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授课纲要导论一、日常生活中的财政学现象和问题。
1.生活中常见的财政现象;2.财政现象中的财政学问题;3.财政现象和问题背后的财政学规律;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人们对政府活动的不同看法。
1.财政学的研究对象;(1)、政府的经济含义;现代公共财政学(Modern Public Finance)又称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
经济学家将所有的经济主体分为两类:公共经济部门(Public Sector)和私人经济部门(Private Sector)。
公共部门是指政府,私人经济部门是指家庭和私人企业。
公共经济学是以政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主要关注和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
在经济学家眼里,现代政府也是一种经济主体,它也进行着各种消费和投资活动,提供着各种社会产品;政府拥有强制权利,政府可以强迫人们去做某些事情;政府有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的义务,政府不能仅仅考虑本身的利益,而必须谋求全社会的福利;政府一方面是总体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又有自己独特的运行特征。
(2)、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政府的与预算有关的经济行为;公共部门介入经济的手段很多,如计划、法律、货币金融政策等,而这些都不是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财政学研究的是与预算有关的经济活动,诸如税收、政府支出、公债等。
现代公共财政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已涉及政府决策等方面,但它仍是仅仅对与预算有关的行为感兴趣。
(3)、公共部门范围的严格界定;按覆盖范围从小到大,公共部门可分为:中央政府、广义政府、统一非金融公共部门(Consolidated Non-Financial Public Sector,CNFPS)和统一总公共部门(Consolidated Total Public Sector,CTPS)。
2、人们对政府与政府活动的不同看法;(1)、人们对政府的矛盾心态;有时,有这样一种说法:人不能被托付给自己的政府。
那么他能否被托付给别人的政府?或者,我们是否已找到了帝王般的天使在统治他呢?还是让历史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Thomas Jefferson(2)、人们对政府活动的不同看法;政府应怎样开展它的财政活动?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受其政治哲学的巨大影响。
一些人最关心的是个人自由,而另一些人则更关心整个社会福利的增长。
哲学上的差异能够并且确实导致了人们对政治经济活动适当范围的不同看法。
A、政府有机论B、政府机械论但是,对政府活动要形成一个明智的意见,需要的不仅是一种政治哲学,而且是对政府的实际活动的了解。
实施经济政策的法定权利归谁所有?政府把钱花在何处?如何筹集岁入?三、财政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财政学发展的三大阶段;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财政学的诞生;20世纪30年代财政学进入了凯恩斯时代;20世纪70年代财政学进入多元化时代;2、西方财政学的研究现状;20世纪50年代末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的转变。
财政学(Public Finance)与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的区别:(1)、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依据的经济理论发生变化;财政学以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公共经济学以福利经济学为理论基础;(2)、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的范围和内容发生变化;(3)、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发生变化;四、财政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A、理论的作用B、因果性与相关性C、实验研究D、观察研究E、准实验研究双重差异准实验工具变量准实验回归间断准实验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3.理论分析与现实分析相结合;4.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五、研究公共财政学的意义;1、政府预算活动的经济影响;2、公共财政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参考书目:1. 《公共财政学》,英,安东尼.B.阿特金森、约瑟夫.E.斯蒂格里茨,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比较财政分析》,美,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3.《财政原理与比较财政制度》,平新乔,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4.《现代公共财政学》,胡庆康、杜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5.《公共经济学教程》,华民,复旦大学出版社。
6.《比较财政学教程》,张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现代财政制度通论》,魏杰、于同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彼德.M.杰克逊主编,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
9.《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二册),鲍德威、威迪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公共财政学》,英,加雷斯.D.迈尔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福利经济学基础第一节:市场与政府现代公共财政学的理论出发点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意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承认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机制,因此应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出现失灵时才需要政府的介入和干预。
这样,现代公共财政学的基本思路是:按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分析市场机制的缺陷,揭示政府活动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界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公共财政的职能。
一、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的主要表现;1.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市场效率是以完全竞争为前提,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出现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现象,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垄断者此时就具有市场势力,可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边际收益高于边际成本以获取垄断利润,造成浪费,使资源配置失效。
