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二十一) [默写+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3)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4)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__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
(范仲淹《岳阳楼记》)二、语言文字运用(6分)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对其进行修改。
(3分)①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②情感是调节师生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
③教育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④很大程度上决定师生情感的融洽程度。
⑤师生间搭起情感交流的桥梁,⑥二者相互信任并尊重,⑦教育的内容在情感的传输带上才能顺利进行。
⑧否则,⑨教学效果不但不能够得到保证,⑩反而还会降低。
______处,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处,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处,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实生活中,乘坐公交车已是人们最平常、最便捷的一种交通方式了。
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良现象,诸如乘客不肯为老弱病残孕等让座,看到小偷正在偷窃他人的钱物却冷眼旁观,为一点点小事而说脏话、难听话,等等,请你从提倡友爱、文明,营造温馨的乘车环境的角度出发,拟一条宣传语。
要求:简洁生动、语言得体。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4.下列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吕布得知张飞抢了自己在山东买的马,随即点兵往小沛,大骂刘备,张飞反击说:“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三国演义》)B.林佩瑶少女时代曾与雷鸣相恋,雷鸣送给她一本《浮士德》和一朵白玫瑰。
之后,雷鸣南下从军,林佩瑶则嫁给自己并不喜欢的吴荪甫。
(《子夜》)C.战乱到来,高家许多人跑去投靠亲戚,留在府中的人则聚在一起商量逃难的办法,瑞珏和琴都很恐慌,梅则冷冷地说“我只有这条命”。
(《家》)D.副主教盯着广场,爱斯梅拉达正在跳舞,一个男子偶尔起来绕一圈,然后又坐下,把山羊抱在膝头,副主教认出,那个男子就是弗比斯。
(《巴黎圣母院》)E.涅赫柳多夫在法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内心深深自责。
回家后,他想起当初把那笔钱塞给她的情景,不禁大声说:“哎呀,哎呀!多么丑恶!”(《复活》)5.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
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
要踢要打凭爷去。
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
”说以上这段话的人是谁?她“跌了扇子”,宝玉是如何对待的?临死前,她送给宝玉什么东西留念?(2)阅读下面的《欧也妮·葛朗台》选段,回答问题。
“永远属于你。
”两个人都将这句话说了两遍。
地球上没有比这种许诺更纯真的了……说“永远属于你”这个许诺的,除了欧也妮,还有一个人是谁?他离开欧也妮后去了哪里?后来他做了哪些违背这个许诺的事?选第()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6.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1)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仁”的各自看法。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警惕名校农村学子锐减周继坚据报道,在中国农业大学今年的大一新生中,农村户籍生源10年来首次跌破三成,仅占28.26%。
如此低的比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忧虑。
近年来,重点大学农村生源的减少是整体趋势。
统计显示,上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县级中学生比例占到50%左右,而今年只有七分之一;北大的农村学生比例从过去的30%左右降到了近年来的10%到15%。
在教育发展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和均衡,既是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的一致呼吁,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多年来矢志不渝的目标。
从现实的国情看,我国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
相比于城市,农村学生的数量占多数,从教育公平和均衡的角度讲,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大于城市。
然而,现实中农村学生在高校中所占比例不仅很低,而且似乎呈逐年下降趋势。
近年来,高校扩招让上大学变得容易。
然而,对广大农村学子来说,能够吸吮到这一“雨露”的人却越来越少。
有人把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归结为城市化进程,有的归因于农村孩子的基础教育底子整体不如城市。
然而,这些原因只是在解释表象,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
以去年全国高考为例,农村孩子占考生总数的62%,可见农村孩子仍然是应考的多数。
就学生个人基础素质来说,城市孩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但农村孩子也有更多的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决不能说会弹琴的城市孩子的素质就一定高过放过牛的农村孩子。
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根本上暴露的还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且已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
除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外,近年来推出的校长推荐制、高校自主招生、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农村孩子显然都不占优势。
首先从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来看,农村孩子主要靠课堂上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像城市孩子那样可以享有丰富的课外辅导和培训资源;其次,自主招生和校长推荐制等举措也主要面向少数优质示范高中,农村孩子事实上很难进入这些重点中学。
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是一个警示信号,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育天平的倾斜度。
在城市和重点中学较多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形势下,农村学子在高考竞争中先输掉了一大截。
再加上以成绩衡量政绩的功利思维,又加剧了地方对学校投入和学生选拔的人为扭曲。
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高考,招生考试越来越像程序化的“掐尖机器”。
结果,农村孩子不断被重点中学、重点班级边缘化,考取重点大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丧失,导致农村孩子的上升空间日益狭窄。
要看到,长此以往,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新隐忧,那就是阶层固化。
(选自 2011年8月2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7.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理解,符合文义的一项是(3分)( )A.从教育均衡的角度来看,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要大于城市学生。
B.城市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农村孩子只有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二者存在着素质上的差距。
C.在目前的形势下,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已成为一个警示的信号,这充分反映了教育天平的倾斜度。
D.农村孩子个人的未来上升空间日益狭窄,导致他们丧失了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成为社会的新隐忧。
8.开头第一段所引用的数据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中“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项训练(二十一)1.(1)芳菲菲其弥章 (2)俯察品类之盛 (3)官盛则近谀 (4)苔痕上阶绿 (5)樯橹灰飞烟灭 (6)沙鸥翔集(一处1分,错、漏、添字的,该处不给分)2.[解析] ②删去“人际”;④将“决定”改为“取决于”;⑥将“信任并尊重”改为“尊重并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