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专题: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微专题: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微专题: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题型一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中的距离、角度问题例题1.如图,在三棱锥中,平面平面,与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点是线段上的动点,若线段上存在点,使得异面直线与成的角,则线段长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答案】B【解析】设的中点为,连,因,故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则,所以,,所以,即,也即,由此可得,结合可得,所以,则,即,应选答案B。

求两点间的距离或其最值。

一种方法,可建立坐标系,设点的坐标,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写出距离,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另一种方法,几何法,根据几何图形的特点,寻找那两点间的距离最大(小),求其值。

例题2.如图,四边形ABCD和ADPQ均为正方形,它们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动点M在线段PQ上,E、F分别为AB、BC的中点。

设异面直线EM与AF所成的角为,则的最大值为.【答案】,当时取等号.所以,当时,取得最大值.【指点迷津】空间的角的问题,一种方法,代数法,只要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均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利用公式求解;另一种方法,几何法,几何问题要结合图形分析何时取得最大(小)值。

当点M 在P 处时,EM 与AF 所成角为直角,此时余弦值为0(最小),当M 点向左移动时,EM 与AF 所成角逐渐变小时,点M 到达点Q 时,角最小,余弦值最大。

题型二 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中的轨迹问题例题3.设P 是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对角面11BDD B (含边界)内的点,若点P 到平面ABC 、平面1ABA 、平面1ADA 的距离相等,则符合条件的点P ( )A. 仅有一个B. 有有限多个C. 有无限多个D. 不存在 【答案】A【解析】解:与平面1,ABC ABA 距离相等的点位于平面1111A B C D 上; 与平面1,ABC ADA 距离相等的点位于平面11AB C D 上; 与平面11,ABA ADA 距离相等的点位于平面111ACC A 上;据此可知,满足题意的点位于上述平面1111A B C D ,平面11AB C D ,平面111ACC A 的公共点处,结合题意可知,满足题意的点仅有一个. 本题选择A 选项.点睛:本题考查点到平面的距离,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将平面问题类比到空间中点到面的距离,据此找到满足题意的点是否存在即可.例题4.如图,AB 是平面a 的斜线段,A 为斜足,若点P 在平面a 内运动,使得△ABP 的面积为定值,则动点P 的轨迹是( )(A )圆 (B )椭圆 (C )一条直线 (D )两条平行直线【答案】B【解析】由于线段AB 是定长线段,而△ABP 的面积为定值,所以动点P 到线段AB 的距离也是定值.由此可知空间点P 在以AB 为轴的圆柱侧面上.又P 在平面内运动,所以这个问题相当于一个平面去斜切一个圆柱(AB 是平面的斜线段),得到的切痕是椭圆.P 的轨迹就是圆柱侧面与平面a 的交线 .例题6.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3,长为2的线段MN 点一个端点M 在DD 1上运动,另一个端点N 在底面ABCD 上运动,则MN 的中点P 的轨迹与正方体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 . 【答案】π6【解析】由于M 、N 都是运动的,所以求的轨迹必须化“动”为“静”,结合动点P 的几何性质,连结DP ,因为MN=2,所以PD=1,因此点P 的轨迹是一个以D 为球心,1为半径的球面在正方体内的部分,所以点P 的轨迹与正方体的表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球的体积的18,即1843163⨯⨯=ππ.题型三 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中的面积、体积问题例题5.在棱长为6的正方体中,是中点,点是面所在的平面内的动点,且满足,则三棱锥的体积最大值是( )A. 36B.C. 24D.【答案】B例题6.如右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E 为棱1CC 的中点,点,P Q 分别为面1111A B C D 和线段1B C 上的动点,则PEQ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解析】将面1111A B C D 与面11BB C C 折成一个平面,设E 关于11B C 的对称点为M ,E 关于1B C 对称点为N,则PEQ ∆周长的最小值为MN ==.巩固练习: 1.如图,已知正方体棱长为4,点在棱上,且,在侧面内作边长为1的正方形,是侧面内一动点,且点到平面距离等于线段的长,则当点运动时,的最小值是( )A .21B .22C .23D .25 【答案】B【解析】在上取点,使得,则面,连结,则.在平面上,以所在直线为轴,以所在直线为轴,由题意可知,点轨迹为抛物线,其方程为,点坐标为,设,则(其中,当时,,故.2、如图,已知平面,,、是直线上的两点,、是平面内的两点,且,,,,.是平面上的一动点,且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相等,则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最小值是()A.B.C.D.【答案】C试题分析:∵,,,,∴,同理:.∴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又,∴,∴.在平面内,以为轴,以的中垂线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设,()∴,整理得.∴点在平面内的轨迹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上半圆.∵平面平面,,,∴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当与圆相切时,最大,取得最小值.此时,,,∴..故选:C.3.在正四棱锥S -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P 点在侧面△SCD 内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且总是保持PE ⊥AC .则动点P 的轨迹与△SCD 组成的相关图形最有可能的是 ( )【答案】A【解析】如图,分别取CD 、SC 的中点F 、G ,连结EF 、EG 、FG 、BD .设AC 与BD 的交点为O ,连结SO ,则动点P 的轨迹是△SCD 的中位线FG .由正四棱锥可得SB ⊥AC ,EF ⊥AC .又∵EG ∥SB∴EG ⊥AC ∴AC ⊥平面EFG ,∵P ∈FG ,E ∈平面EFG , ∴AC ⊥PE .4.已知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的棱长为1,点P 是平面AC 内的动点,若点P 到直线11D A 的距离等于点P 到直线CD 的距离,则动点P 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A .抛物线B .双曲线C .椭圆D .直线【答案】B【解析】简析:如图4,以A 为原点,AB 为x 轴、AD 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P (x ,y ),作AD PE ⊥于E 、11D A PF ⊥于F ,连结EF ,易知1x |EF ||PE ||PF |2222+=+=又作CD PN ⊥于N ,则|1y ||PN |-=.依题意|PN ||PF |=,即|1y |1x 2-=+,化简得0y 2y x 22=+-故动点P 的轨迹为双曲线,选B .5.若三棱锥A —BCD 的侧面ABC 内一动点P 到底面BCD 的距离与到棱AB 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 的轨迹与∆ABC 组成的图形可能是:(D )A A AB C B C B C B C A B C DDDA .B .C .D . A【答案】D【解析】动点P 在侧面ABC 内,若点P 到AB 的距离等于到棱BC 的距离,则点P 在∠ABC 的内角平分线上.现在P 到平面BCD 的距离等于到棱AB 的距离,而P 到棱BC 的距离大于P 到底面BCD 的距离,于是,P 到棱AB 的距离小于P 到棱BC 的距离,故动点P 只能在∠ABC 的内角平分线与AB 之间的区域内.只能选D .6.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3,BC=a ,若PA ⊥面AC ,在BC 边上取点E ,使PE DE ⊥,若满足条件的E 点有两个时,a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解析:连结AE ,由三垂线逆定理可知DE AE ⊥,要使满足条件的E 点有两个则须使以AD 为直径的圆与BC 有两个交点,所以半径长3,62aa >∴>。

