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加速度》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
1.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半径之比为3∶4,在相同的时间里甲转过60圈,乙转过45圈,则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A. 3∶4
B. 4∶3
C. 4∶9
D. 9∶4
2.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向心加速度越大,物体速率变化越快
B.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轨道半径成反比
C.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D.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恒量
3.一物体以4 m/s的线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周期为2 s。
则该物体在运动过程的任一时刻,速度变化率的大小为( )
A. 2 m/s2
B. 4 m/s
C. 0
D. 4π m/s2
4.在下图中,A.B为咬合传动的两齿轮,R A=2R B,则A.B两轮边缘上两点的( )
A. 角速度之比为2∶1
B. 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2
C. 周期之比为1∶2
D. 转速之比为2∶1
5.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上各点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以()
A. 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线速度
B. 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角速度
C. 地球表面各处具有相同大小的向心加速度
D. 地球表面各处的向心加速度方向都指向地球球心
6.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向心加速度越大,物体速率变化越快
B.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轨道半径成反比
C.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D.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恒量
7.如图所示,两轮用皮带传动,皮带不打滑.图中有 A. B. C三点,这三点所在处半径r a >r b=r c,则这三点的向心加速度a a、a b、a c关系是()
A.aa=ab=ac
B.ac>aa>ab
C.ac<aa<ab
D.ac=ab>aa
8.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初速度为v 1,方向向东,经一段时间后速度变为v 2,方向向西,其速度变化量为Δv,v 1、v 2、Δv这三个量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矢量图表示,在图6-6-3的四个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关于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描述的是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B. 它描述的是线速度的大小变化的快慢
C. 它描述的是角速度变化的快慢
D.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10.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的针尖都在做圆周运动,它们的角速度之比是___________,如果三针的长度的比是2∶3∶3.那么,三针尖的线速度的比是___________,向心加速度的比是____________.
11.如图所示,甲是一个半径为r的固定在转轴上的轮子,乙是一个支撑起来的中空的轮环,内半径为2r,外半径为3r,甲带动乙转动,接触处不打滑.当甲的角速度为ω时,轮环外壁N点的线速度是_______________,轮环外壁N点的向心加速度是__________.
12.一质点以速度v做匀速圆周运动,某时刻经过A点,试分别求出过A点转过60°、90°、180°后速度改变量是多少?
13.如图所示,摩擦轮A和B通过中介轮C进行传动,A为主动轮,A的半径为20 cm,B的半径为10 cm,A、B两轮边缘上的点角速度之比为______;向心加速度之比为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4.一质点沿着半径r=1 m的圆周以n=2 r/s的转速匀速转动,如图所示.试求:
(1)从A点开始计时,经过s的时间质点速度的变化;
(2)质点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15.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自同一水平线上同时开始运动,甲沿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半径为R;乙做自由落体运动,当乙下落至A点时,甲恰好第一次运动到最高点B,求甲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答案】
1. B
2. C
3. D
4. B
5. B
6. C
7. C
8. C
9. A
10. 1∶12∶720 1∶18∶1 080 1∶216∶777 600
111.5ω0.75ω2r
12. v;;2v
13. 1∶2 1∶2
14. (1)Δv= π m/s 方向与OA连线成45°角指向圆心O (2)a=16π 2
15.π 2g
【解析】
1.根据公式a=ω2r及知,,而T甲=,T乙=,
所以== ,B项正确。
2.向心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由于它总与速度方向垂直,所以不改变速度的
大小,只反映速度方向的变化快慢,A错误。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 n=或a n=ω 2r,当v一定时,a n与r成反比;当ω一定时,a n与r成正比,可见a n与r的比例关系是有条件的,故B错误。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因此它的方向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向心加速度不是恒量,故匀速圆周运动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应是变加速运动,故C正确,D错误。
3.速度的变化率就是物体的加速度,因为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速度的变化率就是物体
的向心加速度。
由a=,a=可得a=4π m/s 2。
4.根据两轮边缘线速度相等,由v=rω得,角速度之比为ω A∶ωB=v A r B∶v B r A=1∶2,故A错;由a=得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 A∶a B=r B∶r A=1∶2,故B对;
由T=得周期之比为T A∶T B=r A v B∶r B v A=2∶1,故C错;由n=得转速之比为n A∶n B=ω A∶ωB=1∶2,故D错。
5.因为地球绕地轴自转,地球上各点虽有相同的角速度,但因地球上各点到地轴的距离不同,各点转动半径不同,故v=ωr不同,A错,B对.而a=ω 2r,故a不同,C错。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都指向各点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即相应圆平面与地轴的交点,而非地心,故D错。
6.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向心加速度只反映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不反映速
率的变化.选项A错误.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可用a= 或a=ω 2r表示,当v一定时,a与r 成反比,当ω一定时,a与r成正比,可见a与r的比例关系是有条件的,故选项B中的说法是错误的.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线速度方向垂直,在圆周运动中始终指向圆心,方向在不断地变化,不是恒量,故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应是变加速运动,故C正确D 错误。
7.本题考查皮带转动装置中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在本题图中,A、B两点都在皮带上,
线速度相等,即v a=v b,又因为r a>r b,a= ,所以可得到:a a<a b;又因为B、C 在同一个轮子上,同一个轮子上的点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因为r a>r c,ω a=ωc,所以a c <a a,综上所述,A、B、C三点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a c<a a<a b.
8.略
9.略
10.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2×3 600 s,3 600 s,60 s,所
以时针、分针和秒针的周期之比为720∶12∶1,根据ω= 得它们的角速度之比是1∶12∶720;由v=ωr得它们的线速度的比是1∶18∶1 080;再由a=ω 2r得它们的向心加速度的比是1∶216∶777 600。
11.甲、乙两轮接触处不打滑;接触处线速度相同,甲轮边缘的线速度v=ωr,则乙轮环内
径2r的圆周上各点线速度也为v 乙(内)=ωr,其角速度ω′= =0.5ω,乙轮环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则N点的线速度v N=ω·3r=1.5ω
a= =0.75ω 2r。
12.设质点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作出质点速度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如图甲所示,末速度与初速度夹角60°,而速度大小不变,所以,末速度、初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组成等边三角形,即Δv=v。
如图乙所示,末速度与初速度夹角90°,所以速度变化量为Δv= .
如图丙所示,末速度与初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速度变化量为Δv=2v,方向与末速度方向相同。
13.由题意知,A、B、C三轮边缘上的点的线速度相等,所以v=r Aω A=r Bω B
故,又a=vω∝ω,。
14.求出s的时间连接质点的半径转过的角度为,求出质点在A点和s末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然后由矢量减法作出矢量三角形,明确边角关系,解三角形求得Δv的大小和
方向,根据a n= 或a n=ω 2r即可求出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15.若设乙下落到A点所用时间为t,则t=
这段时间内甲运动了T,即
T=
又由于a=Rω 2=R 解得a=π 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