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愈和古文运动

韩愈和古文运动


• 3、古文运动以“古文”说为创作目标。韩柳古文运 、古文运动以“古文”说为创作目标。
动的创作目标就是古文,以反对骈文。因而他们的复古是复先秦两汉 之古。如韩愈在《答李翊书》一文中说:“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长短与声 之高下者,皆宜。”这里他论述了气与言的关系,“气”是指文章的 气势。而“气盛”是指作者的道德修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他认为, 只要气盛,就应该发言、写文章,无论言之长短,声之高下,都是适 宜的。这“盛气言宜”之说是对孟子“养气”说与曹丕“文气”说的 进一步发展,为古文创作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柳宗元在《答韦中 立论师道书》中也认为古文应该以儒家经典为取道之源,又要博取诸 子百家之法。说明了韩柳的文学视角不同于早期的古文学家只局限于 儒家的典籍而有了很大的突破。这对后来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 第二阶段,25至35岁。先登进士第。然后 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 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 官四门博士。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原 道》、《原性》、《答李翊书》、《师 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 序》、《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山石》 等。
• 第三阶段,36至49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 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顺宗即 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 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 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 直不得志。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张中丞传后叙》、 《毛颖传》、《送穷文》、《进学解》、《八月十五夜赠 张功曹》、《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谒衡 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南山诗》、《秋怀诗》11首、 《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石鼓歌》等。
• (一)简介: •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 称韩文公,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韩 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 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 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 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 来古文的发展道路。是唐代古文运动最伟大的代 表之一。
• 3、有韩愈、柳宗元这样杰出的领导者和创作者。 、有韩愈、柳宗元这样杰出的领导者和创作者。
韩愈、柳宗元先后领导了中唐文坛。为适 应儒学复兴的需要,韩愈将文体、文风的 改革与社会思想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同 时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支持,加上他的弟 子皇甫湜、李翊、李汉、李翱等人的不断 努力,古文运动得以蓬勃开展。
分解:何为古文呢?
•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自南北朝以 来,文坛上盛行骈文,骈文是始于汉朝,盛行 于南北朝的文体。其流于对偶、声律、典故、 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而“古文” 则是指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 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 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 三、这场运动以“文以明道”为主张,而 这一主张就是由韩愈为主带头明确提出的。 韩愈一再说自己“修其辞以明其 道”(《争臣论》),其主 要目的,除了 致力于建立儒家道统外,便是用“道”来 充实文的内容,使文成为参 预现实政治的 强有力的舆论工具。
• 四、在这场运动中,韩愈最突出的主 张是重新建立儒 家的道统,越过西汉 以后的经学而复归孔、孟。这样就与 柳宗元将复兴儒学思潮推向了高峰。 韩愈撰写了以《原道》为代表的大量 政治论文,明君臣之义,严华 夷之防, 对藩镇尤其是佛、老进行了不遗馀力 的抨击。 韩愈的行动“适于时,救其 弊”(《进士策问》其二),解救了 现 实危难。
三、韩愈与古文运动
• 一、韩愈是这场古文运动的直接领导者, 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导向人物。虽然人们讲 到古文运动总要韩、柳并称,其实两个人 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韩愈是主帅,而且唯 有韩愈够主帅的资格。
• 二、在这场运动中,韩愈还以文坛盟主的 地位, 对从事古文写作的人予以大力扶持 和称赞,在他周围,聚集了张籍、李翱、 李汉、 皇甫湜、樊宗师、侯喜等一大批 古文作者,声势颇为强盛。
• 2、古文运动以“不平则鸣”为创作口号。韩愈继 、古文运动以“不平则鸣”为创作口号。
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之说,提出了作家的经历与创 作的关系。他认为,作家之所以创作,是因为心中有着不 平之气,不得已而发。“不平则鸣”的人,往往在于“自 鸣其不幸”。因此,“不平则鸣”之说,揭示了文学创作 的某种规律,当人们处于艰难困苦之中,才能不能施展, 正义不能伸张,苦难不能解除,于是人们就会像司马迁那 样“发愤著书”,抒情言志。柳宗元于永贞革新失败之后, 被贬于永州、柳州,其作品中的“嬉笑之怒,长歌之衰”, 正是这种“不平则鸣”的强烈表现。所以,“不平则鸣” 在某种程度上比“文以明道”更能揭示文学创作的客观规 律和审美特征,因此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韩愈和古文运动
