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文版】《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图文版】《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图文版】《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选择性神经阻滞时疼痛科核心技术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脊柱源性相关疼痛。

为规范选择性神经阻滞操作技巧,2021年由郑拥军、陈黔主笔的《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1 版)》隆重发布。

本专家共识介绍了颈脊神经根的解剖,系统描述了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的各种操作方法、常用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解剖知识颈脊神经共有 8 对,第 1~7 颈脊神经是通过相应椎骨上方的椎间孔出椎管,第 8 颈脊神经走行于第 7 颈椎和第 1 胸椎之间。

第 1 颈脊神经离开椎管是在枕骨和寰椎之间,常被称为枕下神经。

每对神经借前后根与脊髓相连,每个后根有 1 个脊神级节(背根神经节)。

定位: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肌后缘的交界处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7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摸,自乳突尖始,每隔约1.0-1.5cm,即为一个横突。

适应证(1) 颈椎病伴神经根症状;(2) 颈椎间盘突出症;(3) 颈源性头痛(CEH);(4) 枕神经痛;(5) 颈肩臂疼痛综合征,包括上肢的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6) 相关节段的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7) 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8) 胸廓出口综合征;(9) 膈肌痉挛;(10) 急、慢性颈肩部疼痛的鉴别诊断。

禁忌证绝对禁忌:(1) 穿刺部位皮肤或深层组织有感染;(2) 有出血征象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者;(3) 局麻药过敏者;(4) 诊断不明确者,以防神经阻滞耽误病情;(5) 妊娠者,禁忌 X 线下阻滞。

相对禁忌:(1) 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全身情况差,高龄患者;(2) 神经阻滞后可能掩盖其他病情的情况;(3) 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活动性溃疡患者慎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神经阻滞药物选择常用于颈脊神经根阻滞的药物有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或局麻药与糖皮质激素的混合制剂。

局麻药治疗原理:可以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阻断神经的传导,连续反复的神经阻滞可以降低神经的兴奋性,中断疼痛产生的恶性循环。

局麻药类型:酯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

酰胺类局麻药常用的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糖皮质激素原理: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止痒、收缩血管、改善神经损伤等作用,在治疗根性疼痛中主要发挥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抑制各种神经肽的合成和活化、阻断 PLA2 的活性,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敏化等作用。

常用类型:甲基强的松龙、曲安奈德、复方倍他米松、地塞米松。

操作技巧侧入路法: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头转向健侧,在胸椎上部和颈椎之间垫一薄枕,以突出颈椎。

体表定位在操作侧沿胸锁乳肌后缘做一直线,沿此线从乳突出发,向尾侧每 1.5 cm 左右可触及一骨性结构。

沿此结构向内(近中轴)、外(远中轴)触摸直至其消失,再回到此骨性结构上,即为横突后结节,依次确定第 2~7 横突后结节。

后入路法体位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胸下垫一薄枕,使患者头部略低,颈部微微后凸。

体表定位将患者的棘突做一连线,患侧距棘中线旁 3 cm 处确定穿刺点。

影像引导X 线或 CT 等影像学设备引导超声引导磁共振引导神经刺激仪引导疗效评定疼痛缓解情况常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或数字等级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进行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估。

对颈椎功能评估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进行评价。

患者疗效评估较常用的有奥多姆评定法(Odom's criteria, ODM)注意事项局麻药中毒反应多因局麻药误入血管所致,严格掌握穿刺针尖部位及局麻药浓度、容量及注药速度,因颈部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迅速,注药前、中、后应回抽。

一旦出现症状,立即停止注药,并给予吸氧、抗惊厥等对症处理。

全脊麻与高位硬膜外腔阻滞可因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所致。

一旦发生全脊麻或高位硬膜外阻滞症状应立即支持呼吸与循环,面罩下加压供氧;呼吸骤停者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合并低血压则加快输液及应用血管收缩药。

霍纳综合征因颈交感神经阻滞所致,无需特殊处理,一般会自行消退。

喉返神经、膈神经阻滞前者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轻度呼吸困难,短时间可自行恢复。

后者系累及膈神经导致膈肌麻痹,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吸氧可缓解。

其他严重并发症如小脑栓塞、脊髓栓塞、硬膜外血肿、失明及短暂性四肢瘫痪,甚至死亡等,非甾体抗炎药入血往往是上述并发症产生的主要原因。

超声引导能够显示神经周围血管,很大程度上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后入路背侧穿刺的方法也很大程度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专家推荐推荐级别A:明显利大于弊。

推荐意见:强“一定做”B:可能利大于弊。

推荐意见:弱“可能做”C:利弊相当或不确定。

推荐意见:无明显推荐意见D:可能弊大于利。

推荐意见:弱“可能不做E:明显弊大于利。

推荐意见:强“一定不做”1.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推荐等级 A。

2. CT 引导下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推荐等级 B。

3. X 线引导下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推荐等级 B4. 神经电刺激引导下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推荐等级 B。

5.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使用超声联合放射学引导,推荐等级B。

6.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使用 MRI 引导,推荐等级 C。

反对理由为成本过高,性价比不合理。

7. 盲穿下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推荐等级 C。

反对理由为定位模糊,风险较高。

8.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使用背侧穿刺后入路,推荐等级 A。

9.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用于治疗颈肩臂疼痛综合征,推荐等级B。

10.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推荐等级B。

11.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用于治疗颈源性头痛,推荐等级 A。

12.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用于治疗枕神经痛,推荐等级 A。

13.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用于治疗上肢的 CRPS,推荐等级 B。

14.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用于治疗偏头痛,推荐等级 C。

反对理由为疗效不确切。

15.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推荐等级A。

16.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用于治疗头颈上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推荐等级 B。

17.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用于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推荐等级 C。

反对理由为疗效不确切。

18.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用于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推荐等级B。

19.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用于治疗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全身情况差,高龄患者,推荐等级C。

反对理由为需严格进行风险与疗效评估,权衡利弊。

20.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用于治疗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活动性溃疡病患者,推荐等级C。

反对理由为需严格进行风险与疗效评估,权衡利弊。

21.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用于诊断性阻滞治疗,推荐等级 A。

22.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用于肩关节、锁骨、甲状腺、腮腺、颈动脉等部位的外科手术麻醉,推荐等级C。

反对理由为需严格进行风险与效益疗效评估,权衡利弊。

有更优良的麻醉方法可选。

23.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使用酯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等,推荐等级D。

反对理由为过敏反应发生率高,有更好局麻药替代。

24.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使用酰胺类局麻药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推荐等级 A。

25.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使用倍他米松,推荐等级 B。

26.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使用利美达松,推荐等级 A。

27.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使用地塞米松,推荐等级 A。

28.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推荐等级C。

反对理由为甲基强的松龙混悬剂误注血管可形成直径较大的凝固物可阻塞较小的动脉,引起通向脑或脊髓的重要血管栓塞。

29.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使用曲安奈德,推荐等级 C。

反对理由同甲基强的松龙。

30.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药液中加入肾上腺素:推荐等级 E。

反对理由为颈部的血管丰富,注射药液吸收快,应用肾上腺素虽可延长药物局部作用时间,但快速吸收入血可能引发患者不适,增加抢救或意外处理时病情判断的复杂性。

31.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时全身应用镇静剂,推荐等级 E。

反对理由为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时穿刺创伤性疼痛并不重,应用镇静剂可能增加注射后意外情况发现和观察的困难。

32.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效评估应用 VAS 或 NRS 评分,推荐等级 B。

33.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效评估应用NDI 评价,推荐等级A。

34.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效评估应用 ODM 标准评价,推荐等级 A。

专家名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