7.如图,正三棱锥S-ABC 的底面边长为2a ,E 、F 、G 、H 分别为SA,SB,CB,CA 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 的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A. (0,+∞)B.(23,+∞) C. (26a ,+∞) D.(212a ,+∞)解析:因为E 、F 、G 、H 分别为SA,SB,CB,CA 的中点, 11//,//22EF AB HG AB ====∴,//EF HG ==∴,同理,//EH FG ==,所以EFGH 为平行四边形,又S-ABC 为正三棱锥,∴ SC AB ⊥,//,//EF AB FG SC ∴,所以EF FG ⊥,从而四边形EFGH 为矩形,其面积S= 12GH GF a SC ⋅=⋅,当正三棱锥的高→0时,SC→正三角形ABC ,所以四边形EFGH 的面积→ 2,选B. 点评:有时变量的变化过程无法达到确定的端点位置,而端点的情况恰好影响着问题的思考,此时可以利用极限的思想来考虑运动变化的极限位置。

8.在棱长为6的正方体中,是的中点,点是面所在的平面内的动点,且满足,则三棱锥的体积最大值是( ) A .36 B . C.D .【答案】A 【解析】因为平面,由,同理平面,则,所以,下面研究点在面内的轨迹(立体几何平面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设,设,因为,所以,化简得,该圆与的交点的纵坐标最大,交点坐标,三棱锥的底面的面积为,要使三棱锥的体积最大,只需高最大,当在上时,棱锥的高最大,,故选A.9.如图,,平面,交于,交于,且,则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答案】【解析】因为平面,所以,又,,又因为,所以平面,所以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所以平面,由可得,所以,所以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