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含问题详解)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含问题详解)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油气田:指受构造或地层因素控制的,同一产油面积上的油气藏总和。

2.干酪根:沉积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3.异常地层压力: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空隙流体压力称为异常地层压力。

4.油气初次运移:石油和天然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油气初次运移.5.油层有效厚度:指储集层中具有工业产油能力的那部分厚度。

6.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7.断点组合:把单井的断点联系起来研究整条断层特征的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8.储集单元:一个储集层为一个储集单元。

9.空隙结构: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复杂的孔喉网络的形状,大小,孔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10.压力梯度:指每增加单位高度所增加的压力。

11.地温级度:地温每增高一度时深度的增加值。

12.可采储量: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来的石油储量。

13.天然气:指在地下岩层中存在的,以烃类为主的气体。

14.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

15.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并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

16.油气聚集带:指受背斜带等同一个二级构造单元控制的,具有相似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聚集条件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17.生油岩:凡能生成并提供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

18.储集层:由储集岩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

19.空隙结构: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复杂的孔喉网络的形状,大小,孔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20.标准层:作为划分和对比层位用的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地层。

21.地质储量:地下油层中石油的实际储量。

22.折算压力: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

23.油气藏:是地壳中油气聚集的最基本单位,是油气在单一圈闭,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水界面的基本聚集。

24.岩屑迟到时:指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二,填空题1.石油主要是由碳,氢,氧,硫,氮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高,溶解气量多,温度高,则石油的粘度低。

2.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油气田的构造情况,地层的接触关系,岩性和厚度的变化,油气水纵横分布情况。

等地质特征。

3.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区域勘探,圈闭勘探,油气田评价勘探三大阶段。

4.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空隙性和渗透性两个基本的特征。

5.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

通常是由储集层,盖层,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6.常规地质录井的方法主要有钻时录井,岩心录井,泥浆录井,气测录井,岩屑录井和荧光录井等六种方法。

7.在钻井过程,如果井下出现泥浆泄漏现象,可能预示着钻遇油气或断层。

8.油气二次运移是指石油和天然气进入运载层以后的各种运移。

二次运移的通道主要有空隙,断层,裂缝等三类。

9.背斜油气藏是构造油气藏的主要类型之一,按背斜成因可分为与褶皱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与基底隆起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与地下柔性物质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与古地理形突起及差异压实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与同生断层有关的滚动背斜油气藏等五种类型。

10.据我国油气勘探工作条例,区域勘探阶段部署井为地质井和参数井,圈闭预探阶段部署井为预探井,评价勘探阶段部署井为评价井。

11.油田构造图通常选择与生产层相距较近的层或生产层顶面为制图的标准层。

除地层油气藏外,一般不选择不整合面或冲刷面为制图标准层。

12.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中碳和氢含量高大96%。

温度升高或水中溶解气量增大,石油相对密度减小,粘度降低。

13.有利于生油岩发育的地质条件有构造条件和古地理环境、古气候条件等,有利沉积相带主要有浅海相、三角洲相和深水—半深水湖泊相等三类。

14.地层压力指地层空隙流体所承受的压力。

它是油气田开发中重要的基本参数。

在油层未被钻开之前所具有的地层压力称为原始地层压力,它的分布受天然气压力和地静压力的影响。

15.碎屑岩油层对比单元从大到小可分为单油层、砂层组、油层组和含油层系四个级别。

16.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

它按开发程度和油藏复杂程度细分为基本探明储量、未开发探明储量和已开发探明储量等三类储量。

17.有效盖层应具有岩性致密,空隙度、渗透率低,排替压力高,分布稳定,且具有一定厚度的可塑性岩石。

18.常见的储集层类型主要为砂岩储集层和碳酸岩储集层两大类。

特殊地质条件下岩浆岩、变质岩及泥页岩等其它岩类也可成为良好的储层。

二、判断题1、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渗滤油气,是因为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

( N )2、当钻到气层时,气测井的重烃含量和全烃含量都升高。

( N )3、钻井过程中,钻时只受岩性控制。

( N )4、促使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

( N )5、原始油层压力的分布受油层埋深和流体性质的影响。

( Y )6、我国地质学家四光从中国地质的实际出发,提出了“陆相生油论”。

( Y )7、一般地,石油中烷烃含量高、溶解气量多、温度高,则石油的粘度低。

( Y )8、排替压力越小,渗透性越差,盖层质量越高。

( N )9、进入油气田开发阶段后,可以计算探明储量和预测储量。

( N )10、原始油层压力的分布受油层埋深和流体性质的影响。

( Y )11、按槽台说的盆地分类,松辽盆地属于山间坳陷型含油气盆地。

( N )12、当钻遇到油层时,钻井液的相对密度降低,粘度升高,切力略增。

( N )13、在湖泊沉积环境中,深湖和半深湖相是最有利的生油相带。

( Y )14、一个构造的起伏高度就是它的闭合高度。

(N )15、泥质烃源岩包括灰黑色泥岩、灰绿色泥岩和紫红色泥岩。

( N )16、一般地,压力接近常压时,天然气的粘度随温度降低、分子量增大而减小。

( Y )17、岩屑迟到时间等于实物从井口到井底,,再从井底返到井口所需的时间。

( N )18、岩石的有效渗透率,不仅与岩石的性质有关,而且与流体的性质有关( Y )19、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的实质是计算地下岩石孔隙中油气所占的体积。

