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缝纫机罗拉车缝纫机一体式控制系统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缝纫机罗拉车缝纫机一体式控制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参数、基本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和质量承诺。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用缝纫机罗拉车缝纫机一体式控制系统(简称控制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贮运图示标志GB/T 2408 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和垂直法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4706.74—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缝纫机的特殊要求GB/T 9969—2008 工业控制系统使用说明书总则GB/T 16439—2009 交流伺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 17626.2—201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1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2008 电磁兼容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T 26572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JB/T 10183—2000 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QB/T 4007—2010 工业用缝纫机高速平缝机伺服系统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GB/T16439—2009、QB/T4007—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罗拉车缝纫机roller sewing machine 采用单(双)针滚轮送料立柱式的缝纫机。
注:适用于皮革及箱包类缝制。
3.2一体式控制系统integrated control system 一个完整的缝纫机全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箱、伺服电机、操作面板等主要部件集成安装在相应的缝纫机壳体上。
T/ZZB 1396—201924 型式与参数4.1 型式控制系统的控制箱、伺服电机、操作面板等主要部件直接安装在缝纫机壳体上,并由电机直接驱动的一体式结构。
4.2 结构框图控制系统组成结构见图1。
图1 结构框图4.3 基本参数控制系统基本参数见表1所示。
5 基本要求5.1 设计研发采用计算机软件对控制系统在各种使用工况和电网环境下进行耦合分析,具备优化设计并验证的能力。
5.2 材料及零部件5.2.1 印制电路板应使用阻燃等级不低于GB/T 2408中UL94 V-0等级材料。
5.2.2 控制系统的电控箱外壳、电控箱防尘盖、电控箱护线罩、电机前端盖、电机后端盖中有害物质的限量符合GB/T 26572要求。
5.3 工艺装备5.3.1 车间环境应满足控制系统的电子元器件加工和整机组装的防尘、防静电要求。
5.3.2 应具备全自动贴片机、无铅波峰焊、在线自动监测设备、自动负载试验专用设备等生产装备。
T/ZZB 1396—201945.4 检测能力5.4.1 应具备数字电桥、电容测试仪、漏电流测试仪、电机测试系统等检测设备。
5.4.2 应具备验证控制系统与电机相匹配的电机测试系统。
5.4.3 应具备环境可靠性、电气安全试验、电磁兼容性要求试验检测能力。
5.4.4 应具备主要零部件原材料有害物质含量检测能力。
6 技术要求6.1 外观质量6.1.1 外观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 控制系统外观轮廓应与所对应的缝纫机吻合,控制系统安装在缝纫机以后应连接稳固;标牌应完整,位置正确,无明显伤痕;b) 控制系统外露零件及螺钉头部应无毛刺;c) 塑料件表面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无划伤。
6.1.2 连接线所有永久连接线缆(电源线、电机导线和数据线)应无破损和松动,电源线、电机导线拉力应不小于60 N;数据线拉力应不小于30 N。
6.2 环境可靠性6.2.1 高温及恒定湿热6.2.1.1 控制系统在45 ℃、湿度为85 %箱内箱内连续运行48 h 应能正常工作无故障。
6.2.1.2 控制系统在55 ℃、湿度为93 %箱内存放4 h应能正常工作无故障。
6.2.2 低温6.2.2.1 控制系统在0 ℃箱内连续运行8 h应能正常工作无故障。
6.2.2.2 控制系统在-20 ℃箱内存放4 h应能正常工作无故障。
6.2.3 冲击冲击试验后,控制系统不应有机械变形、损坏和紧固部件的松动,通电后,应正常工作。
6.2.4 振动振动试验后,控制系统不应有机械变形,损坏和紧固部件的松动,通电后,应正常工作。
6.2.5 电源适应性电源电压、频率按表1范围变化,控制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6.3 安全和防护6.3.1 电气安全T/ZZB 1396—201956.3.1.1 绝缘电阻动力电源与保护接地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 MΩ。
