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0 《论语》十二章(课件1)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0 《论语》十二章(课件1)
3、古今异义:
时:常常,经常。按一定的时间
三:多次
水:冷水
可以:可以凭借
善者:优点,长处
不善者:缺点 匹夫:普通人
3、词类活用:
温故而知新 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故,旧的知 识。新,新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饭疏食饮水 名词活用为动词。吃,吃饭。
3、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 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 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 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分析文义
•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 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分析文义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并列
•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
仁德
思,仁在其中矣”
分析文义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 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表承接)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
(7)曲肱而枕之
(表修饰)
(8)不义而富且贵
(表承接)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表并列)
一词多义
• 为: • 可以为师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分析文义
品质高尚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忍受
乐于学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
哉,回也!”
分析文义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 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 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 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分析文义
旧的知识 复习 形容词作名词
• 子曰:“温 故
新的领悟 顺承 形容词作名词
而知 新,
日:名词-状语,每日
3、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5、语气词:
乎——— 相当于“吗”
矣—— 也—— 焉——
相当于“了”
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
有时是“了”,有时无义, 文中是“在里面”
这类词多读多体会,就会明白,无须死记
6、虚词:
总结
文言文词语学习方法:
1、“单”变“双”: 学—— 学习 朋—— 朋友 温—— 温习 乐—— 快乐 师—— 老师 知—— 知道 思—— 思考 见—— 看见 改—— 改正 择—— 选择 逝—— 流逝 舍—— 舍弃
2、通假字:
说:通“悦”,高兴,愉 快 有:通“又”
通假字的读音和所通的字应该一样。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义
几个
在其中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顺承 跟从、学习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分析文义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 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 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 改掉自己的缺点。”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 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 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 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 会超出规矩。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而
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承接)然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表并列)
(4)面山而居
(表修饰)
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2)为人谋而不忠乎 (表转折)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表转折)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表承接)
分析文义
河
流逝 这
舍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分析文义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 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分析文义
军队
普通人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分析文义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 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 而
乐趣
正当手段
对于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分析文义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的浮云一样。”
当、做 替
•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而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博学而笃志
转折,却 承接,然后 并列
•其 • 仁在其中矣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 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共二十 篇。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分析文义
代词,学问 ……的人 喜欢、爱好
• 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
以……为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分析文义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顺承
分析文义
同“又”顺承
顺承
•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独立 顺承 迷惑
顺承 自然规律 顺承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
顺承
超过 规范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
贤哉,回为真也正!有一道箪德、食有,理一想的瓢君饮子,,在不会陋为巷, 人不人况堪一 下定 都其物 义要 不而质忧高有 能获享度,志 改得受赞气变回的而扬、自也富奔颜品己贵波回不格的,忙安改。心就碌贫在志其像。乐任,虚并乐道何应幻且、。时该的认淡候 坚贤浮为泊、 定哉云不名任 信一凭,利何 念样道、回情 、。也! 三军矢可志不夺渝帅不。与也世,俗匹同流夫合不污可的夺高贵志品也质。。
小组讨论,然后请 用不同的符号标示 出三方面有关的句 子。
学习方法: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学习矣了。以后一定要花
时间进行巩固。
学而时习之,阐不述亦学习说和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
为一定要学思结合。
学而既提不要 问广 题思博 ,则地 又罔学要习多,,想思又与而要自不有己坚的学定实则的际殆志情向况。,密既切要相多关
每天
我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 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
替 出主意 转折
转折 诚实
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
传授的知识
乎? 传
不习乎?”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 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 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