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研究中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合运用

公共管理研究中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合运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虽然定量分析方法等实证分析被广泛运用, 但是定性分析的运用范畴也越来越广泛。

公共管理中定性研究在众多领域研究内需要用到的知识较多, 应用方面的灵活性也较强, 程序简单且易于实行。

通过对定性研究方法的认识, 了解其优缺点, 掌握定性分析的步骤和基本方法, 从而更好的来描述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在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中, 高效、准确地利用已知的信息来分析社会动态。

科学研究需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应用, 特别是在研究的深入不断加强的形势中, 需要规范研究内容和方式, 使得所研究的对象更准确的被社会所认识。

面对研究对象日益变得复杂的情况, 怎么更好的运用定性分析以及规范分析是很关键的, 需要加强对这些分析方法的认识, 更好的系统研究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管理; 定性研究; 逻辑关联; 规范分析方法;科学研究离不开有效的方法作为支撑, 需要加以规范来反馈到社会生活中, 与此同时科学的进步也是伴着研究方法和内容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

定性研究方法作为社会科学的“经典”研究方法, 在公共管理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结合定量研究来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以及问题是必须的过程, 这也是规范研究方法的一种科学研究内容, 需要对其加深了解方法和基本步骤, 从而更好的加深认识。

一、定性研究的认识(一) 定性研究的内涵认识定性分析是对观察进行非数值化的检验和解释, 大部分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来获取第一手资料数据, 在研究中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历史研究法、人种志方法、参与观察、行动研究。

在研究分析方面它是基于“有根据的理论”来解决的。

相对定性研究方式形成的新理论来说, 是从收集的许多不相同的资料之间的逻辑联系中衍生出来的, 而且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定性研究从内涵上来说, 它是以普遍认可的公理或理论、一套演绎逻辑及大量的历史事实作为分析基础的, 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并且是从事物现象的矛盾性出发, 根据事物的特点来描述、阐释所研究的事物和现象。

(二) 定性研究的特点认识在定性研究的特征方面, 首先强调是在自然情境下分析的, 而不是在人工控制环境中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

其次是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 它认为二者之间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 在此过程中是彼此双方互动、共同理解的阶段, 研究者对问题的处理, 存在于与互动之中。

此外, 要求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其行为的意义及对事物现象的态度, 并在此基础上构思相关的分析理论。

在定性研究方法上具有多元性和便捷性。

在多元性方面运用如观察、访谈、实物收集等方式, 以获取对研究问题的全面深刻的分析和认知。

而在便捷性方面主要注重用语言文字对研究现象进行描述分析, 复杂的统计方法较少的采用来进行报告。

总体来说, 定性研究是一个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 也拥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属性。

在这个过程中, 要依据研究的抽样、资料收集方向、资料分析的重点、结论的建构方式等来进行分析, 因为这些因素也都会发生不同成都的变化。

二、定性研究的方式(一) 定性研究的一般方法定性研究的进行, 要根据一定的理论和经验, 从理论与方法上来讲需要直接抓住事物特性的主要方面, 将同质性在数量上的差异暂时略去。

在具体步骤上来看待, 需要选定好明确的研究现象、了解研究背景、描述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问题, 然后基于这些基础分析, 从而构建概念框架、抽样和收集整理并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建立理论, 以便进行效度的检验, 在推广度以及其他研究上进行讨论, 避免可能出现的道德和社会问题, 最后根据这些分析来撰写研究报告。

在进行定性研究时, 还有在不影响研究对象下研究社会行为的方法, 比如有内容分析法、既有统计资料分析法以及历史/比较分析法等各种研究方法。

(二) 评估研究的作用和方法在评估研究中, 也有相关的非介入研究法, 而对于评估研究来说它是判断某社会干预的结果, 一般适用于评估研究的议题是极其重要的, 涉及到工作、项目、投资以及信仰和价值的判断。

反映社会生活的状态或质量的测量, 能够对广泛的社会过程提供解释。

在一般的研究中, 需要对研究内容进行探索, 找到描述的内容和方法, 从而更好的解释社会现象。

在研究中需要遵循通则式因果关系的准则, 首先是变量之间必须相关, 其次是现象发生的原因必须先于结果发生, 并且其中存在着非虚假关系[1]。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判断某个项目数据和资料是定性还是定量的, 这样才可以进行下去。

相对其他分析方法来说, 定性资料的存在更抽象一些, 对定性资料的处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掌握定性研究的分析方法。

三、定性研究的优缺点对比分析定性研究的方法与特点也对其有着新的要求, 特别是定性研究的人能系统科学地观察人们与具体事件经过的整个过程, 在此过程中揭示人们处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动态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研究观察的同时不但能避免言行不一情况, 可以获得观察对象自己还没意识到的情况。

(一) 定性研究的优点定性研究相对来说有其优点所在, 最基本的就是数据处理相对来说较少。

具体来看, 第一个方面是要对研究行为和态度的细微差异以及考察长时间的社会过程非常有效, 并且时间处理上有弹性。

其次是项目研究花费相对较少, 相对问卷调查和实验来说, 其在效度分析上有优势。

第二个方面是定性研究可以对复杂的事件和突发的事件提供解释分析, 能够建立新的理论模型。

定性研究者进入到研究场地, 作为现场情境中的一员, 同被研究者一起生活工作, 在自然生活情境中, 全面系统描述现场情境, 从而就让研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第三个方面是定性研究提醒研究者需要看轻自身的主观臆测, 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事实和基础资料, 允许且鼓励研究对象依据自身的认知框架, 而不能是根据预先安排好的问题结构来对研究内容进行解答, 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

