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求商的近似值教案

求商的近似值教案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9—42页。

教学目标:1.在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中感受近似数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2.掌握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截取商的近似数一般方法。

3.通过生活实例体会取商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值。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1.学生明确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法。

2.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值。

教具、学具:情境图、多媒体。

教学内容: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峡工程的很多信息,解决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除了三峡大坝之外,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水利工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谈话:观察情境图,通过表格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提出有关用除法解答的问题,如: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十三陵蓄能坝的多少倍?把其他学生提出的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课后再解决。

学习目标:1.在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中感受近似数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2.掌握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39页的内容,重点看红点后的内容,思考:(1)“红点”中商是如何取近似值的?采用的什么方法?(2)你能说一说计算小数除法时,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怎样的吗?(3) 你能总结出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5分钟后,看谁的收获最多。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分析问题(1)谈话: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这个问题。

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口答算式,师板书:185÷33谈话:该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呢?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当然也可以用笔算。

(2)将你的结果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有什么发现。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发现:(1)由于学生计算器不同,显示的小数部分位数可能不同,也有的计算器上显示字母E。

谈话:怎么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不同呢?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学生明确因为除不尽,小数部分有无数位,而计算器只显示小数部分的前几位。

(2)学生通过笔算发现小数部分数字总是“60、60”重复出现,发现此题不能除尽。

谈话:你们很善于观察,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求得结果。

(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小数除法不能除尽时,我们按实际情况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谈话:遇到商除不尽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

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呢?(可以请知道的同学讲一讲,有学生知道四舍五入法,要给予肯定。

)谈话: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保留整数,结果各应是多少?自己写一写,再和同位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师生共同板演竖式计算185÷33。

当商到小数点后面的第三位“6”时,提问:还要继续除下去吗?探讨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的解决方法。

生不同的想法:(1)我保留两位小数,就除到小数点后第三位,第三位是6,往前一位进1。

(2)我保留一位小数,就除到小数点后第二位,第二位是0,所以舍去。

(3)我保留整数,就除到小数点后第一位,第一位是6,往前一位进1。

4.小结如何求商的近似值?(1)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结合例题,可以让多名学生说出。

(2)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还可以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

5.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谈话:我们学过求积的近似值,同学们想一想它与求商的近似值异同点是什么?总结: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并且都要看要保留的那一位的后一位。

不同的是,取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而取积的近似值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的值以后再取近似值。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求商的近似值,遇到商除不尽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

你都学会了吗?快来检测一下吧!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填入下表: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3÷746.4÷1351.5÷29(2)计算并介绍好的方法(可能出现)。

①先除到百分位保留一位小数,再列式除到千分位,保留两位小数,以此类推。

②先除到百分位(第二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再在原式上继续往下除,保留两位小数以此类推。

③看最多保留三位小数,先直接除到万分位(第四位小数)然后再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进行保留。

(3)通过学生的方法介绍后,问学生认为哪一种方法,既快又简便,并说出为什么。

第③种方法简便,因为他从全局出发只列一个竖式,而且保留小数时,只要一位一位往下看,也不易出错。

2.第二题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18.9÷2.3 24.5÷0.65 7.8÷6.343÷13 5.41÷3.7 1.4÷0.453.第三题名称速度(千米/时)名称速度(千米/时)鳁鲸55 飞鱼65长须鲸50 鲨鱼40抹香鲸22 枪乌贼41旗鱼120 金乌贼26鱼箭130 短蛸15(1)箭鱼的速度约是鲨鱼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独立完成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这部分内容是求商的近似数。

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三峡大坝的场景,并以统计的形式介绍了我国部分大坝的高度情况。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除法问题,引入求商的近似数的学习。

作业:配套练习册第15页1(1)(2)题。

板书设计:求商的近似值保留两位小数:185÷33≈5.61保留一位小数:185÷33≈5.6保留整数:185÷33≈6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本课是学习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的知识后学习的,它是一节计算课,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本堂课从生活的“真实”入手,自然引入,还情景为生活的本来面貌,力求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融入生活,在生活的气息中体验感悟数学的美妙。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本节课有以下亮点:(1)巧对比,开启一扇慧门。

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它的知识基础是求一个数的近似值,以及小数除法。

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只要明确在求商的近似值时,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四舍五入即可。

因此新授时只要通过例题着重强调这个新点,然后再围绕新点进行练习就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目标,也就是所说的“以旧带新”。

要上好一节课并非易事,教师的每一句话,所出示的每一道例题都应该让学生有所体会、有所得,这就需要在课前细心的研读书中的每一个例题和练习,保证读懂它们的意图为止。

同时,只是读懂还不够,还要善于组织课堂的结构,能够使学生按照思维的过程进行学习,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要实行起来,还是需要平时的点滴积累。

(2)巧唤醒,点亮一盏心灯。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课堂上,教师在学生思考粗浅处牵一牵、引一引,引领学生去探索,能激发启迪学生的思维。

不仅唤醒了习题,让题目活起来,丰富起来,也唤醒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一道习题,尽情思考,得到多种知识。

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

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

(3)巧提问,掀起思考热情。

数学课堂是问题的课堂,本节课通过问题推进课堂的进程,促进学生深入探究。

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自学边思考,让学生随着问题边汇报边发现,边思考边小结,练习后再深入。

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思维不断条理化和深化。

2.使用建议: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要结合课改,挖掘教材,合理、科学的利用教材,全面贯彻课改精神,实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上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而努力教学。

3.需要破解的问题:在读题中理解题意,渗透思想教育。

例题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的开放问题,引导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