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教育差异论文1000字范文

中西方教育差异论文1000字范文

中西方教育差异论文1000字范文中西方由于各方面的不同,因此在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西方教育差异1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西方教育差异1000字论文篇1:《浅析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摘要:当代世界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教育,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为了进一步适应当今世界的要求,我国教育也应吸取西方教育的精华,从而完善自身。

关键词:教育理念差异中西方目前,在校大学生对于学校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能力需求之间的关联性存在质疑。

无论是中国教育还是西方教育都有所长有所短,通过对比,找到对方的精华部分进行学习与改革,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明智之举。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探析。

一、中西方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

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

“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 西方教育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连老师都回答不了了,那算是非常得成功,所以西方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

”除了课堂气氛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外,中美两国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差别。

中国老师更多的是教授学生知识。

我们对于老师的评定也是:“传道”,“授业”,“解惑”,和“学高为师”等等这样的字眼。

可见在中国教育中,知识本身的重要性。

但是美国老师希望教给学生的如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非知识本身。

基于不同的目的,教学的方法也截然不同。

中国的课堂,老师以教授知识为主,学生需要更多的是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

然而,在美国课堂上,老师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是以学生或学习者为主导的课堂。

老师并不是课堂上讲话最多的人,老师只是提供话题和引导讨论的人。

学生是课堂上发言和参与讨论的主体。

[1]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

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

教学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老师或者学校对于学生评价的不同。

中国老师看重的是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美国老师看重的是一个学生是否具有不同于他人的观点。

[2]二、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国目前的境况是:人们狂热地追求学历,把学习与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

孩子从一进学校就被鼓励要刻苦学习,导致竞争激烈,负担加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而西方注重的是人性的“自由、平等、发展”的理念,他们的基础教育不会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

的确,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由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更好的学会创造。

在中国,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最直接方式是教师们追寻的目标。

而在美国,问题本身并不重要,一个问题往往被反复讨论,并寻找出不同意见来进行比较。

所有这些不同,究其根本在于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不同。

在中国教育理念中,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

而美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

去问任何一个美国教育者,他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评性思维。

麻省国际学院的院长,布兰达芬博士,一个从事教育工作36年有余,曾担任过高中老师,校长,大学校长的教育家,在多次与笔者的交流中讲到:美国教育从学生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到大学毕业,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三、中西方教育观念及思维模式的差异东方教育的目的以增加知识为主,视知识比创造力重要。

在中国,老师们认为创造力是―种缓慢的过程,它依赖于坚固的基础知识。

而西方教育的目的是寻求高层认知能力的学习,老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问,批判性的思考,建构、挑战知识。

西方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社会作准备。

而我国的教育重视文化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比大多数国外学生多,而且中国学校的管理相对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神集中,这种教育理念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综合上述,我认为中西方教育各有特色,各有短长,我们应该站在自我超越的立场上,反观中国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的精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深入进行教育改革,以更好地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培养出更多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1]魏少敏;现代学习理论及中西方教育差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2]周慧;中西教育观之比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2期[3]李朝春;教育观念创新与创造性课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 2000年中西方教育差异1000字论文篇2:《中西方传统家庭教育差异及其借鉴意义》【摘要】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个阵地。

家庭教育在家庭文化传承,在个人甚至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也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异同前言: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个阵地。

家庭教育在家庭文化传承,在个人甚至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也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维系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天下之本在于家,家齐则民安。

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豪门官僚还是庶民百姓,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为了处理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和平稳定,需要特别重视家教,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

传统家庭教育在形成中国人的个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传统家庭教育之真谛,在于用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教育其子弟,诸如自立自强、勤奋好学、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国家、尽职尽责、重义轻利、不畏强暴、热爱和平、同情弱小、诚实忠厚、克己节俭、待人以礼、注重节操等,都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古人积累的这些优良而成功的家教思想和方法,有几点尤其可为今天的家教提供有益的借鉴:1、传统家教注重德才兼备。

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子做人,其次才是教子做事。

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尊德性而道学问”,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培养道德,在道德训练中学习经典,品德教育,教子女如何做人,是传统家教最突出的特点。

传统家庭教育把对家庭成员的道德教化作为其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父慈子孝、君义臣忠、兄友弟恭与贤妻良母的观念至为深入,把道德实践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领域。

2、引导教育子女为自己的长远利益考虑。

诸葛亮告诫他的外甥、儿子要立志,要“淡泊明志”,“志当存高远”。

嵇康在《家戒》中说“人无志,非人也”。

司马光指出了为子孙积攒钱财的害处,他认为如果为子孙积财,使子孙只知有利、不知有义,那么积财只会招来子孙游手好闲、不知上进。

这种鼓励子孙自立、自强,劝说父母不要为子女积攒钱财的家庭教育传统,在有识之士中间,颇为流行。

3、传统家庭教育强调慈爱与威严并重。

韩非对此有一个总结,他说:“慈母有败子”,这个“慈”当然不是一般的慈爱,而是一种溺爱,溺爱会毁掉子女。

颜之推总结了家庭教育的经验,认为亲子之间应该有严肃的一面,也应该有慈爱的一面,两者皆不可少。

他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4、身教重于言教,教在不言之中。

特别强调父、兄在遵守道德等方面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同时尽到教育子女、训导子女的责任。

曾子杀猪的故事,所讲的就是曾子以履行自己的诺言为榜样,教育儿子要诚实守信,不得妄语。

在中华家庭教育的历史上,此类重视身教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西方家庭教育1、让孩子学会独立。

大部分西方家长认为孩子具有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孩子自己动手并从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甚至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许多国家的家长都很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

例如在美国,孩子从幼儿阶段就在不断认识劳动的价值。

孩子要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送报扫落叶铲雪等活计。

2、给孩子自由。

西方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因此对孩子是否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人。

而孩子一旦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成功也是自然而然的。

反观很多中国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使孩子学习好,在生活上照顾的无微不至,学习之外的事情孩子可以什么都不做。

这样孩子得不到锻炼,从学校走出来就缺乏最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

其实孩子是树,阳光、水和空气就是他所需要的全部,给孩子自由,让他自由生长,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3、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

西方家长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

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

但是遇到同样的情况,中国家长很可能对孩子的探索活动用“胡闹”“乱来”“不可能”等类似的话否定掉,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此外,亲近自然,重视慈善事业,相信每个人都可以“Make a difference”等等西方的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然,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中有很多共同之处,如:都对孩子倾注了全身心的爱,都重视孩子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都能够与孩子经常沟通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