝纫机.首先它要讲求效率和专用化.平均转速为5000r/mm以上,应能自动加油。
第二它要经久耐用,在高速生产中不易发生故障。
第三操作熟练化程度要求不高,经过短期培训的工人.就可以达到熟练操作水平。
家用缝纫机,一类是单针梭式缝纫机,另—类是通过摆动的针杆形成多种人字花式线迹的缝纫机,别无其它种类。
而工业缝纫机确是高度专业化的机种。
为了适应不同用途的需要,当前世界工业缝纫机已多达4000种以上,并且,在每种工业缝纫机上安装不同的辅助(附属)装置.就可进行多工种的作业。
三、工业绩纫机的分类在当前服装面料丰富多彩,服装品种不断创新.服装生产更加讲究质量和效率的情况下,服装加工设备也逐渐专用化。
为在服装工业生产中了解和掌握各种缝纫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性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类缝纫机.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搞好服装生产。
工业缝纫机的分类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按线迹结构分类1单线链缝缝纫机。
2穿梭缝缝纫机。
3双线链缝缝纫机。
4绷缝缝纫机。
5包缝缝纫机。
6复合缝缝纫机。
7特殊缝缝纫机。
8熔接缝缝纫机。
(二)按线迹用途分类1单线迹缝纫机。
2双线迹缝纫机。
3人字线迹缝纫机4刺绣缝纫机。
5钉扣机。
6锁跋机。
7打结缝纫机。
8饰边缝纫机。
9锁边缝纫机。
10暗缝缝纫机。
11安全缝缝纫机。
12封口机。
(三)按缝纫机机头外形分类1平面形机头缝纫机:分为短平形和长平形两种。
这两种是最常用的机头,它的主要特点是工作位置(系指送布牙和梭壳)与台板处于同一平面,适用于车缝各类服装。
各种平缝机多用这类机头,如图1-1所示。
2筒形机头(或称圆嘴机头):这类机头的特点是工作位置成筒形而高出台板之上。
这种机头便于车缝圆筒形制品,如图1-2所示。
3箱形机头(或称平台机头):其特点是工作位置高出台板平面,形如箱状。
这种机头便于穿换底线,也便于大片的裁片高速车缝操作,多用于包缝机和锁服机,如图1-3所示。
’4柱形机头(或称高台机头):这种机头的工作位置成高台柱形,高出台板之上,此类机头多用于制鞋、制帽的缝纫机上,生产中便于车缝凹凸部位,如图1-4所示。
5弯臂形机头:缝纫机的平盘成弯曲形状,可用来车缝筒形制品的筒形卷接部位,如厚、薄面料的袖子、裤筒侧接缝等处.如图1-5所示。
第三节缝纫机的线迹及其形成原理一、缝纫机的线迹概述(一)基本概念1.基本定义a.针迹:缝针穿刺缝料所形成的针眼。
b.线迹;沿送料方向在缝料上相邻两针迹间的缝线组织c.线数:构成线迹的缝纫线条数。
d.线迹结构:缝纫线在线迹中相互配置关系。
e.线迹密度:单位长度内(通常为2cm)线迹个数。
2.线迹的用途线迹的主要机能是连接裁片缝合成服装。
此外还有如下用途:a.保护作用,各种包纺线迹,可保护面料的边缘不脱散,并具有一定的拉伸性,是服装加工中常用的一种线迹。
b.加固作用,用线迹对服装某些部位进行加固.以保持该部位形状的稳定性。
如领于、袖口处的明线,西服制作中的扎驳头等:c.辅助加工作用,用某些线迹在面料上进行抽褶或做标记和定位等。
d.装饰作用,各类露在服装表面的线迹(即明线)都具有装饰、美化服装的作用,能使服装结构鲜明突出,增加特色。
(二)缝纫机线迹形成过程线迹形成过程一般分为7步(棱式线迹只需6步;链式、包缝线迹需7步):直针穿刺面料,面线通过面料:直针线环形成,下成缝器(梭子或弯针等)穿套并钩住已形成的直针线环,弯针三角线环形成;直针退出面料.收线器收紧线迹;在送料机构的作用下,将面料推进一个针迹。
以上各步重复进行.使线迹连续起来,实现对缝制品的缝纫。
这7步是通过缝纫机的引线、钩线、挑线和送料四大机构互相配合实现的。
二、缝纫机线迹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成原理(一)梭缝线迹形成原理1.梭缝线迹的特性图1-6a为直线型的梭缝线迹,b为曲折型的梭缝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