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田开发地质习题集

油气田开发地质习题集

.油气田开发地质习题一、填空:1、石油和天然气是储藏在岩石孔隙中的可然有机矿产。

2、在岩石中相对富集、有开采价值的油气常称为油气藏。

3、在岩石中相对富集、有开采价值的油气常称为油气藏。

4、在岩石中相对富集、有开采价值的油气常称为油气藏。

5、在岩石中相对富集、有开采价值的油气常称为油气藏。

6、从油田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在加工提炼之前称为原油。

7、从油田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加工提炼之前称为原油。

8、石油主要是由碳、氢及少量硫、氮、氧等元素组成。

9、石油主要是由碳、氢及少量硫、氮、氧等元素组成。

10、石油中的主要元素结合成不同的化合物存在于石油中,其中以碳氢化合物为主。

11、石油没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因而决定了它没有固定的物理常数。

12、石油没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因而决定了它没有固定的物理常数。

13、将液体石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14、自然界一切天然因素形成的气体,都可称为天然气。

15、自然界一切天然因素形成的气体,都可称为天然气。

16、天然气是由多种气态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17、大多数油田气和气田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烃类)气体,尤其甲烷占很大比例。

18、大多数油田气和气田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烃类气体,尤其(甲烷)占很大比例。

19、大多数油田气和气田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烃类气体,尤其甲烷占很大比例。

一般在(80%-90%)。

20、混合物的临界温度等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体积百分数)分别乘其临界温度(绝对)乘积之和。

21、将汽液化时所需施加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力)。

22、蒸汽压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3、当温度一定时每增加一个大气压溶解在单位体积石油中的气量称为(溶解系数)。

24、在一定条件下气体在单位石油(或水)中的溶解量称为(溶解度)。

25、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26、碳数越小的烃类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

27、影响天然气溶解度的因素中以(压力)、温度和水的矿化度的影响最明显。

28、影响天然气溶解度的因素中以压力、(温度)和水的矿化度的影响最明显。

29、影响天然气溶解度的因素中以压力、温度和(水的矿化度)的影响最明显。

30、油气成因基本上可归纳为无机生成和(有机生成)两大学派。

31、随着水的矿化度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则(下降)。

32、油田水在广义上是指油气田区域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33、油层水中最有意义的有机组分是(烃类)、酚和有机酸。

34、油层水中最有意义的有机组分是烃类、(酚)和有机酸。

35、油层水中最有意义的有机组分是烃类、酚和(有机酸)。

36、(苏林)分类是根据大陆水和海水化学成分特性、把天然气水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当量数比例作为水的分类基础,用以判断水的生成环境是大陆的还是属于海洋的。

37、总结油、气田的分布规律发现,99%以上的油、气田都分布在(沉积岩)中。

39、从各种有机质到石油烃类的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可能有(细菌)、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40、从各种有机质到石油烃类的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可能有细菌、(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41、从各种有机质到石油烃类的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可能有细菌、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42、从各种有机质到石油烃类的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可能有细菌、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43、按岩性,生油层可分为(泥质)生油岩和碳酸盐岩生油岩。

44、按岩性,生油层可分为泥质生油岩和(碳酸盐岩)生油岩。

45、热变指数(TAI)通常分为(5)级。

46、沉积物中有机质向石油转化必不可少的条件的(还原环境)。

47、储集层具备的两个基本特性是(孔隙性)和渗透性。

48、储集层具备的两个基本特性是孔隙性和(渗透性)。

49、(孔隙性)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储集层储存油气的数量。

50、(渗透性)的好坏控制了储集层内所含的油气的产能。

51、已经开采的含油气层称为(生产层(或产层))。

52、储集岩的(总孔隙度)越大,说明岩石中孔隙空间越大。

53、根据岩石中孔隙性的大小及其对流体作用的不同,可将孔隙划分为(三)种类型。

54、根据岩石中孔隙性的(大小)及其对流体作用的不同,可将孔隙划分为三种类型。

55、根据岩石中孔隙性的大小及其对(流体)作用的不同,可将孔隙划分为三种类型。

56、对于碎屑岩储层一般是(有效孔隙度)越大,渗透率越高。

57、对于碎屑岩储层一般是有效孔隙度越大,(渗透率)越高,渗透率随着有效孔隙度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增加。

58、对于碎屑岩储层一般是有效孔隙度越大,渗透率越高,渗透率随着有效孔隙度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增加。

59、(碎屑颗粒)是组成碎屑岩的主要成分。

60、在一般情况下,颗粒的分选程度(越好),孔隙度和渗透率也越大。

61、在一般情况下,颗粒的分选程度越好,孔隙度和渗透率也(越大)。

62、碎屑岩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严格受古沉积条件及(古构造)条件的控制。

63、碎屑岩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严格受(古沉积)条件及古构造条件的控制。

64、根据碳酸岩的孔隙形成时期与成岩作用之间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

65、根据碳酸岩的孔隙形成时期与成岩作用之间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

66、自然界中,任何(盖层)对气态和液态烃类都只有相对的隔绝性。

67、油、气在(地壳的)任何流动,都称为油、气运移。

68、油气藏与一般固体矿藏明显的不同就是其分布在它的(原生之地)。

69、液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称为渗透。

70、(渗滤)是油、气在地下运移的主要方式。

71、地层中流体(水或油、气)在储集层中的流动,服从(达西直线渗滤)定律。

72、由于浓度差的存在,使流体产生扩散。

73、地静压力随上覆地层的增厚而(增大)。

74、油、气的初次运移是指在(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向附近储集层的运移。

75、实践证明,地下油、气总是企图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

76、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是油、气藏形成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三个阶段。

