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脑血管意外)
2020-08中风又名卒中,系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语或言语蹇涩为主症的病症。
“中”为打击之意,又为矢石之中。
“风”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
古人将此类症状与所观察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用比喻的方法为疾病命名,中风就此得名。
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短暂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梗塞、腔隙性高梗塞、脑梗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一、疾病名称
1、中医:中风
2、西医:脑血管意外
二、临床症状及体征
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
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1)、心肾阳虚型表现为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
(2)、肝阳上亢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3)、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
三、临证施护
1、中经络
(1)、临床证候:中经络者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身麻木,言语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
(2)、施护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①.保持居室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噪音、暴怒、抑郁,保持情
绪稳定。
②.入睡困难者,辗转反侧,烦躁不安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或睡前
按摩涌泉穴100次。
③.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如绿豆、黄瓜、梨等,忌大蒜、葱等辛香
走窜之品。
2).风痰瘀血,阻痹脉络证
①.眩晕重者,应卧床休息,防止摔倒。
②.3天以内密切观察病情的转化。
若舌质不红,无眩晕头痛、病情
平稳,可以进行动能锻炼;若舌苔变黄厚腻,口臭,便秘,脉弦滑而大,说明已转化为痰热腑实证,即汇报医生。
③.饮食宜黑大豆、藕、香菇、桃、梨,忌羊肉、牛肉、狗肉、鸡肉、乌梅等。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①.室温不宜太高,衣被不可太厚,避免冷风直接吹入.
②.用通腑化痰饮服药后3-5小时泻下2-3次稀便即可说明腑气已
通,不需再服。
若服完上药后,未见大便,可报告医生,继续服药,以泻下为度。
③.如果出现嗜睡、朦胧,说明病情加重向中脏腑转化,即汇报医生。
④.饮食宜清热、化痰、润燥为主,如萝I、绿豆、丝瓜、冬瓜、梨、
香蕉、芹菜等,忌羊肉、牛肉、鸡肉、对虾、鱼、韭菜、辣椒、大蒜等。
4).气虚血瘀证
①.体弱多汗者,居住环境宜温暖避风,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被服。
②.由于气虚血瘀,手足肿胀或肤色紫暗,可用中药或温水浸泡以消
肿化瘀,然后自动或被动地做屈伸运动,以疏通经络,消除肿胀。
③.饮食宜益气、健脾通络,如山药苡仁汤、黄芪粥、莲子粥、白
菜、冬瓜、丝瓜、木耳、赤小豆等。
5).阴虚风动证
①.阴虚火旺,五心烦热,甚则潮热盗汗者,可用五倍子粉水调外敷
神阙。
病房宜通风凉爽,但避免凉风直接吹入。
②.避免情志刺激,勿惊恐、郁怒,防止复中。
③.饮食以养阴清热为主,如百合莲子粥、苡仁粥、甲鱼汤、淡菜汤、
面汤、银耳汤、黄瓜、鹿角菜汤、芹菜等。
2、中脏腑
(1)、临床证候:中脏腑以突然昏迷而半身不遂等证或以九窍闭塞为临床表现。
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闭证属实,脱证属虚。
(2)、施护
1).风痰上扰清窍证
①.患者肢体强痉拘挛、躁动不安,应将指甲剪短,双手握固软物,
以免被伤。
②.轻轻按摩强痉的肢体,疏松缓解肌肉筋脉的拘挛。
保持功能位置,
切忌强劲拉伸。
③.若有大便干结,可用生大黄粉1--3克装胶囊口服或溶化鼻饲以
通腑泻热。
④.饮食可加白菜汤、丝瓜汤、萝卜汤、芹菜汤、小米粥、面汤、橘
汁、西瓜汁、油菜鲜木瓜汤等,忌油腻、厚味肥甘、生湿助火之品。
2).痰湿蒙蔽心神证
①.肢体瘫软者,要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和肩关节脱臼,
四肢不温。
②.饮食宜偏温性食物,如石菜花、萝卜汤、糯米、油菜、南瓜等。
3).元气败脱,心神散乱证
①.元阳败脱重危阶段,应积极进行中西医综合措施抢救。
