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句表意不明专项训练

病句表意不明专项训练

高考病句分项专练(五)——表意不明【症状概述】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

“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

(例题皆选自全国各考区历年高考题)(一)指代不明1、指示代词指代不明:【要点分析】前半部分采用“是……还是”“……或……”“有……也有……”等句式叙述了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后半部分如果采用“此、这、其、这方面”等指示代词来替代前面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就会让人弄不清这个代词到底指代的是哪种情况。

例如:(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解析】“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2)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解析】“此”指代不明,到底是指否定美国政府嘴上说说的做法,还是否定美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

(3)电影《英雄》上映以后,李冯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

【解析】“其”指代不明,容易让人误解为指代的是“李冯的同名小说”。

2、人称代词指代不明:【要点分析】人称代词“自己、他、她、它”的不恰当使用,会造成表意不清。

(1)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

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于引兵出战。

【解析】“他”指代不明,到底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解析】“自己”指代不明,到底是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清楚,应改为“我”。

(3)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

【解析】“他”指代不明,到底是谁对谁笑了?应把第二个“他”改为“小钱”。

(二)对象不明【要点分析】句子随意省略对象,让人产生歧义。

(1)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解析】“在医院工作”的行为对象,没有交代清楚。

到底是“他”在医院工作还是“他的女儿”在医院工作?(2)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解析】对象不明。

张原和老人,到底谁的手里提着提包?(3)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解析】“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的行为对象,没有交代清楚,应在“一来到…”前加“他们”或“他”。

(4)昨天在公交车站的站台上我发现了他。

【解析】在公交车站的站台上的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他”。

如果是“我”在站台上,句子可以改为“昨天我在公交车站的站台上发现了他”;如果是“他”在站台上,句子可以改为“昨天我发现了他在公交车站的站台上”。

(三)由多义词引起的歧义【要点分析】由于句中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使人对句子产生多种理解。

主要有两种情要点分析况:1、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作多种解读;(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解析】“看不上”的一种意思是“看不着(zháo)”;另一个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

(2)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解析】“摄”既可以理解成“自己动手拍摄”,也可以理解成“别人给她拍摄”。

(3)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解析】句中“批评的人”概念不明确,既可以指“文章所批评的人”,也可以指“批评他这篇文章的人”。

2、一个词语可以拆开作两个词用,作两种解读。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解析】“前去”既可以当一个动词用,相当于“前往”;也可以理解成两个词,相当于“本月15日前,去汇报”。

(2)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解析】“晚上”既可以理解成一个时间词,也可以理解成两个词语,相当于“晚一点儿上”。

(四)由多音字引起的歧义【要点分析】句子中某个字是多音的,那么在书面表达上时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上不一定出现)。

(1)到2000年底,小王还贷款一万元。

【解析】“还”读“hái”,是“仍”的意思,作副词处理;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作动词处理。

这样句子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2)这个人好说话。

【解析】上面句子的“好”字音既可分别读成“hǎo、hào”,表明“喜欢”或“平易近人”。

(五)、由词性不同引起的歧义【要点分析】句子中某个字词具备多种词性,使人对句子产生多种理解。

(1)我要炒肉丝,你把油拿来。

【解析】“要”是能愿动词,我要炒/肉丝;“要”是动词,我要/炒肉丝。

(2)这个粮店的大米保管没有问题。

【解析】“保管”既可以理解为名词,指仓库粮店的保藏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理解成动词,作“完全有把握,担保”解释。

(3)这辆车没有锁。

【解析】句子中“没有”既可以作否定动词,也可以作否定副词。

换句话说,句中的“锁”也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

(4)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解析】“和”理解成连词,表示“背着”两个人;“和”理解成介词“跟、同”,表示“背着”仅总经理一个人。

(六)由停顿不同引起的歧义【要点分析】说话或阅读时的停顿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

主要有五种情况:1、由于句子中缺乏必要的标点断开(1)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解析】缺少表停顿的标点,因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是一个人说,“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是两个人都要说。

(2)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解析】缺少表停顿的标点,因为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表示家里的人不相信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另一种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表示谁不相信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的人。

(3)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解析】缺少表停顿的标点,因为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别/送礼品送祝福。

”表示礼品和祝福都不要送;另一种是“别送礼品/送祝福。

”表示送祝福就好。

2、中心名词前有多个定语【要点分析】多个定语既可以同时修饰中心名词,也可以存在定语之间的相互修饰,这便造成了理解的歧义。

(1)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几个”、“学校”可以同时修饰“领导”,理解成“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几个”也可以修饰“学校”,理解成“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

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2)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解析】“各种”、“民族”可以同时修饰“体育比赛”,理解成“各种/民族体育比赛”;“各种”可以修饰“民族”,理解成“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

(3)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解析】“数百位”、“死难者”可以同时修饰“亲属”,理解成“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数百位”还可以修饰“死难者”,理解成“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

3、定语后边有多个中心名词【要点分析】当定语后边有多个并列的中心名词,或者有由“和”连接的多个中心名词时,会让人分不清定语是在修饰第一个中心名词,还是在修饰全部中心名词。

(1)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解析】定语与多个并列的中心名词之间的修饰关系不明确。

定语“180多家”是只修饰“医院”,还是包括“照相馆、出版社”,表明三个单位总共“180多家”?应改成“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180多家单位”。

(2)本市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杨凡和刘星一起到边疆地区去,参加扶持发展文化事业的志愿服务活动。

【解析】定语与由“和”连接的两个中心名词之间的修饰关系不明确。

定语“本市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只修饰“杨帆”,还是包括“刘星”,应改成“刘星和本市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杨凡”或“本市两位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杨凡和刘星”。

(3) 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

”【解析】定语与由“和”连接的两个中心名词之间的修饰关系不明确。

“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整个内容,有歧义。

4、由短语结构关系不同引发的歧义(1)咬死/猎人的狗。

【解析】本短语看作动宾结构,意思为“猎人的狗被咬死”;如看作偏正结构,意思为“狗咬死了猎人”。

5、由施事者不明引发的歧义(1)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解析】①可理解为: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已有准备的。

进攻者是以色列。

②可理解为: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已有准备的。

进攻者是巴勒斯坦。

因此按照①可写成:对以色列的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是早有准备的。

按照②可写成:对于以色列的进攻,巴勒斯坦是早有准备的。

(七)标点符号乱用、滥用引发的歧义(1)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解析】可分别改为“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或“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或“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逗号和顿号的标注不同,意义也不同。

(2)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解析】由于第二个逗号的存在,“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既可以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也可以指“索尼公司的产品”。

改法有多种,如果是对“索尼公司的产品”的描述,只需要去掉第二个逗号;如果是对“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的描述,则只需在“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的前面加“该产品”。

(3)收购站营业员因认真执行规定,对收购进来的有病猪肉,未按该站主任的意图,加盖“合格肉”图章,所以遭到迫害。

【解析】该句本意是:收购站营业员没有给有病猪肉加盖“合格肉”图章,违背了主任的意图,所以遭到迫害。

但却在“意图”后加上一个逗号,意思变成了:收购站营业员给有病猪肉加盖“合格肉”图章,违背了主任的意图,所以遭到迫害,意思恰好相反。

故根据句意的需要,若表示前者意思,则在“意图”后不加逗号,若表示后者意思,则可在“意图”后加逗号。

课后练习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审计局的同志几天来都在查阅紫阳分校基建部分账目。

B.申先生十年前来上海打拼,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