77、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是油、气藏形成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三个阶段。

78、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是油、气藏形成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三个阶段。

79、在圈闭中油、气、水是按(密度)大小呈有规律分布的。

80、圈闭有效(容积)越大,储集油、气的数量越多。

81构造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所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

82日产原油量为(大于100T(或大于100吨))的油气藏称为高产油气藏。

83日产原油量为(10-100T(或10-100吨))的油气藏称为中产油气藏。

84日产原油量为(小于10T(或小于10吨))的油气藏称为高产油气藏。

85在油气源充足的条件下,(圈闭)是形成油气藏的必要条件。

86生储盖组合的类型有(正常式(即旋回式))、侧变式、顶生式、和自生自储自盖式等四种类型。

87生储盖组合的类型有正常式(即旋回式)、(侧变式)、顶生式、和自生自储自盖式等四种类型。

88生储盖组合的类型有正常式(即旋回式)、侧变式、(顶生式)、和自生自储自盖式等四种类型。

89生储盖组合的类型有正常式(即旋回式)、侧变式、顶生式、和(自生自储自盖式)等四种类型。

90充足的(油气来源)是形成储量丰富的油、气藏的重要前提。

91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地壳运动)为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

92圈闭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93圈闭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94圈闭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95作用于油层中流体的压力称为(油层压力)。

96实测地层压力与同一地层深度的静水压力的比值称为(压力系数)。

97当实测地层压力高于静水柱压力是称为(异常高压)。

98当实测地层压力低于静水柱压力是称为(异常低压)。

99地层压力随深度的增加率称为(压力梯度)。

100由于水位面倾斜引起地层水流动而产生的压力称为(动力压力)。

101油气层开发之前所具有的地层压力称为(原始油层压力)。

102将地层压力折算到某一基面上的压力称为(折算压力)。

103深度每增加100米,地温升高的度数称为(低温梯度)。

104地温每升高1℃时所加深的深度称为(低温级度).105油气聚集单元与盆地构造单元中,含油气盆地对应着(沉积盆地)106油气聚集单元之中最基本单元是(油气藏)107盆地构造单元中最基本的构造单元是(圈闭)108现阶段油气田钻井主要分为(参数井) 探井和生产井三种.109现阶段油气田钻井主要分为参数井(探井)和生产井三种.110现阶段油气田钻井主要分为参数井探井和(生产井)三种.111区域勘探主要分为(普查)和详查两个阶段.112区域勘探主要分为普查和(详查)两个阶段.113整个油气田勘探过程中可以划分为(区域勘探)阶段和工业勘探阶段.114整个油气田勘探过程中可以划分为区域勘探阶段和(工业勘探)阶段.115油气藏只是地壳中油\气聚集的(最小)单元.116油气田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资料来源于各种类型的(钻井).117钻井过程中取得资料的工作叫(录井).118钻井时用专门的(取心钻头),从井内钻取的圆柱状岩石样品为岩心.119钻井时用专门的取心钻头,从井内钻取的圆柱状岩石样品为(岩心).120岩屑自井底到井口所需的时间叫(迟到时间).121岩心的实际长度与钻井进尺长度的比值称为(岩心收获率).122岩心的含油面积在10%-25%之间称为(油斑).123岩心的含油面积在25%-50%之间称为(油浸).124岩心的含油面积在50%-75%之间称为(含油).125岩心的含油面积大于75%时称为(油砂).126人们常将(钻井液)称为钻井工艺的血液.128油层对比是以油层为研究对象,在(含油层系)内部进行的分层对比工作.129油层对比首先是(标准层)的对比.二.名词解释1.石油: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2.油质:即石油中溶于石油醚而不被硅胶吸附的物质.3.沥青质:石油中分离出来的沥青质为黑色脆性的固体粉末.4.碳质:为石油中的非碳氢化合物,不溶于有机物,又叫残碳.5.石油的荧光性:即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荧光性的性质.6.临界温度:即单组份气体在高于某一特定温度时,不管加多大的压力都不能使该气体转化为液体的特定温度.7.凝固点:即将液体石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8.油田气:系指与石油共存的天然气.9.溶解系数:当温度一定时,每增加一个大气压溶解在单位体积石油中的气量称为溶解系数.10.油田水(广义):是指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11.油田水(狭义):指油田范围内储集有油气的地层中的地下水.12.气田气:不与油藏伴生的单一天然气聚集中的气体.13.干酪根:又称油母质,是沉积岩中缩聚程度较高\分子量较大\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聚合物.14.生油门限温度:干酪根开始热解成为大量石油烃类的温度,也称成熟温度.15.氯仿沥青”A”:用氯仿当溶剂,从岩石中抽提出来的有机物的含量.16.生油气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层.17.有机质转化指标:在有机质已经成熟的生油\气岩中,衡量有机质转化成烃类的数量指标.18.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19.含油气层:如果储集层中含有了油气,则可将该储集层称为油气层.20.总孔隙度:通常把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称为该岩样的总孔隙度(率)或称为绝对孔隙度(率).21.有效孔隙度(率):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而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22.岩石的渗透性:是指在一定压力差下,岩石能使流体通过的能力.23.有效渗透率:为了与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相区别,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种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24.孔隙结构特征:指孔隙的大小及形状,孔隙间的连通情况,较大的分布及数目,以及孔隙与喉道间的配置关系,即孔隙喉道的宽窄,连通某一孔隙的喉道多少等.25.孔隙喉道:即颗粒之间的狭窄通道.26.孔喉比:指孔隙大小与喉道大小的比值.27.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28.排替压力:是指某一岩样中的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相流体开始排替所需的最低压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