恒定湿热试验后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 MΩ。
6.3.1.2 耐电压强度动力电源与保护接地端应能承受1000 Va.c10 mA 1 min耐压试验,试验中控制系统和电机应无闪络,不击穿。
6.3.1.3 泄漏电流正常运行时,控制系统的任一电源进线端对保护接地端的泄漏电流应不大于3.5 mA。
6.3.2 保护功能6.3.2.1 输入过电压保护控制系统输入的电源电压大于最大工作电压时,控制系统应报警并停机。
6.3.2.2 输入欠电压保护控制系统输入的电源电压低于最低工作电压时,控制系统应报警并停机。
6.3.2.3 短路保护输出电磁铁或电机电路短路时,控制系统应报警并停机。
6.3.2.4 堵转保护伺服电机发生堵转5s内,控制系统应自动进入保护状态。
6.3.3 温升控制系统中控制箱外壳表面温升应不大于15 K,伺服电机任何外壳表面温升应不大于35 K,伺服电机绕组温升应符合JB/T 10183—2000中的第5.21条规定。
6.3.4 外壳防护控制系统防护等级符合GB/T 4208规定,防护等级至少为IP40。
6.4 电磁兼容性6.4.1 外壳端抗扰度应符合GB/T 17626.2—2018中5试验等级当中3级要求。
6.4.2 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应符合QB/T 4007—2010中第5.4.3条规定。
6.4.3 浪涌抗干扰度应符合GB/T 17626.5—2008中附录A.1第4级规定,性能判据应为b类。
6.4.4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干扰度T/ZZB 1396—20196应符合QB/T 4007—2010中第5.4.6条规定。
6.5 运转性能6.5.1 连续工作无故障控制系统连续无故障工作时间应不小于500 h,无异常声响。
6.5.2 转速精度控制系统转速精度高速应不大于±1 %、中速应不大于±2 %、低速应不大于于±5 %。
6.5.3 最高转速伺服电机最高转速不低于3000 r/min。
6.5.4 加速时间控制系统从零到最高转速的90 ﹪时,加速时间应不大于200 ms。
6.5.5 减速时间控制系统在最高转速降为零时,减速时间应不大于200 ms。
6.5.6 停针精度上停针的位置误差应为±1º,下停针的位置误差应为±1º。
6.5.7 峰值扭矩伺服电机转速为200 r/min时,伺服电机峰值扭矩应不小于7 N·m。
6.6 功能要求6.6.1 开机停针位控制系统应正确控制通电后的开机上停针位。
6.6.2 针位选择控制系统应正确控制过程中停车的上或下针位选择。
6.6.3 脚踏板控制控制系统应正确控制向前或向后踩脚踏板进行启停、高低速运转、抬压脚或剪线。
6.6.4 加固缝控制系统应按加固缝方式和针数的设定进行控制。
6.6.5 倒缝按下倒缝按钮,控制系统应正确控制倒缝。
6.6.6 抬压脚控制系统应正确控制剪线后或中途停缝的自动抬、放压脚。
T/ZZB 1396—201976.6.7 剪线控制系统应正确控制停缝后的自动剪线。
6.6.8 补针控制系统应正确控制按0.5针、1针或连续几针的补针。
6.6.9 计针数缝纫控制系统应正确控制按设定的针数进行缝纫。
6.6.10 倒、顺缝针迹补偿倒、顺缝线迹误差时,控制系统应正确控制进行针迹补偿。
6.6.11 慢启动控制系统应正确控制按设定的针数慢启动。
6.6.12 松线控制系统应能在剪线时同时起到松线作用。
6.6.13 软件版本查询应具备查询控制系统内部模块的软件版本。
6.6.14 示教功能各段缝纫针数的设定应能通过示教模式自动完成。
7 试验方法7.1 外观质量7.1.1 外观感官法检测。
7.1.2 连接线线缆及接头状况用目测法检验,导线、数据线拉力用测力计测量。
7.2 环境可靠性7.2.1 高温及恒定湿热7.2.1.1 电源断开,控制系统和缝纫机连接并放入试验箱。
箱内温度升至45 ℃并稳定维持,使湿度达到85 %(不凝露),接通电源,控制系统按最高转速60 %、单固缝4针及定长缝42针、剪、拨线、抬压脚、停1 s,空载运行。
额定电压下连续运行48 h,目测判定。
试验后,控制系统在正常大气环境下放置2 h并测量绝缘电阻。
7.2.1.2 电源关闭,箱内温度调高到55 ℃并稳定维持,使湿度达到93 %,控制系统存放4 h。
试验后,箱内温度逐渐恢复到正常大气条件,控制系统存放4 h后通电运行,目测判定。
T/ZZB 1396—201987.2.2 低温7.2.2.1 箱内温度调至0 ℃并稳定持续,控制系统运行方式按7.2.1.1规定,电压按额定值,连续运行8 h,目测判定。
7.2.2.2 电源关闭,箱内温度调至-20 ℃并至少保持30 min,控制系统存放4 h。
试验后,箱内温度逐渐恢复到正常大气条件,控制系统存放4 h后通电,目测判定。
7.2.3 冲击按GB/T 16439—2009中5.20的规定进行。
注:伺服电机和控制箱一起按照控制箱要求做试验。
7.2.4 振动按GB/T 16439—2009中5.21的规定进行。
7.2.5 电源适应性控制系统和缝纫机按正常使用要求安装,用变频电源和电参数表,电源电压、频率变化按表1,从额定值开始上升(或下降),最大电压或最小电压分别各运转10 min,目测判定。
7.3 安全和防护7.3.1 电气安全7.3.1.1 绝缘电阻按QB/T 4007—2010中6.3.1的规定进行。
7.3.1.2 耐电压强度按QB/T 4007—2010中6.3.2的规定进行。
7.3.1.3 泄漏电流按QB/T 4007—2010中6.3.3的规定进行。
7.3.2 保护功能7.3.2.1 输入过电压保护先将可调电源调至265 Va.c.后,按5 Va.c/10s向上调到300 Va.c.止,中途报警或调到300 Va.c.还不报警应立即调回正常电压或关闭电源,待机和运行状态各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