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1. 下列强化物中,属于次级强化物的是(C )。

A 食物B 空气C 金钱D 水2. 计件工资属于(A )。

A 定比强化B 定时强化C 不定比强化D 不定时强化3. ( B )属于成长性需要。

A 安全需要B 自我实现的需要C 生理需要D 归属需要4. 在Rogers的人格理论中,最主要的结构概念是(C ),它是个人经验中关于自己的所有知觉、认识和感受。

A 需要B 行为C 自我D 知觉5. 在Kelly的人格理论中,主要结构概念是( C ),即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认知结构。

A 自我B 动力C 建构D 认知6. (B )型的人,相信凡事操之于已,把成功归因为自己的努力或能力。

A 自信B 内控C 外控D 自我协调7. 如果某行为被强化的可能性很小,或者其带来的强化对人的价值不大,那么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会( B )。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8. Bandura认为,( C )比结果期望能更好地预测行为。

A 心理情境B 观察学习C 自我效能期望D 强化值9. Rogers创建了(A )。

A 当事人中心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积极疗法D 自我疗法10. ( C )是指在一个行为发生之后呈现某种负面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减少。

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正惩罚D 负惩罚二、名词解释1.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2. 神经质焦虑:产生于满足本我的本能需要的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它恐惧的并非本我本身,而是受本我支配的行为可能带来不良后果或惩罚。

3. 首要特质:是个体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特质,最能代表个人的特点,在个人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4. 收养研究:是通过比较儿童与其亲生父母和养父母在人格上的相似性来进行的。

5. 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对人性及其差异进行描述和解释,从而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所使用的概念体系。

6. 表面特质:是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彼此是不相关的。

7. 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人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感、完美感,充满着敬畏、迷狂和极度幸福之感,自我与世界融为一体,不再有时空限制和矛盾冲突。

8.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9. 基本焦虑:是指一种在充满敌意的世界中所感受到的、无处不在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10. 逃避自由:在Fromm的理论中,人存在的矛盾性中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矛盾最具实质性,个体化使人走向自由,但孤独使人失去安全感,古代人安全而不自由,现代人自由而不安全,所以现代人会逃避自由。

11. 负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撤除或减弱某种刺激(消极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

12. 进化的心理机制:是存在于机体内部的、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其在进化的历史中都是为了解决某种生存和繁衍问题。

三、简答题1.请简述人格研究的三个层面。

答:人格心理学家大体是从三个层面来分析一个人的:(1)与所有他人相似,即人类本性的层面;(2)与部分他人相似,即个体和群体差异的层面;(3)与任何人不相似,即个体独特性的层面。

人格分析的第一个层面是揭示人的共同本性,即我们人类这一物种的所有成员所具有的典型的人格特征和机制。

人格分析的第二个层面是揭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人格分析的第三个层面是揭示个体的独特性。

2.在班杜拉看来,自我效能具有什么功能?答:自我效能具有以下四项功能:(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自我效能高者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困难面前坚持自己的行为;而自我效能低者则相反。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自我效能高者敢于米娜对困难,富有自信心,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克服困难;而自我效能低者在困难面前缺乏自信,畏首畏尾,不敢尝试。

(3)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自我效能高者信心十足,情绪饱满;而自我效能低者充满恐惧和焦虑。

(4)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自我效能高的人充满活力,容易习得新行为;而自我效能低者则相反。

3.请区分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和负惩罚这四个概念?答:正强化:指在一个行为之后呈现或增强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

给予一个积极刺激,使期待的行为增加。

负强化:指在一个行为之后撤销或减弱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

撤销一个消极刺激,使期待的行为增加。

正惩罚:指在一个行为发生之后呈现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减少。

给予一个消极刺激,使不好的行为减少。

负惩罚:指在一个行为发生之后撤销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减少。

撤销一个积极刺激,是不好的行为减少。

4.请简述阿德勒的四种生活类型。

答:阿德勒提出了四种风格类型:控制型、索取型、回避型和社会型。

控制型的人专横、冷酷,缺乏社会兴趣和勇气,他们只有凌驾他人之上才会感到安全,这种人以伤害人为乐,不管是以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方式,总会令他人陷入极大的痛苦中。

