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基本知识
11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墙头马上》 郑光祖 《倩女离魂》
12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纪君祥《赵氏孤儿》
13
元曲基本知识
1
产生背景
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 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 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 元曲的形成
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 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2பைடு நூலகம்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 曲”、“胡乐”,首先在 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 小令”或“村坊小调”
9
角色
末(男角),男主角叫“正末” 旦(女角),女主角叫“正旦” 净,扮演刚强、凶恶或滑稽的人物,有
男有女 杂,包括“孤”(官员)、“卜儿”
(老人)、“细酸”(书生、穷秀才) 等,是末、旦、净三类之外的杂角。
10
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主唱的角 色不是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 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 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 秋》,汉元帝主唱。
3
组成
杂剧(戏曲) 散曲(诗歌)
4
散曲
小令,单片只曲,调短字 少是其基本特征
套数,由两支以上同宫调 的曲子连缀而成的组曲, 篇幅较长,表达复杂情感
5
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 于一定的宫调。
6
杂剧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 四折一楔子 ,合为一本。每套各有
若干支曲子,少则3支,多则20余支, 同属一个宫调 。在第一支曲子上标 出宫调名称,最后一支曲子一般要 用“煞”或“尾”,作为这一套乐 曲的结尾。
7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的前 面,作为剧情的开端。也有 放在折与折之间,类似过场 戏。
8
剧本的组成
曲词,主要作用是抒情,也起到渲染场 景、贯穿情节的作用,是元杂剧的主体
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故事情节主要 靠宾白交待。优秀的剧作往往都有生动 的宾白,短短几句就能表现人物的个性。
科,包括演员主要的动作、表情和舞台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