中药可用
红人参,附子煎汤鼻饲或参附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静点,以回阳固脱。
②.观察病情变化:a.观察舌的变化。
若舌体紧缩、卷曲,为肝气欲
绝的垂危表现;若舌苔花剥而腻,多为痰浊未化、正气枯竭、胃气大
伤的重危证。
B.观察汗的变化,若全身大汗淋漓、汗液较清稀、淋漓
不止、汗冷、黄豆珠样、颗粒不明,标志病重。
C.观察神的变化,是
否有神、无神、假神。
详细记录,及时汇报医生。
③.口张不合用湿纱布覆盖口部,保持湿润。
④.四肢厥冷,适当给予热水袋保暖。
⑤.可用艾灸神阙、气海、关元等穴20分钟,有助于回阳固脱。
4).邪热内闭心窍证
①.病情凶险,应严密观察面红、身热、躁扰不宁、肢凉、舌锋、苔
黄褐等证的变化,还有频繁呃逆、抽搐、呕血及戴阳证出现,均做
好记录,同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②.神昏高热时可用宣通擦剂擦治外,遵医嘱针刺人中、百会或三棱
针点刺十二井穴出血,以泄热开窍。
③.口噤不开者,应用开口器,启开上下牙齿,加牙垫,以免咬伤舌头。
四、饮食护理
1、风痰阻络证: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如绿豆、芹菜、菠菜、冬瓜、
黄瓜、丝瓜、橘子、梨,忌羊肉、鸡肉、狗肉、大蒜、葱、辣椒、姜等腥
辣食品。
2、气虚血瘀证:饮食宜益气健脾通络,如山药薏仁粥、甲鱼汤、淡菜汤、面汤、银耳汤、黄瓜、鹿角菜汤、芹菜等。
3、肝阳上亢证: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如绿豆、芹菜、菠菜、冬瓜、
黄瓜、丝瓜、橘子、梨,忌羊肉、鸡肉、狗肉、大蒜、葱、辣椒、姜等腥
辣食品。
4、痰热腑实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之物,忌肥甘厚味,动风,辛辣
刺激之品,并禁烟酒。
5、阴虚动风证: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如绿豆、芹菜、菠菜、冬瓜、
黄瓜、丝瓜、橘子、梨,忌食羊肉、鸡肉、狗肉、大蒜、葱、辣椒、姜等
腥辣食品。
五、用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情况。
(3)、及时记录服用辛香开窍、急救醒脑药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生。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六、并发症护理
1、中风后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若压迫时间较长,容易发生压迫性溃疡-褥疮。
故应注意变换体位,通常每2小时翻1次身,对被压红的部位轻轻按摩,也可用红花酒精按摩,以改善局部血循环。
2、床铺要干燥平整,并保持好个人卫生,可以擦浴,但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应用热水袋或洗浴时水温要适当,防止皮肤烫伤。
在翻身时应适当叩击背部,鼓励咳痰,以防坠积性肺炎。
3、要有足够入量,尤其夏天水分要充足,选择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营养。
4、养成排便习惯,防止大便秘结。
为了促进排便,还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转向左上腹,再转向左下腹,反复按摩5~10次,促进结肠内上端内容物往下蠕动,以助排便。
遇有便秘时,可用甘油栓或中药。
仍然不能排便时,应予灌肠。
5、有尿潴留或尿失禁者,应放置导尿管,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泌尿系感染。
七、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度休息。
随着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复中。
5、保持大便通畅,经常使用含纤维素高的新鲜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
6、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观察血压变化,定时到医院复查。
7、康复护理
(1).急性期应帮助患者将肢体摆放在功能位,按摩关节,活动小关节。
恢复期指导患者做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
(2).语言功能障碍的训练,根据失语的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训练原则:由粗到细,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
(3).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根据吞咽功能障碍特点,选择进食方法、体位、食物的状态和种类。
(4).自理能力的训练,锻炼患者梳头、洗脸、刷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