索取型是比较常见的生活风格,大多是从小娇生惯养,习惯了依赖他人,缺乏生活技能,总是希望获得别人的帮助。

这类人只知索取,不懂贡献,对社会无用亦无害。

回避型的人像鸵鸟一样,一遇到困难就将脑袋埋入沙子,试图与现实世界隔离开来,整日耽于幻想,害怕失败,也难以获得成功。

社会型的阿德勒推崇的健康生活风格,这种人成长于互相尊重和关爱的家庭中,养成了高贵的品质,有极高的社会兴趣,能够勇于面对现实,具有帮助他人和改善社会的才能。

5.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女性喜欢什么样的男性,为什么?答:(1)根据进化论的观点,女性因为自己的生育能力有限,所以更喜欢能为其后代提供保障的男性;(2)调查已婚夫妇时,女性更希望找一个社会经济地位和抱负水平较高的配偶,且男性应该具有支配性,从进化论的观点看,支配型的男性更可能升迁到社会组织的高层,并由此而获得经济保障和其他好处,从而能更好的满足家庭的各种需要。

(3)调查女大学生时,支配型的男性比温顺型的男性更具吸引力。

(4)同情心与合作精神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因为与支配型男性结婚虽有好处,但如果他不愿为自己的孩子投资,这种好处就不存在了,所以那些爱帮助人、温柔大度的男性比单纯的支配型男性更受女性青睐。

6.请简述“大五”人格结构。

答:E(extraversion)外向性:乐群、自信、活跃、兴奋寻求、积极情绪、热心A(agreeableness)随和性:信任、坦率、利他、顺从、谦逊、温和C(conscientious)尽责性:能力、秩序、责任感、上进心、自律、深思熟虑N(neuroticism)神经质:焦虑、敌意、抑郁、自我意识、冲动、脆弱O(openness)开放性:思想、幻想、审美、行动、情感、价值7.在荣格的人格理论中,原型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请说出几种重要的原型(至少3种)。

答:原型包括:人格面具、阴影、真我、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等几个类型人格面具是个体在公众面前的角色表现,用来掩饰真实面目,是社会期待的行为方式。

当某人以特定角色出现在社会上时,这个面具就代表了他本人,不过这个角色并不是完整的自我,同真实人格可能是不一致的。

若过分沉溺于这种角色扮演中,人格面具就可能会丧失其适应价值。

阴影是人性中的阴暗面,是恶的源头,最隐秘、最深沉的邪恶倾向。

荣格认为阴影是从低等生命形式遗传而来的,包含一切为人所不齿的念头和冲动。

个体必须时时压制阴影的冲动,但是并不能使其能量消失,它会潜伏在心灵深处伺机而动,若自我的力量有所松懈,阴影就会试图侵袭真个心灵。

不过阴影也有积极的一面,因为它也是活力、自主性、创造性和深刻情感的源头。

故而阴影的存在对于完整的人格发展也是必要的。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反映了每个人身上都会展示的某些异性特征,分别是男人身上的女性化特征和女人身上的男性化特征。

真我是荣格理论中最重要的原型,是最晚出现的心灵要素。

它产生于自我又远胜过自我,居于心灵中央,综合和平衡潜意识的各个方面,使人格具有了和谐统一性,他将自我比作朝向自我实现的内驱力。

8.请简述阿尔伯特对人格特质的区分。

答:阿尔伯特认为,所谓的特质其实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可以使一个人对多项外在和内在刺激在技能上等值。

也就是说是特质引起了相等形式的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

他将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人类共有的特质,人人都具有,而个体之间的差异在于不同的人具备此特质的强弱程度不同。

个人特质是个人独有的,与共同特质相对,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阿尔伯特视个人特质为一种组织结构,不同的特质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在人格结构中处于不同的地位,与其他特质的关系也不同,他进一步区分了三类不同的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个体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特质,最能代表个人的特点,在个人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核心特质(能够代表个体主要特征的几个特质)次要特质(它的普遍性和一致性较差,通常指一个人某种具体的偏好或反应倾向,这些偏好或反应倾向不易为人察觉,通常只有熟悉的人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9.请简述罗杰斯有关“自我”的观点。

答:在罗杰斯的人格理论中,最主要的结构概念是自我和自我概念。

它是指个人经验中关于自己的所有直觉、认识和感受。

这些经验是围绕如下问题而进行的,即“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能干什么”等,自我概念的内容包括自己的特点和能力、自己与他人以及环境的关系。

自我概念中又包括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理想自我是个人最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或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真实自我是自我概念中对自己真实状况的觉知。

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之间的差距是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