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试卷资料和答案4

组织行为学试卷资料和答案4

《组织行为学》复习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C )。

A. 人的心理特点B. 人的行为规律C. 组织环境中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D. 组织的心理和行为2.组织行为研究的基点是(B )。

A.群体行为B. 个体行为C. 领导行为D. 组织行为3.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科学,称为(B)。

A. 社会心理学B. 社会学C. 社会伦理学D. 社会关系学4.研究社会特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称为(B )。

A. 社会学B. 社会心理学C. 个体心理学D. 社会行为学5.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测量被试者有关心理品质和行为反映的研究方法,称为(B)。

A. 个案发B. 心理测验法C. 测验法D. 标准法6.组织行为学产生于(D )。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7.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A )。

A. 勒温B. 莱维特C. 莫雷诺D. 马斯洛8.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指人的(B)。

A. 知觉B. 感觉C. 社会知觉D. 印象9.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指人的(A )。

A. 知觉B. 感觉C. 社会知觉D. 印象10.通过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从而判断这个人的动机、感情、意向、性格等内在心理状态的过程,称为对(B)。

A. 社会知觉B. 他人的知觉C. 人际知觉D. 自我知觉11.个体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称为(D)。

A. 社会知觉B. 他人的知觉C. 人际知觉D. 自我知觉12.观察者根据一个人某个方面的特征来推断他的所有特征的现象,称为(C)。

A. 先入效应B. 近因效应C. 晕轮效应D. 投射效应13.个体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及其较为持久而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倾向,称为(A)。

A. 态度B. 价值观C. 组织归属D. 工作满意度14.个体独特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为(A)。

A. 个性B. 性格C. 气质D. 兴趣15.直接影响活动效果,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B)。

A. 个性B. 能力C. 性格D. 气质16.活泼好动,动作敏捷,兴趣广泛,外向,喜爱交际,情感丰富,但转移快的气质特征,属于(A)。

A. 多血质B. 胆汁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7.安静沉着,稳定踏实,做事用心专一,埋头苦干,自制力极强,但动作迟缓而不灵活的气质特征,属于(C)。

A. 多血质B. 胆汁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8.按照个体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两类的是心理学家(A)。

A. 荣格B. 塞斯登C. 斯皮尔曼D. 莱维特19.最早提出领导作风理论的是心理学家(C )。

A. 梅奥B. 利克特C. 勒温D. 马斯洛20.群体内当双方的冲突经过协商和仲裁都不能解决时,由上级主管部门作出裁决,强迫冲突双方执行命令的方法为(C)。

A. 调整解决法B. 暂缓解决法C. 权威解决法D. 仲裁解决法21.领导行为四分图列出了刻画领导行为的因素,并被最后归纳为(A)。

A."抓组织","关心人"B."抓管理","强作风"C."抓环境","强激励"D."抓改革","树榜样" 22.美国学者坦南鲍姆和施密特认为从独裁型到民主型,存在多种过渡形式,于是提出了(B )。

A. "领导作风统一体"理论B."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C. "连续统一体"理论D."领导作风的连续统一体"理论23.在组织中行使行动、执行职能的人员,指的是(A )。

A. 直线人员B. 参谋人员C. 管理人员D. 专业人员24.在组织中行使思考、筹划职能的人员,称为(B)。

A. 直线人员B. 参谋人员C. 管理人员D. 专业人员25. 麦克利兰认为,(C)的高低对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A. 权力需要B. 友谊需要C. 成就需要D. 尊重需要26. 关于激励的双因素理论中,(C )被认为只是保健因素,没有多大的激励作用。

A. 工作自身B. 成就C. 工资D. 发展、成长27. (B)根据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综合地研究人,并且特别强调人类的差异性以及种族和文化的概念。

A. 社会学B. 人类学C. 管理学D. 社会心理学28. 美国心理学家梅奥自20世纪20年代起领导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在此基础上创立了(D ),为组织行为学的诞生开辟了道路。

A. x理论,y理论B. 需要层次理论C. 双因素理论D. 人群关系和社会人的理论29. (B )认为,管理并不存在着一种普遍的适用的"最好的"或"不好的"管理方法,一切都必须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以组织的任务、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特点以及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而定。

A. 人群关系理论B. 权变理论C. 需要层次理论D. 双因素理论30. 人的认识开始于人对客观事物的(A )。

A. 感觉B. 知觉C. 错觉D. 社会知觉31. 通过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从而判断这个人的动机、感情、意向、性格等内在心理状态的过程,称为对(B)。

A. 社会知觉B. 他人的知觉C. 人际知觉D. 自我知觉32. 个体在认知他人的,常常将其与最近接触到的人和事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知觉失真现象,称为(D)。

