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左氏春秋对战争描写的特点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5000年的历史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短暂的统一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立的现象也随之出现。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兄弟相残、母子反目、诸侯相争,它是一个天下失去秩序的时期,但也是中华文化在形成,在定性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旧有的传统被颠覆,历史的中心在转移,新生的事物在萌芽。
两百多年的春秋史,大事迭起,英雄辈出,激荡着血与火,交织着新与旧。
回顾春秋这段历史,它在中华文明的坐标中,究竟有怎样的位置?我们又从何得知春秋这个乱世里所发生的一切?而左丘明所著的《左氏春秋》,给了我们部分的答案。
从社会生活的整体来说,战争是政治的集中体现,是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呈现为白热化的特殊形态,它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以军事争夺、武力兼并为主的春秋时代,战争就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
它们是历史的血的涂染。
《左传》以大量篇幅描写战争,冯李骅曾赞誉道:“左氏极工于叙战,长短各极其妙,……篇篇换局,各各争新。
•”(《左绣·读左卮言》)左丘明所著的《左氏春秋》并不是简单地记叙了春秋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而是为战争描写确定了一种基本的叙述模式:战争结果的预先告知,以预言的方式先期透露结局,然后展开对战争胜负原因的追究,包括着重分析战争的起因、集中叙述战争双方胜负的缘由以及礼义道德、政通人和等综合因素对战争的牵掣。
如此,战争过程就变得省略简洁,作者将重点落在交代与战争有
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或以战前的谋划、或以战后的说明替代战争过程,给予读者思考和反思。
《左氏春秋》对战争的描写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左传》对战争的描写有极高的故事性和完整性。
其对战争的结果在文中会做详尽的铺垫,使得战争双方的成功或失败都有理有据,毫不突兀,像一篇故事完整地向读者娓娓道来。
《左传》会对战争双方状况进行表现,如《城濮之战》中开篇充分说明了两国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国人才储备状况,显然晋文公与臣子齐心协力,意见一致。
文公虚心听从意见,先轸才华横溢。
而楚国君主与臣子意见不合,子玉更是为私利而失大义,心胸狭隘,没有远见。
以及两国的军队状况,楚国军队人数极少,子玉对战争的态度又稍显轻浮。
如“请与君之士戏。
”而晋车七百乘,士兵少长有礼,且晋国对战争极其重视毫不轻狂。
这些都为战争的结果做了铺垫。
同时最后还描写了战争的余波。
如《城濮之战》中子玉羞愤自杀,晋文公称霸中原且大喜,使得这场战争如故事般被完整讲诉。
第二,《左传》对战争的描写有一定的戏剧性和神秘性。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其叙述中常常伴有神秘因素,通过一些神谕或卜示来预测事件的结局,如《城濮之战》中子玉不肯献出美丽的饰冠给神而战败。
又如《殽之战》中借柩有声如牛而发动战争以及蹇叔对战争结果的预测:“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左传》记叙每战胜负必有预言或征兆,这些预兆有时是智者的言论,如蹇叔对战争结果的预测:“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和王孙满对秦军“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的评价;有时则是占卜、梦境、天象等的神秘暗示。
如“僖公十五年”秦晋韩之战,在“僖公十年”就有已故晋太子“敝于韩”的预言;“僖公十四年”又有晋卜偃“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的预言,战前又有秦卜徒父释卦之兆,晋惠公不从占卜之失。
在这些看似神秘的预兆之后,是晋惠公违礼、失义、背信之举。
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这种预言和神秘色彩让读者更加反思其中的缘由。
文中故事发展极具戏剧性,往往似在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如《殽之战》中出师时的蹇叔大哭,以及因释秦囚先轸发怒时的“不顾而唾”。
第三,《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具有道德和礼的色彩。
以《左传》中常出现的预兆为例,这些预兆大都有道德化倾向:符合礼义要求之事,常有吉兆,而悖于礼义之事,则常有凶兆。
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力量的强弱,更与政治的好坏、民心的向背与策略的得失有关,作者在叙写战事时往往以此为着眼点去取舍材料,谋篇布局。
即使写一些较小的战事,也能体现出这种深切用心。
如庄公十年叙齐鲁长勺之战,竟用几乎一半的篇幅详述战前准备,表现鲁国采纳曹刿的建议,取信于民;至于战斗过程,则着墨不多,只是交代鲁国一方的正确战术;最后又让曹刿对胜利原因作了总结。
这足以显示作者的用心,他希望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国家及臣民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
总之,《左传》在战争描写上有很大的艺术成就。
一能写出战争的始末,给人完整的印象。
二着眼与政治,能写出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作者能把每一战役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写战场交锋多用略笔﹐战争之起因﹑战前的策划及战后的影响则详写﹐把战争的胜负与参战国的政局﹑民心的向背﹑将帅的品格等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写出了某种历史的必然性。
桐城派古文家方苞说:“夫记事之文﹐成体者莫如《左传》。
”而《左传》的叙事成就更突出体现在战争描写方面。
书中出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很多著名战争都写得曲折完整,叙事富有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而非平铺直叙,更加精彩生动。
《经学通论·春秋》评论说:左氏叙事之工,文采之富,即以史论,亦当在司马迁、班固之上,不必依傍经书,可以独有千古。
走进《左传》,走进春秋时期,走进一个大倾斜、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去领悟当时动荡混乱的社会环境下各国的政治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