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预算编制基础4讲义.

政府预算编制基础4讲义.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四、基数法 基数增减法,以报告年度的预算收支执行数为 基数,分析影响计划年度预算收支的各种有利 和不利因素,并分别测定各种因素对预算收入 或支出的影响程度,从而测算计划年度预算收 支指标的一种方法。 公式: 计划年度某项收(支)数=上年预算收入(支 出)数额+计划年度各种因素变动对预算收支 的影响
计划年度预算收入或支出的增长速度=计划年度 有关经济、失业增长速度X系数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计划年度预算收入或支出数额=报告年度预算收 入或支出数X(1+计划年度预算收入或指出的增 长速度) (二)比例法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比例法是利用局部占全部的比例关系,根据其 中一项已知数值,计算另一项数值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同期某项预算收入(或支出)数 比例= 同期预算收入(支出)总额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系数法是按照一定年份预算收入(或支出)的 统计数占同期有关经济(事业)指标的比率, 来测算计划年度收支的一种方法。一般都是根 据计划年度的有关经济指标来测算计划年度的 预算收支指标。
两种方法: (1)绝对数系数法 (2)增长速度系数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五、因素法 因素法是指在本年度实际执行的基础上,分 析经济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预测各种变化因 素对增减预算收支产生影响的方法。
公式=某项预算收入或支出上年基数+各种 增减因素对收支的影响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例:某地区上年度的教育支出为1000万元, 计划年度由于高校扩招原因,研究生增加了 100人,本科生增加了120人。按照财政部的 要求,每名学生的财政综合定额为:研究生 8000元/年,本科生6000元/年。另外由于 工资调整,计划年度需要多支出工资12万元。 测算计划年度该地区的教育支出。
第一节
政府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三、拟定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指标
在对本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进行预计分析的 基础上,财政部要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经济 发展情况,拟定计划年度政府预算收支控制指 标 对中央本级,拟定收支控制指标; 对地方,拟定指导性的收支计划。
第一节
政府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预算收支控制指标基本上规定了预算收支规模 和增长速度。 拟定预算收支指标的额依据: (1)本年预算收支预计完成数。(2)计划年 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控制数。(3)长 期计划中有关的各项年度收支计划书;(4) 各地区、各部门提出的计划年度预算收支的建 议数。(5)影响下年度预算收支的有利和不 利因素;(6)历年预算收支规律。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例:计划年度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为 10%,据历史资料计算,工业总产值每增 长1%,预算收入可增长0.7%。报告年度 预算收入为7000亿元,计划年度因调整税 率将会减少预算收入8亿元,调整部分商品 价格可增加预算收入30亿元,试测算计划 年度预算收入指标。 划年度预算收入数=7000 (1+0.7/1%X10%)-8+30=7512 (亿元)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公式: 计划单项预算收(支)数=单项定额X基本数字 综合定额:是相应的采用综合定额。既各单项 收支加权计算得出定额值,再与基本数字相乘 测算预算收支的方法。
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数=综合定额X基本数字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我国对文教事业单位经费的测算,采用的是 综合定额法。 例:计划年度某高校年初在校学生人数为2 万,财政部门核定的每个学生的综合定额为 4 000元,基本建设专项补助为2000万元, 利用定额法测算财政部门对该校预算支出数。 预算支出数=4000X20 000+20 000 000=10 000(万元)
定额法是利用预算定额和有关经济指标来测算 计划年度预算收支的方法。 计划年度预算收入或支出数=计划年度有关经 济事业发展指标X预算定额 定额法分为单项定额法和综合定额法: 单项定额法:是依据经济事业发展指标计算出 有关基本数字,再根据各单项定额,分别计算 出各具体项目的收支数,然后进行汇总。
预算表格分为四类,五张表格: 一般预算收支简表 基金预算收支简表 收支数据到类级科目
一般预算收支总表 基金预算收支总表
收支项目细化到款级
新增的预算收支表:纵向反映功能支出,横向 反映经济支出。
第一节
政府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二、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计和分析
各级财政部门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之前,需要 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计和分析。 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计和分析,是确 定下一年预算收支指标的基础。 在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计和分析时, 重点分析三个问题:
