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常州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江苏省常州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江苏省常州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解答题 (共6题;共38分)1. (4分) (2016七下·中山期中) 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chóu chúzǎi gēlán yǔqiè ér bù sh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汉字无论是字形的演变,还是其中的文化意蕴,都(níng)________ 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

认识和(biàn)________ 析汉字,熟悉它们的内(hán)________ ,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继承优秀的文化基因和(hóng)________ 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3. (3分)(2017·回民模拟) 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②鸟鸣山更幽③泉和万籁声④风定花犹落⑤窗外见南山上联:①;下联:________;上联:________;下联:________4. (5分)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法国著名的幽默家贝尔纳有一天去一家饭店吃饭,对那里的服务员很不满意。

付帐时,他对饭店的经理说:“请拥抱我。

”“什么?”经理不解地问。

“请拥抱我。

”“到底是怎么回事?先生。

”“永别了!”贝尔纳说。

贝尔纳说“永别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5. (5分)《登飞来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夏日赏荷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找出下面选项中加画线相同的一项。

()A . 忽有大雨倾盆而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 . 观荷于湖边亭中于舅家见之C . 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林尽水源D . 实为花中仙子也武陵人捕鱼为业(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4)《爱莲说》中称莲为“花之君子”,本文赞荷为“花中仙子”,请在原文中找出描写天晴后为雨所洗的荷花的句子。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55分)7. (18分)(2017·襄阳模拟)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小题。

《生命的声音》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

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

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

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垃圾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

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

一会儿离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

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

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肢在皮肤上爬动。

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

真好听。

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

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

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

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

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

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

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

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1)整体把握,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2)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悚然一惊 ________; ________;百感交集变化原因:________(3)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8. (22分)阅读《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完成问题。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刘燕敏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

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母亲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

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母亲流下了泪。

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

他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

第二天上学时,他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初中了,又一次家长会。

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

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

直到结束,都没听到。

她有些不习惯。

临别,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母亲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

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

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

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

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本文以________为线索,通过对母亲三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塑造了一个________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2)“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3)文中母亲的语言质朴感人。

请从文中任选一处作简略的品味。

(4)(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完的话续写出来。

(5)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

9. (15分) (2016七上·扬州期中) 阅读叶轻驰的《怀抱太阳的月亮》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对于月亮,母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②母亲读过大学,在那个年代,算是少有的女知识分子。

文人爱月,女文人更爱月,这点在母亲的身上印证无遗。

从年轻时起,一到晚上,母亲喜欢坐在院子里,身边点一盏煤油灯,手捧一本书,在一地月光中静静地沉迷在书中的世界里。

③可后来,母亲终究没能圆自己的梦。

母亲的梦想,就是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中,教一群可爱的学生,每晚都能沐浴在山野中的月光中。

可毕业那年,外婆生了场大病,身体从此三天两头地出问题。

外公去世得早,外婆膝下仅有母亲这个独生女。

无奈,母亲放弃了梦想,回到城里教书,陪伴在外婆身边。

④一样的月亮,只是城里的月光少了些纯净,多了几许嘈杂。

对于母亲来说,这是她一直引以为憾的事。

⑤在那个时代,家家户户都是儿女成群,唯有母亲家里,竟只生了她一个。

可每次说起这事,外婆总带着骄傲的神情说,自己只生了一个,却比别人家的成群儿女都管用!确实,母亲至孝,将外婆照顾得无微不至。

⑥后来嫁给了父亲,母亲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父亲身体本来不好,在母亲的细心调养下,反倒日渐好了起来。

有一段时间,为了让父亲专心工作,母亲还请了长假,专门照顾父亲的生活。

后来,在母亲的支持下,父亲的工作渐渐出了成果。

别人家的老夫老妻三两天头吵架,可父亲和母亲生活了大半辈子,却不曾红过脸。

父亲不善言辞,可每次和旁人提及母亲,脸上总是难掩的幸福。

⑦再后来,有了姐姐和我,母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如那温柔的月光,照拂着我和姐姐的成长。

在那个物质并不丰裕的年代,每次单位发了东西,母亲总是先分出奶奶和外婆的那一份,然后是父亲和我们姐弟的。

轮到母亲时,往往便所剩无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