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毕业补考试卷
A.目的性B.系统性 C.计划性 D.阶段性
7.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主要制作者是( )
A.教导主任B.校长C.任课教师D.班主任
8.“课堂上,有的学生在讲话有的学生在玩自 B.自由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
9.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班级组织中儿童权利的保护,积极保障儿童“( )、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四大基本权益。
4.简述班级组织基本要素建设的要求。
5.简述纠正个体行为的方法。
得分
四、材料分析题。(共20分)
去年,我接任了一个五年级的班主任,由于各种原因,这个班已经换了两位班主任和两位任课老师,我已经是第三任班主任了。通过一星期的接触,冷静的分析,我发现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缺乏规范的养成,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卫生习惯,听课习惯等,自由散漫严重,有些违规违纪行为已“习惯成自然”了,他们感觉不到。二是班级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正气不足,凝聚力不强,一些班干部成员起不到“领头羊”的作用。三是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后进生比较多。同时,我也认识到要带好这样的班级,必须从常规抓起,抓反复,反复抓,矫正部分同学的不良行为,用新的管理模式来吸引学生,把“挚爱”和“严教”组成一个统一体,即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严”,又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A.功利型群体 B.学习型群体 C.玩乐型群体 D.违规型群体
18.班主任在组织一年级学生的班级活动时,比较不适宜采用的是( )。
A.谈话B.游戏C.表演D.社会实践
19.以下关于班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良好班风对良好的作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B、良好的班风能使学生自觉地养成某些优良行为
C、良好的班风对学生的影响是持久性的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与班级管理》毕业补考试卷
考核方式:考试命题人:审题人:、
开卷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复查人: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签名
得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5分)
1.班级管理
2.个体社会化
3.班级日常管理
4.奖励与惩罚
5.主题班会
得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请结合上述案例论述这位新来的班主任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着手管理这个班 级?
A.多样性B.创造性C.趣味性D.适合性
16.少先队中队中的中队委员会由()组成。
A.2至8人B.3至6人C.3至7人 D.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可调整
17.非正式群体交往中,此类群体在班级中客观存在,但数量很少。其成员缺乏正面展示自我的机会和途径,在班级中处于边缘的地位,成员之间同病相怜,并主要以破坏纪律、搞恶作剧为能事。这类群体类型为( )。
1.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包括( )
A.尊重的需要B.归属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沟通的需要
3.只要少年儿童提出申请,就应当批准加入少先队,这体现了少先队是( )。
A.全童入队B.六年级入队C.一年级入队D.二年级入队
D、良好的班风是自然形成的
20.上课铃响了,学生停止讲话,教师对学生这种行为反应做成了表扬,这属于日常管理方法中的( )。
A.行为观察法 B.榜样示范法 C.行为强化法 D.纪律约束法
得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促进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策略。
2.简述奖励应注意的问题。
3.简述小学班集体的特征。
A.公民身份权 B.自由权 C.教育权 D.生存权
10.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及时做出评价,从评价性质上说,它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结果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反馈性评价
11.在我国,一到六年级中小学班级中的少年儿童大致是()岁
A.7—11岁 B.6—12岁 C.6—14岁 D.8—13岁
12.主题班会内容很丰富,那么下列哪种不属于班会的活动类型。( )。
A.德育主题活动B.体育主题活动C.考试主题活动D.美育主题活动
13.班级的核心组织是( )
A.各种类型的小组长B.值日班长C.班主任D.班干部
14.班级制度的基本形式是( )。
A.班级公约B.班级目标C.班级组织机构D.行为规范
15.班级活动的形式很多,每一种活动形式都有它的特点和长处,但是再好的形式如果一再使用也会使小学生厌倦,所以班会活动形式的选择应体现出( )。
4.我国班额普遍偏大,目前,一般认为班级人数为( )人为宜。
A.35B.45C.25D.15
5.下面不能体现少先队政治性特征的是( )
A.少先队章程B.少先队标志C.《中国少年报》D.少先队仪式
6.班级活动围绕一定的组织愿景,通过活动设计、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评价来完成的,这四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这表现了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