( Y )20、促使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

( N )三、简答题1、简述压力降落法计算天然气储量的应用条件。

答:简述压力降落法计算天然气储量的应用条件大概分为三类(1)适用于开采期间气藏容积不变的气藏,也就是纯气驱气藏,不能用于水压驱动气藏。

(2)用于当气藏开采到一定阶段,获得了大量的产量,压力资料之后。

(3)对边缘有含油气带的气藏,由于压力降低,溶在油中的气大量析出,加入到气藏中,因此,如果采用此方法,就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4)用此方法时,要求整个气藏相互连通。

2、何谓油气初次运移?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哪些?答:石油和天然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油气初次运移.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压实作用、水热增压作用、粘土矿物脱水作用和甲烷气的作用。

3、绘制地质剖面图时,选择剖面线的原则是什么?答:剖面线的选择原则主要分四个方面。

(1)剖面线尽可能垂直地层走向,或平行于构造轴向。

(2)剖面线尽可能地通过较多的井。

(3)剖面应该均匀分布,以便全面地了解油气田情况。

(4)剖面线应该在需要了解构造细节的部位并通过新拟定的探井井位。

4、简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

答:首先是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在含油气盆地,多发育良好的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

生油层和储集层接触面积大,对油气的疏导能力强,生油层生成的油气能及时运移到储集层中,其上有高质量的盖层。

有效的圈闭是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之一。

良好的遮挡物也是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之一。

5、简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地质因素。

答: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地质因素有,岩石的成分,孔隙结构,构造,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等因素。

(一)岩石的性质影响1. 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

2.胶结物和杂基的含量及成分。

3. 碎屑颗粒的粒度、分选及排列方式。

(二)孔隙结构的影响。

(三)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的影响。

(四)构造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6、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含油面积参数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1)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的基本原理是计算地下岩石孔隙中油气所占的体积,然后用地面的重量单位或体积单位表示。

N=100Ah eФρ(1-S wi)ρ0/B oi(2)含油面积的确定主要受产油层的圈闭类型,储集层物性变化及油水分布规律的影响。

7、试对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进行地质分析。

答:当发现地层有重复与缺失时,很可能钻遇断层或不整合面。

当地层重复时,如果是由老到新则可能是倒转背斜;如果是由新到老则可能是逆断层。

地层的缺失可能是沉积时地层超覆造成的。

不整合面也可以引起地层的缺失。

8、压力降落法计算天然气储量的应用条件是什么?答:压力降落法计算天然气储量的应用条件大概分为三类(1)适用于开采期间气藏容积不变的气藏,也就是纯气驱气藏,不能用于水压驱动气藏。

(2)用于当气藏开采到一定阶段,获得了大量的产量,压力资料之后。

(3)对边缘有含油气带的气藏,由于压力降低,溶在油中的气大量析出,加入到气藏中,因此,如果采用此方法,就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4)用此方法时,要求整个气藏相互连通。

9、油层对比的依据是什么?简述油层对比方法及其步骤。

答:油层对比的依据主要有地层的岩性,沉积旋回,岩石组合、特殊矿物组合,电性特征。

油层对比的方法几步骤分四部分(1)利用标准层划分油组。

(2)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层。

(3)利用岩性和厚度比例对比单油层。

(4)连接对比线。

10、试述有机质是如何向油气转化的?其演化阶段有何特点。

答:有机质在构造条件和古地理环境的控制下同时在细菌作用催化作用、热力作用及放射性作用下转化成油气的。

其演化阶大概分四个阶段(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3)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四、论述题1.何谓含油气盆地?论述含油气盆地大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

答:含油气盆地指的是地壳表面具有统一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沉降为主,能够生成油气,并且已经聚集了油气的沉积盆地。

含油气盆地大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1)充足的油气来源是形成大油气藏的物质基础。

(2)在含油气盆地,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的良好组合是形成特大油气藏的重要条件。

(3)有效的圈闭是油气藏形成大油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之一。

(4)必要的保存条件是形成大油气藏的重要条件。

2.试述油层对比的依据、方法步骤及对比过程中井下断层的识别标志。

答:油层对比的依据主要有地层的岩性,沉积旋回,岩石组合、特殊矿物组合,电性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