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失眠的解析医学PPT课件

失眠的解析医学PPT课件


专家治验
• 查少安(安徽)艾灸涌泉,取效迅速。 • 钟梅泉(北京)梅花针治失眠。 • 在胸椎5~10两侧,颈项、腰骶寻找条索状、 泡状软性物。在穴位或阳性反应点周围用梅花 针叩击治疗,中等强度。隔天1次。 • 张玉璞(黑龙江)主穴取完骨、神门治疗失眠。 • 何树槐(北京)背俞为主,治疗失眠。
推拿治疗
• 腹部操作 • (一)取穴及部位:中脘、气海、关 元。 • (二)主要手法:摩法、按揉法 。 • (三)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医者 用掌摩法先顺时针方向摩腹,再逆时 针方向摩腹,时间约3分钟。指按揉 中脘、气海、关元穴,每穴1~2分钟 。
• 腰背部操作 • 取穴及部位:心俞、肝俞、脾俞、 胃俞、肾俞、命门 。 • 主要手法:滚法、掌推法 。
不 寐
• 不寐----通常称为“失眠”、“不得 卧”,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 则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 不深,严重者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
• 多见于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其他如 贫血、消化不良、更年期综合征等也可 引起不寐。
病因---病机
• 中医认为其病因包括外感、内伤两种。 外感多为热病的一种症状。内伤主要有 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肝火 扰心、脾胃不和、痰热内扰几种。导致 心神不宁而失眠。
居室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噪声干扰。
避免精神上的刺激,要及时消除心理上 的负担,保持愉快的心情。 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戒除烟酒,禁 食咖啡、浓茶等刺激性的食物。 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加强体育锻炼。

• • • •
睡前用温热水浸泡双足,促进血运, 缓解紧张和疲劳。 睡前按摩足底反射区,有助于睡眠。 指导病人尝试音乐疗法,在睡前欣赏 音乐有助于睡眠。 对依靠安眠药入睡的患者,在治疗的 同时,可逐渐减少药量,达到不服药 或少服药。
• 常规治法
• 治疗原则:调理脏腑, 镇静安神。
• 头面及项部操作 • (一)取穴与部位:印堂、神庭、 太阳、晴明、攒竹、鱼腰、角孙、 百会、风池、肩井 。 • (二)主要手法:一指禅推法、 抹法、按揉法、扫散法、拿法 。
• (三)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医者用一指 禅推法从印堂穴向伤推至神庭穴,往返 5~6遍;再从印堂向两侧沿眉弓推至太阳 穴,往返5~6遍;然后从印堂穴开始沿眼 眶周围治疗,往返3~4 遍。沿上述部位用 双手抹法治疗5~6遍。指按揉印堂、攒竹、 晴明、鱼腰、太阳、神庭、角孙、百会、, 每穴1~2分钟。用扫散法再头两侧胆经循 行部位治疗,每侧20~30次。拿五经、拿 风池、拿肩井,时间2~3分钟 。
丘墟、心俞、 内关
行间、侠溪 太白、公孙、 内关、足三里
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丰隆、内庭、 曲池
其他疗法
• 1、皮肤针 • 方法:皮肤针轻叩脊柱两旁(0.5~3寸)、骶部 及头颞区,使局部皮肤潮红即可。2、耳针 • 选穴:神门、心、脾、肾、脑、下脚端 • 方法:每次取2~3穴,捻转中、强刺激,留针 20分钟。或埋针及压丸。 • 3、电针法 • 选四神聪、太阳,接通电针仪,用较低频率, 每次刺激30分钟。
证 型
主 证
苔 脉 舌淡苔薄,脉细弱 舌质红,脉细数
配穴 心俞、脾俞、 足三里 太溪、水泉、 心俞
心脾两虚 多梦易醒 心肾不交 心烦不寐或稍 寐即醒
心胆气虚 多梦易惊、善 恐、心悸
肝火扰心 急躁易怒, 头 晕 脾胃不和 胸闷噫气,脘 腹不适 痰热内扰 胸闷,心烦不 寐,噩梦
舌质淡,脉弦细
舌红,脉弦 苔厚腻,脉滑数
按 语
1、针灸对失眠症效果明显,疗效确切。 2、由其他疾病引起失眠者,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3、午后阳衰阴长,治疗时间以下午和晚上为宜。 4、针灸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这也 是治疗失眠的机制。 • 5、电针治疗失眠时应用弱刺激。对皮肤针应施以 浅刺激,并要浅刺。 • • • •
护 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 法再患者背部、腰部施术,重点再 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 命门等部位,时间约5分钟。用掌推 法从背部沿脊柱自上而下推至腰骶 部,反复操作了3~4遍 。
Thank you!
• 西医认为,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内部发 生的一个主动过程,当睡眠中枢发放冲 动时向上传导,作用于大脑皮层,与保 持觉醒状态的上行激活系统相对抗,调 节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失眠是由于 上行抑制系统功能减弱或上行激活系统 功能亢进。
辨证---论治
• 治法:调理跷脉,安神利眠 • 主穴:照海(阴跷脉)、申脉(阳跷脉)、 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