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第 1 页(共 n 页) 2007 年 12 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 年秋季学期
7.密闭取心检察井岩心分析哪几项主要内容?(4) 答:①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 ②岩心含油状况 ③含盐量变化 ④含油(水) 饱和度变化
8.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分成哪几类?(3) 答:①已开发探明储量②未开发探明储量③基本探明储量
5.陆相碎屑岩油层对比工作分为哪几个步骤?(4) 答:①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②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③利用岩性和厚度对比 单油层④连接对比线。
6.何谓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其根本原因是什么?(3) 答: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是指层间、层内和平面矛盾。其根本原因 是 储层的层间、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
第 1 页(共 n 页) 2007 年 12 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 年秋季学期
入水作用较弱,易形成剩余油富集。 ②条带状砂体的主体带部位层厚,渗透率 也大,往往是注入水优先推进和强水淹区;而砂体的边缘、边角、尖灭线附近往 往是水淹不到的剩余油富集区。③断层附近油层动用不好,存在“滞留区”;裂 缝存在时,注入水沿裂缝水串,使大量的原油仍饱含在孔隙和微裂缝中采不出来 而形成“滞留区”。④油层大面积连片分布地区,注入水控制强,剩余油低;油 层零星分散分布的地区剩余油含量高。 ⑤油层微幅度构造中的正向构造,如小 高点、小鼻状凸起、小构造阶地等多为水淹程度低的剩余油分布区;而负向构造, 如小沟槽、小凹地等多为水淹程度较高的地区。
第 1 页(共 n 页) 2007 年 12 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1. 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技术是什么?(2)
2. 划分开发层系应考虑哪些因素?(4)
2014 年秋季学期
3. 油气层损害的机理是什么?(7) 4.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对油田注水开发有哪些影响?(3)
5. 陆相碎屑岩油层对比工作分为哪几个步骤?(4)
《课程名称》期末考试试卷标准答案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120 分钟
第 1 题:名词解释(20) 储层非均质性:表征储层特征的参数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
储层地质模型:能描述实际储层地质特征并简化了的人造模拟系统。用地 质上 的术语来说,就是将储层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及分布定量表述出来的 地质模型。
6. 何谓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其根本原因是什么?(3) 7. 密闭取心检察井岩心分析哪几项主要内容?(4)
8. 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分成哪几类?(3)
第 1 页(共 n 页) 2007 年 12 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第 3 题:叙述题(50) 1. 试叙述油气藏的开发地质特征(10)
剩余油:
油田开发后剩余在油层中的原油。
微幅度构造: 在油田总的构造背景上,储层(油层)本身的的微细起伏 变化 所显示处的局部小构造特征,其幅度和范围都很小。
表内储量: 在现有经济技术的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社会经 济效 益的地质储量。
流动单元: 具有相同渗流特征的同一储层单元。
砂体连通性: 各成因单元砂体在垂向上和侧向上相互连通的方式和程度。
第 3 题:叙述题(50) 1.试叙述油气藏的开发地质特征(10) 答:油气藏的开发地质特征概括起来可以包括以下九个方面:①储层的构造形 态、倾角、断层分布及其封 闭性、裂缝的发育程度;②储集层的岩性、岩石结 构、几何形态、连续性、储油能力和渗流能力的空间变化,即储层各项属性的非 均质性;③隔(夹)层的岩性、厚度及空间变化;④储层内油、气、水的分布及 相互关系;⑤油、气、水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油田内的变化;⑥油气藏的压力、 温度场;⑦水体大小、天然驱动方式及能量;⑧石油储量;⑨与钻井、开采、集 输工艺有关的其它地质问题;
2014 年秋季学期
第 2 题:回答下面的问题(30)
1.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技术是什么?(2)
答: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技术是如何根据已知的控
制点数据进
行内插和外推的储层参数估计值。即需 要寻找和选择最能符合储层地质变量实
际空间变化规律的数值计算模型,来实现对储层特性的空间变化的正确定量描
述。
2.划分开发层系应考虑哪些因素?(4) 答:①矿场地质因素②生产动态因素③技术工业因素④经济因素
2.试叙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内容(10) 答:①宏观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②微观非 均质性(孔隙喉道的非均质性、微观孔隙结构)③流体非均质性④储层非均质性 的影响因素⑤储层综合定量评价
3.试叙述油层水淹的一般规律(10) 答:①井网控制不住的地区,水驱控制程度差,油层动用不好,多形成剩余油富 集区。如注采井网中的非主流区,注水二线地区中间井排水线汇合处的“滞留区”, 远离注水井的边、脚地区,生产井网稀、单井控制储量大的地区等,这些地区注
2014 年秋季学期
2. 试叙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内容(10) 3. 试叙述油层水淹的一般规律(10) 4. 试叙述多油层砂岩油田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10)
5.试叙述油田注水开发应考虑的地质因素(10 分)
第 1 页(共 n 页) 2007 年 12 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 年秋季学期
有效厚度: 在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能产出工业性油流的那部分油层厚 度。
开发层系:由一些性质相近的油层组合为具备一定储量和生产能力、上下又被 不 渗透层分割,而适宜于一套井网开发的一套油层。
油田注水:油田注水是把水注入油层并将原油驱替到生产井的过程。
第 1 页(共 n 页) 2007 年 12 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4 年秋季学期
《课程名称》期末考试试卷
班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120 分钟
学号
姓名
得分
题号



四五Biblioteka 总分得分第 1 题: 名词解释(20)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地质模型:
剩余油:
微幅度构造:
表内储量:
流动单元:
砂体连通性:
有效厚度:
开发层系:
油田注水:
第 2 题:回答下面的问题(30)
3.油气层损害的机理是什么?(7) 答:油气储层损害总的来说,不外乎在各种作业期间外来流体进入储层与储层 中 的流体、岩石表面、所含矿物相互作用或带入的固相微粒对储层的堵塞等原因造 成的。
4.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对油田注水开发有哪些影响?(3) 答:①层间非均质性导致“单层突进” ②平面非均质性导致“平面舌进” ③ 层内非均质性导致层内“死油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