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模拟试题化学试卷六-化学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化学试卷六-化学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化学试卷六-化学试题( A卷)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Ca—40 Fe—56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铁生锈(B) 食物腐败
(C) 石蜡熔化(D) 木柴燃烧
( )
2. 下列物质里,属于纯净物的
(A) 空气
(B) 液氧
(C) 碘酒
(D)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
( )
3. KIO3中,碘元素(I)的化合价是
(A) +7 (B) +5
(C) +1
(D) -1
( )
4.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错误的是
(A) 氖气—Ne
(B) 氯化镁—MgCl2
(C) 氢氧化铝—Al(OH)3
(D) 硫化亚铜—CuS
( )
5. 下列物质所属类别不正确的是
(A) 纯碱—碱(B) 氢氯酸—无氧酸
(C) 干冰—酸性氧化物(D) 碳酸氢钠—酸式盐
( )
width=60 height=0>
6. 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
7. 下列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A)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最小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 )
8. 一定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A) 碱(B) 镁
(C) 氧化物(D) 盐
( )
9. 在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进行如下操作:
① 加热;② 停止加热;③ 通入氢气;
④ 停止通氢气,下列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A)
③①②④(B)
③①④②
(C) ①③②④(D) ①③④②
( )
10.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
(B)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D) 在饱和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 )
11.下列气体中,只适宜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 O2(B)
H2
(C) CO (D) CO2
( )
12. 下列物质中,不能跟氧化铜反应的是
(A) 氢气(B) 木炭
(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碳
( )
13. 要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少量CO,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 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B)
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把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木炭
(D)
把混合气体点燃
( )
14. 下列物质中,不能跟稀硫酸反应的是
(A) 铜(B) 氧化铁
(C) 氢氧化铜(D) 氯化钡
( )
15. 下列物质中,不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 二氧化碳(B)
硝酸
(C) 三氯化铁溶液(D) 硝酸钡溶液
( )
16.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CuO+H2O=Cu(OH)2
(B) Cu+2AgCl=2Ag+CuCl2
(C) 2Fe+6HCl=2FeCl3+3H2↑
(D) Ba(OH)2+CuCl2=BaCl2+Cu(OH)2↓
( )
17. 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稀盐酸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 紫色石蕊溶液(B) 无色酚酞溶液
(C)
碳酸钠溶液(D) 硝酸银溶液
( )
18. 为了从硝酸钾和氯化钠(少量)固体混合物中,提取出硝酸钾固体,可采用的分离方法是
(A) 加热溶解、过滤(B) 加热溶解、蒸发结晶
(C) 加热溶解、降温结晶(D)
加热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 )
19.把n克食盐溶于m克水中,刚好形成t℃时的饱和溶液,则t℃时食盐的溶解度为
(A)
(B) 克
(C) 克(D) %
( )
2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食盐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C) 20克硝酸钾溶解在100克水中形成饱和溶液,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克
(D) 0.05克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克水中即达饱和,则该物质叫微溶物质
( )
二、判断题:
21. 判断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是否准确
(1) H: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2) 2H:两个氢原子;
(3) 2H2:两个氢分子;( )
(4) Fe:一个铁离子( )
22. 写出下列物质用途所对应的性质
(1) 氢气充灌探空气球:密度小于空气( );
(2) 二氧化碳灭火:密度小于空气、不支持燃烧( );
(3)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碱性( )
23. 从原子分子的观点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
分子破裂、所含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由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 )
24.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它们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是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 )
25.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值来表示。

某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此溶液
的pH值( )7 (选填“〉”、或“=”、或“〈”)。

26. (1) CaCl2·6H2O的式量(分子量)= ( )
(2) 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 )
27. (1) 写出硫酸铵〔(NH4)2SO4〕的电离方程式:
( (NH4)2SO4=2NH+SO )( )
(2) 写出水通电所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