第四章 政府预算编制基础
第一节 第二节 政府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政府预算编制基础原则和依据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政府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一、修订政府预算科目和预算表格
(一)修订政府预算科目 预算科目是政府预算收支的总分类及明细分类。 为了正确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收支的内容,适应 预算管理的需要,每年在编制政府预算之前都 必须根据财政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对政府预算收 支科目进行修订。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例:某省报告年度预算支出90亿元,其中 教育事业费支出18亿元。计划年度预算支 出115亿元,测算计划年度教育事业费支出。
比例:=18/90X100%=20% 计划年度教育费支出=115X20%=23 (亿元) (三)定额法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计划年度某项预算收入(或支出)数=计划年 度预算收入(或支出)总额X比例
第三节
或: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计划年度预= 计划年度某项预算收支数 算收支总额 某项预算收支占总收支的比例 例:某省报告年度预算收入100亿元,其中税 收收入为90亿元,计划年度税收收入128亿元, 测算计划年度预算总收入数。 比例:90/100X100%=90% 计划年度预算总收入数=128/90%=142.2
第二节

政府预算编制基础原则和依据
一、政府预算编制的原则 1、法制性原则 2、及时性原则 3、平衡性原则 4、真实性原则 5、合理性原则 6、透明性原则 7、绩效性原则
第二节
政府预算编制基础原则和依据
二、政府预算草案的编制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有关的财政 经济政策。 3、本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和财政管理体制 确定的预算收支范围。 4、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 变化因素。 5、上级政府对编制本年度预算草案的指标和 要求。
教育支出=上年基数+各种增减因素 =1000+0.8X100+0.6X120+12= 1164(万元)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六、综合法 综合法是综合运用系数法和基数法测算预算收 支的方法。
公式: 计划年度预算收入或支出数=计划年度有关经 济、事业指标X系数+各种增减因素 计划年度预算收入或支出数=报告年度预算收 入或支出数X(1+计划年度预算收支增长速度) +各种增减因素
第一节
政府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一是预计时的预算执行数。
二是分析后几个月有无新的重大财政经济措施 出台和各项影响预算收支变化的因素。 三是分析检查年初预算安排的各项增收节支措 施的落实情况,取得的效果如何。
第一节
政府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预计和分析的步骤: (1)根据报表资料,整理出预算已执行月份 的收支数额和情况,并对各项收支执行情况, 参照上年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根据本年度已执行月份的实际情况,结 合经济发展趋势分析预计本年度未执行月份可 能完成的收支数。 (3)把实际执行月份的收支数和未执行月份 的预计数汇总为本年度的预算收支的预计完成 数,为编制下年度预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一节
政府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二)修订政府预算表格
预算表格是预算收支指标体系的表现形式。 由于预算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变化,各个年度的 预算表格有所不同。
省级总预算表格和财务收支计划,必须由财政 部统一制定。 省以下各级总预算表格和单位预算表格,由各 省自行制定。
第一节
政府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第一节
政府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四、颁布编制政府草案的具体规定
1、编制预算的指导思想、方针和任务。 2、主要预算收入的和预算支出指标的具体编 制要求。 3、各级政府预算收支的划分范围变化和机动 财力的适用范围、原则和权限。 4、政府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 5、政府预算报送程序、报送份数和报送期限。
第二节
政府预算编制基础原则和依据
第二节
政府预算编制基础原则和依据
第二节
政府预算编制基础原则和依据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
一、系数法
系数法是利用两项不同性质而又有内在联系的 数值之间的比例关系(既系数),根据其中一 项已知数值,求的另一项指标数值的方法。
采用系数法测算预算收支指标的关键,是掌握 有关经济、事业指标与预算收支指标之间的内 在联系。
(一) 基期某项预算收支统计数 绝对数系数=基期有关经济指标统计数 计划年度预算收入或支出数 =有关经济指标统 计数X系数
例:某部门报告年度上交利润60万元,其工业 总产值600万元,计划年度工业总产值800万 元,试测算该部门计划年度上缴利润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