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
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欣赏——————情景导入先思考———————
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
思考探究: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
提示:沉积形成大量石灰岩,地壳活跃,升降明显,气候湿润。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中国的名山
1.旅游价值
拥有本身的自然美、生态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2.分类
(1)五岳名山: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它们皆位于传统的农业区域。
其中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以花岗片麻岩为主的断块山地,主峰玉皇顶位于泰安市北,海拔1 532.7 m。
泰山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①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属横断山地邛崃山的余脉,是四川盆地西部边缘著名的断块隆升形成的山地。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②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因五座高峰顶部平坦如台而得名,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山。
(3)道教名山—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主峰天柱峰,有中国“道教第一山”的美
誉,并拥有最大的道教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是武当派拳术的发源地。
(4)避暑胜地—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为古老的花岗岩断块山,主峰为汉阳峰。
庐山地势高耸,夏季凉爽宜人,自清末以来长期作为避暑胜地。
二、中国的溶洞
1.形成
地下水沿可溶岩石的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洞,溶洞内常见的堆积形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
2.分布: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3.著名景区
(1)广西桂林的芦笛岩、七星岩、冠岩。
(2)北京的云水洞、石花洞。
(3)云贵高原的九龙洞、织金洞和安顺龙宫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中国的名山
1.中国名山概述
2.名山比较
从类别、地质成因、景观特色方面比较以下各类名山。
1.典型喀斯特地貌形成
(1)流水的溶蚀作用:溶洞本身。
(2)流水的淀积作用:溶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2.分布: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溶洞分布广、数量多,其中不少溶洞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3.典型案例
(1)桂林的著名溶洞:
广西桂林一带,有许多溶洞发育良好,被开发为重要的旅游景点。
列表归纳如下:
(2)云贵高原著名溶洞:
[拓展提升]
泰山成为五岳之首的原因
(1)自然地理条件:①泰山属于断块山,山势险要,坡度陡峻;②坐落在华北平原上,相对高度大,突兀挺拔;③气候较为湿润,云雾缭绕,颇为神秘。
(2)人类开发活动:①位于开发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人们认知时间早,认同程度高;②封建帝王封禅之地。
——————应用体验不可少———————
泰山日出是旭日东升的壮观景象,宋代词人梅尧臣有“晨登日Array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描述这一奇
观。
据此回答1~2题。
1.一年中,泰山观日出最早的方位是( )
A.1 B.2
C.3 D.4
2.上面绝句主要说明欣赏泰山日出应( )
A.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B.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C.选择位置,把握时机
D.人化自然,天人合一
解析:1.A 2.A 第1题,一年中夏季观日出时刻较早,此时太阳从东北方升起,且1处地势相对平坦,看见日出较早。
第2题,上述绝句描述的是日出景观,欣赏时要神思游于自然之间,心随景化,情景交融。
3.我国溶洞的分布( )
A.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B.仅分布在西南地区
C.仅分布在华北平原
D.仅分布在黄土高原
解析:选A 我国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溶洞分布广,数量多,尤其是广西、贵州、云南,由于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
4.阅读江西省三清山旅游景区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位于我国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境内的三清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该地断裂、裂隙发育,上亿年的风雨侵蚀,造就了奇峰怪石的景观,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也是江西省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
(1)图中所列的景点名称反映该景区既有自然旅游资源,也有人文旅游资源,各举两例。
(2)简述三清山旅游景区奇峰怪石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此问题考查对旅游资源类型的区分。
第(2)题,根据题干中提示“该地断裂、裂隙发育,上亿年的风雨侵蚀,造就了奇峰怪石的景观”,先是该地岩石断块和断裂裂隙发育,构成了三清山自然景观的基本面貌,然后上亿年的风雨侵蚀,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花岗岩容易被风化侵蚀就形成了三清山旅游景区的奇峰怪石景观。
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三叠泉、杜鹃林、东部云海、石林。
(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人文旅游资源:摩崖石刻、琵琶亭、步云桥、叠翠庭。
(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该地岩石断块和断裂裂隙发育,构成了三清山自然景观的基本面貌;景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花岗石易被风化侵蚀。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景区奇峰怪石的景观。
[教材问题提示]
P36活动提示1~2.略。
3.开发名山的旅游资源需要对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环境承载量等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进而确定其开发价值。
保护名山旅游资源可采取以下两项措施: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旅游资源的自觉性。
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例如,对于一些重点文物和著名景物,增设钢网保护罩加以妥善保护;对已损坏的景物,要加以整理修复,使其恢复原来的面貌;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有的动植物和生态环境。
中国著名的人文景观欣赏——————情景导入先思考———————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 km处的武周山南麓,石
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 km。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
雕造像51 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思考探究:云冈石窟体现了哪些文化特色?
提示:既继承汉代传统,又吸收外来文化。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中国的园林
二、中国的石窟
1.石窟艺术
体现了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和绘画雕塑的艺术水平。
2.著名石窟
(1)敦煌莫高窟:
①位置:甘肃省敦煌市东南,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之上。
②景观特色:以众多的佛教文物和壁画、彩塑等著称于世。
(2)大同云冈石窟。
(3)重庆大足石刻。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南、北方园林的比较
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北雄南秀”,其区别如下表所示:
二、中国著名石窟
石窟艺术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石窟雕像艺术和石窟壁画艺术两大类型。
石窟雕像艺术主要分布在南方,而石窟壁画艺术主要残存于西北。
[拓展提升]
园林景观的常见构景方法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中国的古典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苏州园林的房、厅、回廊多造型各异的门框、窗框,这样构置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充分显示框架的美与制作工艺
B.充分突出主景
C.以此框架作为取景框,从多角度获取景观的特点与精华
D.借用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
2.我国的南方园林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体现了( )
A.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B.自然景观的形象美、色彩美
C.当地的民族风情
D.豪华高贵的皇家风范
解析:1.C 2.A 第1题,苏州古典园林主要是再造自然,将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将园林的房、厅、回廊设计成造型各异的门框、窗框主要是为了从多角度获取景观的特点与精华。
第2题,我国南方园林多为私家园林,色彩素淡,清雅恬淡,体现出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3.下列石窟与所在省区搭配正确的是( )
A.敦煌石窟——新疆B.云冈石窟——河南
C.龙门石窟——山西 D.大足石刻——重庆
解析:选D 敦煌莫高窟在甘肃省,云冈石窟在山西,龙门石窟在河南,大足石刻在
重庆。
4.中国园林建筑历史悠久,从商周时期的皇家园林“囿”开始,延续到近代的“园”,足有3 000年之久。
分为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两大流派。
据此回答问题。
(1)写出图示数码中代表的列入世界遗产的园林名称。
(2)分析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的主要区别。
解析:第(1)题,中国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分为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两大流派。
从图中的分布地区看,①位于我国的北京,是指颐和园;②位于我国南方的江苏,是指苏州园林。
第(2)题,比较南北方的园林差别时,应注意从建设对象、环境特点、建设目的等方面分析。
答案:(1)①颐和园。
②苏州园林。
(2)北方多皇家园林,风格粗犷,规模宏大,金碧辉煌,但幽雅婉丽不足。
南方园林则多为官、商、文人的私家园林,一般规模小,秀水奇石,清雅恬淡,玲珑剔透。
[教材问题提示]
P43活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