2、不完全市场(Incomplete Market);市场无法提供的产品不仅仅是公共产品,还有一些产品市场无法提供或无法充分提供。
此时,则存在市场不完全的问题。
如资本市场、保险市场、互补市场都是典型的不完全市场。
3、外部效应(Externality);市场效率要求成本和收益内在化。
而外部效应说明的则恰恰是成本和收益不能完全内在化的情况。
外部效应指的是经济主体在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时对交易对象以外的主体带来额外利益和损失的现象,亦即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
公共物品是正外溢性的典型情况。
4、信息不充分(Imperfect Information);完全竞争市场要求买者和卖者都具有充分的信息,但现实中的市场,信息都是不完全的,市场的参与者不可能掌握市场当前正在发生和未来将要出现的情况。
信息不仅是不完全的,同时也是不对称的。
5、偏好不合理;个人偏好的合理性是市场竞争结果合理性的前提条件,但在现实的市场中,每个人的偏好不一定是合理的,个人对产品的评价不一定和产品的真实价值相一致。
我们把消费者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优质品(Merit Goods),把消费者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劣质品(Dismerit Goods)。
6、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市场机制亦有其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市场经济即使是有效率的,也不能兼顾社会公平,而一旦出现严重的分配不公,也就失去了效率。
自发的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产生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图示:收入公平分配问题二、政府活动的界限;稀缺(Scarcity)是经济学的研究起点,也是财政学的研究起点。
资源的稀缺和欲望的无穷使资源配置成为核心问题。
资源配置是通过两个部门进行的,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就涉及政府活动的界限问题。
政府经济活动的类型不同,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就不同。
因此,我们先分析政府的干预指数,再分析社会资源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配置。
1、政府的最优干预程度;从总体上看,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或干预程度,不能仅用税收比率和支出比率来衡量,还须考虑管制政策的因素。
政府不论是在宏观领域还是在微观领域的干预,都须确立一个最优限度。
我们可利用坦兹“干预指数”(Intervention Index)概念,比较政府干预的效率,找到政府干预的最优点。
图示:干预指数与经济福利2、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之间的最优资源配置;(1)、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之间存在某种最优配置(Optimal Intersector Resource Allocation)在偏好结构和有效需求既定的情况下理论上存在某种最优的配置组合(Optimal Allocation ),亦可称之为社会平衡(Social Balance)。
部门间的现实配置(Actual Allocation)与最优配置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如果它们不一致,我们就说部门间的资源配置是非最优的(Suboptimal),或者说是社会不平衡(Social Imbalance)或部门间资源配置不当(Intersector Misallocation)。
部门间的资源最优配置可由下图说明。
(2)、利用无差异分析方法寻找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点;上述分析的部门间资源配置最优仅仅是一种假定性说明,现在我们利用无差异分析从逻辑上推导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点。
A、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在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所生产的公有品和私用品的各种组合。
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说明私用品生产与公用品生产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增的。
B、社会无差异曲线(Social Indifference Curves)。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给社会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私用品和公用品的各种不同数量的组合。
社会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表明私用品对公用品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C、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点(Pareto Optimality)。
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为资源最优配置点。
在这点上,社会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社会消费的边际替代率。
现实中,部门间的资源配置可能没有位于最优配置点上。
即使现在位于最优点上,未来部门间的资源配置也可能发生变化。
三.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段;1.行政法律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3.财政手段;四.财政概念第二节:政府的职能一.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1.资源配置职能;(1).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概念;(2).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意义;(3).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手段;(4).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范围;2.政府的收入分配职能;(1).公共部门收入分配的概念;(2).公共部门参与分配的必要性;(3).公平分配的含义;(4).公平收入分配的手段;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内容;(2).发展的含义;(3).公共部门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手段;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1、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理论分析;2、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实践处理;第三节: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效率与公平只有有助于增进社会经济福利的经济活动才是可取的,讨论市场缺陷和政府的经济职能也要以此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