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曲知识与鉴赏

元曲知识与鉴赏

元曲知识与鉴赏【元曲知识】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

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散曲又有套数,小令之别。

元曲中常用的宫调,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

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

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

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

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

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

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

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叼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

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一宫调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

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

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

在众多作家中,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元好问,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

他的作品清润疏俊,迥出时作,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规范的作用。

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

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

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鲫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

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

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

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

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总之,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题材丰富多样,创作视野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易懂,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鉴赏练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散曲回答问题。

[玉芙蓉]喜雨(明)(冯惟敏)初添野水①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②遍地桑麻。

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

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积水。

②芃(pēng);茂盛的样子1、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2、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练习二: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醉太平张可久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①,清廉贬入睡馄钝②。

葫芦提③倒稳!【注】①迷魂阵:元人以此代指妓院。

②睡馄钝:躺着的馄饨,比喻软弱站不起来。

③葫芦提:糊涂,亦代指喝酒。

3、这首小令的主题是什么?透过这首小令,我们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练习三: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

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4、有人说《不伏老》正是一篇“面子虽放倒,骨子却认真”的抒情杰作,试做简要分析。

练习四: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官]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5、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6、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练习五:阅读下列元曲,回答问题[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周德清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

闪杀①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

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注】杀:同“煞”,表示程度深。

7、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披文握武”一句,意思是岳飞文武双全,有再造赵宋王朝社稷之功,足以青史留名。

B、“功成却被权臣妒”二句,意思是岳飞功劳卓著,却遭到权臣嫉恨,最终被陷害致死。

C、“闪杀人”二句中,“士夫”泛指百姓,“丘陵”指要塞,“南渡銮舆”指入侵的金兵。

D、“钱塘路”三句,意思是岳王墓所在的西湖风雨不断,苍天也在为岳飞屈死而悲泣。

8、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曲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后半部分转入抒情,两部分既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

B、本曲用词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却”字的陡转,“妒”“奸”二词的使用,都可见作者爱憎之分明。

C、诗人于对比中刻画了英雄的形象,写出了百姓的苦难,也提示了南宋王朝灭亡的原因。

D、诗人以西湖上风雨不断作结,朦胧而伤感,愁怨之情显得更深广绵长。

练习六:阅读《中吕·朝天子·志感》,完成下列问题。

不读书有权,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

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

志高如鲁连,德高如闵蹇,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9、这支曲子题为“志感”,实际是元代知识分子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怨刺。

“,”两句是全篇的枢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元代知识分子的悲惨境遇。

10、这支曲子是怎样反映知识分子的命运的?练习七:阅读《正宫·塞鸿秋·山行警》,完成下列问题。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

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11、这支曲子描写了怎样的情境?表现了行者怎样的感情?找出最能含蓄而曲折地表现行者这种感情的词语。

12、曲子开头两句写,第三、四句写,最后三句合写,总结上文,用的手法,把行者的凄凉心境和对居者的无限眷恋,烘染得深长无尽。

13、试分析这支曲子在结构和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练习八:阅读《双调·水仙子·讥时》(张鸣善)完成下列问题。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

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

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

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14、试分析这支曲子意象选择和描绘的特点。

15、试分析这支曲子语言和结构上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