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宿迁市2020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叙事散文阅读
宿迁市2020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叙事散文阅读
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而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 ⑧女人顺着妈奶的话去。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 比我们山里强多了。 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米少有麦子。每到 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维持生计。 ⑩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想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 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易割。于是,全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 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金被割完, ⑪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 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男人们袒着晒得物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 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 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开走在一个又 一个乡村。 ⑫当现代机城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 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
[真题演练] 《全品》310页——《远行的童年记忆》
1.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妇的人物形象。(3分) 方法:梳理情节,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是……的人。( 人物特点用二字词语或四
字词语概括)
远行的童年记忆(2019河北)
①又是麦浪翻滚时,这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无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 似地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 的美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 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 来都很壮实。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去了,剩下的人则继 续等待。 ③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 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家户户都 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 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妇,每亩价格 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算。 ④母亲把夫要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 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 割边做捆蝇;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摔倒在脚踝 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 捆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地前进。在 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断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 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 到哪儿乘凉去了。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中,但后脊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 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答题思路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
式 第一步:辨词性(全品188页) 第二步:辨手法(明确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等) 第三步:找对象(明确词语描写的对象是什
么) 第四步:抓特征(结合词义、句意体会该词
表现了所描述对象的什么特征或描绘了什 么画面) 第五步:悟感情(结合主旨,分析该词反映 了什么情感态度等)
• 起来,接着又剧烈地疼起来,他感到很恶心,胃里翻江 倒海——不好,可能是突发脑溢血!他立刻意识到了这 一点,他的父亲就是因脑溢血40来岁就瘫痪了,他自己 40来岁时也患上了高血压。 ⑧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下了高架后的这 段路是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集,稍有疏 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 的恶性交通事故! ⑨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 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 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 着,对抗着……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 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 车…… ⑩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 钥匙。
【勇攀高峰——难题尝试】2011宿迁《拔下钥匙》
1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5分) 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 拔下钥匙。
换句: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 拔下钥匙。
参考答案:用短句(1分),突出时间的紧迫性 (1分)和陈乐平动作的连贯性(1分),表现陈 乐平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性格(1分),照应文 题(1分)。
答案
1.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妇的人物形象。 (3分)
麦客夫妇勤劳朴实、技术高超、吃苦耐劳。
考点三:品味文章语言
常见题型
(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朗读下面的句子,你认为哪个词需要重 读并简析理由。 (3)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 的妙处。 (4)划线句有什么特点?请做简要赏析。
2020中考专题复习—— 叙事散文
一、真题回放
《全品》178——180页 宿迁市近三年文学类作品阅读
二、明晓概念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 文,作品或表现人物的特点、品质或阐 明事物蕴含的道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 情。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常常不是直 接传递出来的,往往是通过散文中的叙 事来间接表达的。
【勇攀高峰——难题尝试】2011宿迁《拔下钥匙》
1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5分) 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 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
拔下钥匙
纳兰泽芸
①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淡云。微风。令
人微醺的阳光。
②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
行驶在高架路上。满满一车的乘客,有的在小声交谈,
[典型示例]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朱自清《春》
赏析“卖弄”一词的表达效果:“ 卖弄”本义是 指“有意显示、夸耀自己”,这里“贬词褒用” 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歌声的清脆、 悦耳动听 , 表达了作者对鸟儿、春天的喜爱之情。
答题模式:本义 + 文义 + 手法 + 表现了(描绘了等) xx 情形(画面等) 表达了 xx 感情
三、常见考点
考点一:内容提取与概括 考点二: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三:品味文章语言 考点四:理清记叙顺序 考点五:把握文章主题
考点一:内容提取与概括
[常见题型] 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本文(第×段)
的主要内容。 2.作者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依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将空
缺的情节补充完整。
[答题技巧] (1)概括全文:通读全文筛选以下信息 :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结果怎样。 (人物+事件)
• ⑾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 落、坠落…… ⑿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⒀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的所有 人都流泪了——这是一辆自动档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 昏迷后,脚可能会无意识地碰到油门导致车辆失控,因 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 往死亡的门。 ⒁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 机。
注意:审题要清,归纳要全,表述要明。
考点二:分析人物形象 [常考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3.结合内容,概括××的性格特点。 [方法总结] 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人物活动的环境。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4.分析作品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 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更多的是在打瞌睡,由车窗透进来的初冬暖阳,像一只
只温柔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一对
小夫妻在逗着怀里的婴儿,那婴儿长得白白胖胖的,惹
人喜爱。
③他微笑了。他想到了自己并不富有却温暖的家。过几
天休息时要把老父亲推出来晒晒太阳了,别看老人神志
不太清醒,可就是喜欢晒太阳,喜欢听人聊天。父母亲
都八十多岁高龄了,自己还能孝敬几年呢?
(2)概括几件事:找出每件事的相关段 落,分条筛选整理,再将每件事按照“人物 +事件”来归纳。
(3)补充情节:首先读清题干,然后梳 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再模仿已经给出的答案 组织语言。
[真题再现] 2012宿迁《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15.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 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⑨节的内容,概括出母亲 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3分)
【真题再现】2018宿迁《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16.(2)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 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 ( 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分)
参考答案:“缠绕”本意是用带状物或条件状物 盘绕其他物体,文中指炊烟和思念交织在一起, 炊烟是故乡,是母亲,看到炊烟就会想起母亲, 想起故乡,从而激发对母亲,故乡的思念;思念 母亲、故乡,自然会想到炊烟。炊烟和思念紧密 缠绕在一起,在魂牵梦绕中泪眼看炊烟,眼睛怎 能不湿的呢。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 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 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 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 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 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 我还是个懵懂少年时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 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 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 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 心里种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