在实际的分析中, 认为定性研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对人的尊重, 它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 最注重的是研究对象自身的看法和态度, 尊重研究对象对自身行为的解释, 从研究对象的视角去解释和对待研究对象行为的内涵意义。

(二) 定性研究的缺点从缺点上来进行分析, 首先来说, 定性分析不是定量, 故比较少的能对大型群体做出精准的统计性描述。

其次是研究信度较差, 评估和分析容易有主观倾向。

综合来说, 定性研究拥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缺点就是存在偏倚和代表性差。

具体来对待, 很多定性研究者本身没有掌握具体描述分析资料的方法, 在研究分析过程中就有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同时由于定性研究采用的是基于作者判断的目的抽样, 在抽样的时候遵循扩大抽样的范围, 这样就会使得各种可能变异的因素出现。

同时样本量比定量研究要少很多, 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研究结果可能有很大的差异[3]。

定量研究是可靠但不可信的, 而定性研究是可信但不可靠的, 因此在查阅定性研究的文献时就要多关注定性研究的一些方法上的细节。

其中对于访谈的技巧, 资料分析的策略问题, 都是需要不断的进行更新调的整。

同时对于观点和主题是怎样从原始资料里提取出来的, 在研究分析时需要探究是否不恰当地剔除了某些资料等等。

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分析(一) 定性研究有助于定量研究有研究学者认为, 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有益补充。

首先来说, 定性研究产生的假设能够由定量研究来进行验证, 就如问卷调查者需具备丰富的项目知识和组织经验, 这样才能有利于设计调查的问题。

其次是定性研究衍生的深度访谈资料能够对设计问卷的指标进行分析指导, 这也是定性研究的基础作用所在[4]。

最后是定性研究资料能够用来分析定量研究数据, 比如人种志的资料可以帮助对调查数据进行路径分析。

假如没有定性研究作为研究基础, 而且就只采用定量研究, 可能很不容易找到分析者要研究的重点, 这样就不能深入进行分析和探究。

由于定性研究可以避免繁琐复杂的计算处理, 相对来说比较节省时间而且方便, 同时它也具备严密的逻辑性, 能够深入到研究的本质中。

(二) 定量研究有助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是有助于定性研究的, 这对于普遍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是很必要的。

首先来说, 定量研究有利于收集定性资料和数据信息。

比如分析和整理调查资料, 有利于更进一层做好人种志调查, 根据这些数据整理, 然后选择适合的研究案例和项目分析等。

然后, 定量研究能为定性研究样本和项目案例的挑选提供辅助性的参考。

如通过问卷资料的整理, 可以基于这些更好的为深度访谈对比组的选择找到相关的依据[5]。

然而科学研究的深入, 研究的对象也日益变得复杂, 复杂系统的研究问题更是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对于数据信息选取的一些注意事项,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处理, 尤其是注意数据选取不能太局限于人为控制, 并且也要有相关理论基础, 在研究调查时不能过于盲目, 否则容易出现数据信息与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或者其他问题, 这样的话对于项目研究和调查自信心来说都是很严重的打击, 并且对于研究来说也很浪费时间和精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在进行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的时候, 需要对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方法加以完善调整, 而且二者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都有优势与缺点。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把二者恰当地结合进行研究, 才有可能达到最优的效果, 方能让调查研究更加富有效率。

五、规范研究方法的认识和内涵规范研究是关于公共管理中的项目目标、项目进行结果、项目研究决策、公共管理制度的合意性研究, 在项目分析以及解决过程中需要达到什么状态的问题, 旨在对各种社会研究问题的优劣做出分析和评估[6]。

规范研究着重从价值的层面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注重解释和分析哪些是好的, 哪些是值得去研究的, 哪些是应当处理的。

简单来说, 规范研究就是解决“应然”的问题, 需要对研究的结果和分析进行科学解释和分析。

(一) 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的关系规范研究从方法上来说, 演绎推理就是依据假设按事物内在联系, 运用逻辑推理得到结论, 又称为规范研究方法。

而经验研究与规范研究相对, 经验研究探讨的是事实问题的本身, 即“是什么”的问题, 也即“实然”的问题。

因此, 从根本上说, 经验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事物的实际情况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是有重要意义的, 尤其是在解决一些微观层次的问题上。

而规范研究对于解决人们的价值观问题有其意义, 很多时候属于宏观层次的研究和分析[7]。

但是, 这并不表示经验研究和规范研究是存在着比较清晰界限的两种方式。

在实际的项目研究分析中, 经验研究离不开规范研究, 与此同时, 规范研究也是离不开经验研究的。

(二)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关系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而非对立的。

从定义上来说, 归纳推理就是通过对从调查中获取的样本数据信息进行检验和分析处理, 来检验关于被研究总体所作的假设与推理的过程, 这一系列内容和数据信息的处理也被称为经验研究方法或实证研究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