A. 先入效应B. 近因效应C. 晕轮效应D. 对比效应33. (A)类型无好坏之分,本身不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大小。

A. 气质B. 性格C. 个性D. 价值观34. (B)具有社会意义,有好坏之分,反映了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A. 气质B. 性格C. 能力D. 需要35. 当某些人在受到挫折而表现出与自己年龄身份很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如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嚎啕大哭或装病不起来,称为(D)。

A. 攻击B. 妥协C. 压抑D. 倒退36. (C)是由纵向的职能结构系统和横向的产品或项目系统交叉形成,具有灵活机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特点,但由于存在"一仆二主",易产生冲突。

A. 简单结构B. 官僚结构C. 事业部结构D. 矩阵结构37. 敏感、多疑、感情比较脆弱,遇事优柔寡断,但细心谨慎,观察力极强,与人相处得很好的气质特征,属于(D)。

A. 多血质B. 胆汁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38. (B)是指深刻了解自己的情感与需求、处长与弱点的能力,表现为率直和自信。

A. 自我激励能力B. 自我认知能力C. 自我调控能力D. 换位思维能力二、多选题1.组织行为学的对象具体可分为(ABCD)。

A. 个体行为B. 群体行为C. 领导行为D. 组织行为2.组织行为学的基本任务包括(ABC )。

A.合理解释行为成因B. 科学预测行为动向C. 有效实现行为控制D. 实现组织目标3.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

A. 综合性B. 科学性C. 应用型D. 权变性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工作必须掌握如下基本原则(ABC )。

A. 客观性原则B. 联系性原则C. 发展性原则D. 主观性原则5.知觉作为人脑对客观对象的整体反映,具有如下特点:(ABCD )。

A. 整体性B. 理解型C. 选择性D. 恒常性6.社会知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ABC)。

A. 对他人的知觉B. 人际知觉C. 自我知觉D. 组织知觉7.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几种态度上(ABC)。

A. 工作满意度B. 工作参与C. 组织承诺D. 组织归属8.态度作为刺激与行为反映之间的中介因素,对个体行为具有以下功能(AB)。

A. 影响社会知觉B. 影响社会行为C. 影响行为动机D. 影响他人知觉9.个性决定着人的有意义的活动和行为方式。

它具有如下特点(ABC)。

A. 独特性与共同性并存B. 稳定性与可变性并存C. 受动性与能动性并存D. 主动性与操作性并存10.情绪智能是指一个人情绪稳定有助于智能发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能力(ABCDE)。

A. 自我认知能力B. 自我控制能力C. 自我激励能力D. 换位思维能力E. 社交能力F. 词语理解力11.一个人的气质特点反映了他的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形式。

气质特点包括(ABC )。

A. 天赋性B. 稳定性C. 可塑性D. 多边性12.按照心理机能对人的性格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ABC )。

A. 理智型B. 外向型C. 意志性D. 情绪型13.目标对个体行为的功能有(ABCD )。

A. 引发B. 导向C. 激励D. 聚合14.个体行为目标具有多种特性,其中对个体行为积极性影响最突出的是(ABCD )。

A. 目标的效价B. 目标实现的概率C. 目标的远近D. 目标的清晰度15.激励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ACD )。

A.内容型激励理论B.理性目标型激励理论C.过程型激励理论D.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16.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ACD)。

A. 需要层次论B. 期望理论C. 双因素理论D. 成就需要论17.动机对个体积极性的影响主要包括(ACD )。

A. 始发性影响B. 结束性影响C. 指向性影响D. 强化性影响18.霍曼斯认为,一个群体的持续存在必须具备三个因素,即(ABD )。

A. 存在于群体中的活动B. 相互作用C. 有共同的目标D. 感情19.决定群体特色的纬度主要有(ABCD )。

A. 年龄纬度B. 知识纬度C. 能力纬度D. 专业纬度20.从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来看,可将其分为(ABCDE )。

A. 利益型B. 爱好型C. 信仰型D. 情感型E. 亲缘型21.信息沟通一般具有的特点是(ABCD )。

A. 社会性B. 动机型C. 选择性D. 互动性22、群体规范的功能有(ABCD )。

A. 群体支柱B. 评价标准C. 群体动力D. 行为定向23.群体压力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一般是通过以下方式产生的(ACD)。

A. 模仿B. 血缘C. 公众舆论D. 群体内成员关系的亲疏24.群体冲突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ABCDEF )。

A. 人的个性B. 有限资源的争夺C. 价值观和利益的冲突D. 兴趣和爱好E. 组织的变革F. 角色冲突25.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可以表述成以下几个因素的函数(ABD )。

A. 领导者B. 被领导者C. 领导作风D. 领导环境26.领导者权力运用的基本原则是(ABC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