一、关于古文运动 二、关于韩愈 三、韩愈和古文运动
一、关于古文运动
• 一般来说,如果不加特别说明的“古文运 动”是指的是中唐时期以韩柳为代表的文 体革新“运动”,即所谓的“韩柳古文运 动”。所以这里主要谈的就是中唐时期的 这场古文运动
(一)唐代古文运动的具体含义
• 唐德宗贞元至宪宗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等人, 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积极提倡儒学,排斥佛、 老;在文学上主张恢复写秦汉时流行的不拘格式、 自然质朴的散文,反对魏晋以来盛行的讲究声律、 排偶和用典的骈文。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变骈 为散”。这样一个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 运动,史称唐代古文运动。 •
(三)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
• 古文运动最早的倡导者有萧颖士、李 华、贾至等。 • 九世纪初的领袖则以韩愈、柳宗元为 最著名。 • 在这场运动中,其中韩愈和柳宗元的 贡献是最大的。
(四)古文运动的内容
• 1、古文运以“文以明道”为思想纲领。古文运动 、古文运以“文以明道”为思想纲领。 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文与道的关系。刘勰在《文 心雕龙·原道》中提出了“道”的两层含义:一是 自然之道,二是儒家之道。他的“原道”之论, 为唐代古文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而韩愈、柳宗 元反复强调“古文”与“古道”的一致性,对 “文”与“道”的关系的内涵做出了新的判断。 主张“文以载道”、“文以明道”,以道贯文, 这就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为古文运动指明了方向。
• (二)生平 :韩愈一生经历,大致分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24岁以前。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 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 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 及、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并关心政治,自 称"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 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确定 了一生努力的方向。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 不第。
• 制作人:09级汉语(1)班 制作人: 级汉语( ) 级汉语 • 200908281038 • 蒋运花
• 总之,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是韩愈、柳宗 元所倡导、发动的一场旨在复兴先秦儒学 和革新文学的思想文化运动和文学运动, 它的成就显著,影响广泛,不仅同新乐府 运动一起,把儒家传统思想发展的了一个 崭新的阶段,而且它又起到了一个承前启 后的作用,直接启示了北宋的古文运动, 其对散文的影响又远及清代。
二、关于韩愈
(二)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
• 1、社会历史原因。安史之乱以后,唐宪宗元和年间出 、社会历史原因。
现了唐室“中兴”时代。然而,大唐皇室却面临着藩镇割 据、朋党倾轧、宦室专权的危机。在思想领域中,迎佛骨, 反道统,生活、伦理观念发生重大裂变,儒家安身立命、 大统一的思想观念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以韩愈、柳宗元等 为代表发动的儒学复兴与文学复古运动是对唐王朝迎奉佛 骨的社会思潮的一种反驳。韩愈以儒家继承者自居,以复 兴儒学为己任。宣传儒学,力排佛老。这一思想的发展成 为一个广泛的社会思潮。而古文运动就是适应这一社会思 潮的需要而产生的。
• 2、文学本身发展的内在原因。始于汉朝,盛行 、文学本身发展的内在原因。
于南北朝的的骈文由于其内容受形式限制, 在其演变发展中又越来越走向僵化和凝固, 导致最后逐步走向自己的反面。所以从唐 初,陈子昂、李华、柳冕等人力主改革文 体、文风,站在儒学立场上,批评骈文及 其浮华文风,为韩柳的古文运动奠定了思 想理论基础。
• 第四阶段,50至57岁病故。先从裴度征讨淮西吴 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 对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 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 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 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 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 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最后 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重要诗文有《平淮 西碑》、《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泷吏》等。Biblioteka (五)古文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 1、韩柳领导的唐代古文运动,推翻了骈文 数百年的统治,使唐代的文体、文风、文 章语言为之一新,为唐代及后世文学的发 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 2、扭转了长期统治文坛的形式主义潮流, 继承了早期散文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新和 发展,从而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局面,拨 正了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
• 3、奠定了宋代及宋以后的散文发展的基础。 宋代及宋以后的散文其主流就是在唐代古 文运动所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 • 4、这场运动不仅影响了韩柳二人,诗人张 籍、元稹、白居易等人在文章创作方面也 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古文运动的影响,就 连晚唐时期的皮日休、罗隐、陆龟蒙等人 的讽刺小品能取得较高的文学价值,也都 是受到了其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