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失眠症的中西医治疗PPT课件
失眠症的中西医治疗PPT课件
失眠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 (1)睡眠卫生教育 定时休息, 不要在睡前喝酒、咖啡、茶、抽 烟,睡前不大吃大喝,不要经常看钟,放松心情 等。 (2)认知治疗 纠正错误认知,理解其实只要白天精神充沛 ,思维敏捷,不一定必须要8小时睡眠。避免因担 心失眠而产生的失眠,并因此而不断加强的不良 认知评价。
失眠的治疗
失眠的中医病机
3、心脾两虚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 心脾气血两虚,则临床可见失眠、心悸,神疲,食 少,腹胀,便溏,舌淡嫩,脉细弱等
失眠的中医病机
4、肾精不足 肾精不足即肾虚,其在功能上也以萎缩退化为 主,临床表现为失眠、健忘、耳鸣、耳聋、记忆 力减退、性功能低下、夜尿频数、脑海空泛、动 作迟缓、腰膝 酸软、足痿无力、精神迟钝等
失眠的定义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 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常见的 失眠形式有: (1)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 30min (2)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 早醒; (3)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 多梦; (4)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h; (5)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 精神不振 、嗜睡、 乏力等。
失眠的治疗
4、西药治疗 (1)镇静催眠类药物: 入睡困难:短半衰期类,包括三唑仑、唑吡 坦、佐匹克隆等。 夜间易醒:中、长效半衰期类,如硝西泮、 艾司唑仑、氟西泮等。 早醒:多与抑郁症有关。可选择长半衰期或 中半衰期类,如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等。
失眠的治疗
(2)非镇静催眠药 抗精神病药物:有精神症状,如痴呆、谵妄、 癔症等,可以加用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氯丙 咪嗪等。 抗抑郁药:目前常用的为SSRI类,如氟西汀、 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肽普兰等。
中医对失眠的定义
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 亦称“不得眠”、“ 不得卧”、“目不瞑”,主要由七情所伤,思虑 太过或突受惊吓引起,亦有禀赋不足、年迈体弱 、气血、阴阴失衡、脏腑功能不调所致。其主要 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醒后难以入睡、 多梦、白天萎糜不振、四肢无力、反应迟钝、工 作效率低下、头痛、记忆力减退等。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
2、膏方
中医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 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 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对于长期失眠 患者来说,一般都存在阴阳失调, 且多以气虚、阴虚、脾虚和肾虚多见,于冬令进 补膏方能达到补虚扶弱,调畅气血阴阳之功。且 根据个体情况,通过中医辨证,在滋补的同时, 能配合安神、理气、和血、调中、化浊、通腑、 固涩、通络等药物一起、阴虚阳亢: 临床症状:心烦,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 口干、消瘦、舌红而干、少苔或光而无苔,脉细 数或细弦等。
失眠的中医病机
2、肝郁气滞,肝郁化火 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临床表现为情志抑郁、善 太息,类似于抑郁症的表现 肝郁化火型失眠临床表现为急躁易怒、面红目 赤、口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焦虑症病人 多以此型为主。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
1、中医药治疗 (1)阴虚火旺型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以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鸡子黄、黄 芩、白芍)、天王补心丹随证选用。 中成药可选用天王补心丸,若因心肾不交所致者 ,可选用交泰丸。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
(2)肝郁气滞型 治法:疏肝理气,佐以安神。 方药: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芍药、川芎、 枳壳、陈皮、香附、甘草)。 若肝郁化火,则拟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 肝汤加味。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或当归龙荟 丸。
失眠的常见原因
1、躯体原因:任何躯体的不适均可导致失眠。
2、个体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前饮茶,饮 咖啡,吸烟等。
失眠的常见原因
3、精神因素:精神疾病伴发失眠症,尤其是各种 情绪障碍,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焦虑症、抑 郁症、恐惧症、疑病症、强迫症与失眠的关系都 很密切 4、环境原因:常见的有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或者 睡眠环境不适等。 5、药物原因:如安眠药或嗜酒者的戒断反应等, 都可导致失眠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
(3)心脾两虚型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药:以归脾汤主之(人参、白术、黄芪、甘草、 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当归、木香)。 常见中成药有归脾丸、柏子养心丸,人参养荣丸 。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
(4)肾精不足 治法:补肾填精,养心安神, 方药:治疗根据肾阴、肾阳虚之不同,分别以左 归丸(枸杞子、山萸肉、山药、菟丝子、鹿角胶 、龟版胶、熟地 )或右归丸(熟地、山药、枸 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山茱萸、当归、肉 桂、制附子)加减。
(3)行为治疗 限制卧床时间,不想睡时不要强迫自己躺在 床上。 通过冥想、腹式呼吸放松、渐进性肌肉放松 、自我暗示等进行放松治疗。 (4)物理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是训练病人利用反馈信息, 正确地调整或控制自己的躯体功能,以治疗疾病 。病人根据治疗仪发出的信号,相应调整自己的 松弛状态 。每疗程10-15次,每次30分钟,最初 每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