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第五章
弱点一机会(W0)组合
(2)弱点一机会(W0)组合。
组织已经鉴别出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发展机会, 但同时组织本身又存在着限制利用这些机会 的弱点。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应遵循的策略原则是, 通过外在的方式来弥补组织的弱点以最大限 度地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 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实际上就将机会让给 了竞争对手。
理性模式的主要操作方式
分析环境; 认识机会、问题与威胁; 根据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制定目标; 将企业目标分解到企业的各部门中去; 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策略; 制定评估业绩的标准。
理性模式的主要缺点
制定的规划偏重于静态,需要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动态调整; 需要有经验参照,所以适应成熟的行业; 事实上,这种方法使用得最多,原因在于: 它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方针;便于内部 的沟通与协调;为评估业绩提供了一个标 准。
创建战略议题的途径
布赖森认为有四种创建战略议题的途径: 直接法、间接法、目标法和成功远景法。 他认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特别适用于公共 部门。
第三节 麦肯锡多因素分析
麦肯锡多因素分析即行业吸引力—竞争 能力分析法是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与麦 肯锡咨询公司共同发展起来的。
根据行业吸引力和经营单位的竞争能力,它 也用矩阵来定出各经营单位在总体经营组合 中的位置,据此来制定出不同的战略。 GE-麦肯锡矩阵也可用来进行组织的战略评 价。
过程模式的操作方式和缺点
主要操作方式是:
按理性方法制定出战略规划; 根据实际经营过程发生的新情况不断调整战略经营 规划。 战略规划的实施者可能没有能力说明正在发生的情 况,或者也不愿意说明正在发生的情况,前者与实 施者的能力有关,后者与实施者的利益有关; 由于环境在不断变化,就需要不断调整战略规划, 这样做有时也会造成混乱,即失去明确的稳定的指 导方针与评价标准。
这种模式的缺点:
行动模式
这种模式暗含的前提是:未来是不确定的, 是难以预测的;行动中的情况更加重要。 主要操作方式是:在掌握有关信息基础上, 及时抓住机会,确立目标,采取行动。 这种模式有两方面的显著优点:一是它告诉 我们行动的重要性,要注意反应速度,不要 为传统的理论所束缚,应采用权变的处事态 度;二是它适合新事物、新产业、新企业、 新产品的开拓发展。
理性模式 过程模式 行动模式
理性模式的观点
这种模式认为,战略是通过对不确定性环境的分析与 对组织资源能被充分用于确定环境的程度评价而形成 的。 这种模式的要点是:
通过综合性分析,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可以被减少; 根据组织运行,这样的分析将产生因果关系的解释; 可以建立清楚的目标——允许可计量的战略选择评价——创 建决策制定与实施的组织单位; 战略规划根据一系列战略选择而考虑得出; 战略选择可通过分析确定组织目标的“事实”来评价; 战略实施步骤是紧跟着战略选择的; 战略规划是高层管理人员的事情,其它管理人员或服务于这 些决策,或实施这些决策; 战略规划是长时间跨度的计划。
战略规划的结果是形成组织的战略计划。 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战略计划包括四个 方面的内容:
战略范围:规划本组织与社会环境因素之间 发生作用的范围,即说明要达到哪一方面的 目标; 资源部署:要阐明如何配置资源; 战略应该说明对自身的机会和威胁; 最佳协调作用:在战略范围内,要使资源部 署与竞争优势相协调。
(4) 长处一机会( S0) 组合。这是一种最 理想的组合,任何组织都希望凭借企业 的长处和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环 境所提供的多种发展机会。
一种组合多种匹配
需要指出的是,在任何一种组合内可能 会发现有多种因素,它们之间形成多种 错综复杂的组合,而这些组合又成为战 略选择的基础。以长处一机会(S0)组合 为例,可能鉴别出有10条长处和10个机 会,这样它们之间形成了多种匹配关系 “+”代表匹配关系明显,“0”代表匹配 关系弱。
竞争能力
经营单位所具备的竞 争能力按大小也分为 高、中、低三等,所 评价的因素包括:
长处一威胁(ST)组合
(3)长处一威胁(ST)组合。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应巧妙地利用自身的长 处来对付外部环境中的威胁,其目的是发挥 优势而减低威胁。 但这并非意味着一个强大的组织,必须以其 自身的实力来正面地回击外部环境中的威胁, 合适的策略应当是慎重而有限度地利用组织 的优势。
长处一机会(S0)组合
战略议题含义
巴可夫将议题定义为:组织内部或外部出现的 趋势或事件,这些趋势或事件极大地影响了组 织达到其未来理想的能力。议题可以是组织内 部的,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或者两者兼有。 议题为寻找战略回应方式划定了范围。 布赖森认为,战略议题的优点是:将注意力集 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将注意力集中在议题 上而不是问题上;对议题的识别通常能创建一 种有利于促进组织变革的张力;战略议题识别 应提供关于如何解决识别议题的有用线索。战来自规划过程
进行SWOT分析。SWOT分析的主要目的 是提供组织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对外 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做出最好的回应。 确认组织所面临的战略议题。列举战略 议题的清单,并优先顺序排列。 战略选择。在综合分析各种可能战略基 础上,做出适合组织发展的使命,具有 可能性和可行性的选择。
战略管理的三种模式
明茨伯格的战略规划定义
战略规划是组织在分析和解读环境的基 础上,产生组织战略的过程。战略规划 是一个一体化决策系统产生并发出连贯 协调结果的正规化程序。战略规划的目 的在于识别环境对组织的挑战,并指导 组织对此做出反应,以获取更长期的竞 争优势。
Annabel Beerel的战略规划定义
战略规划是为解释组织环境而设计的一 个正式过程,其目的在于识别组织的适 应性挑战并指导组织做出反应,从而使 更长期的竞争优势达到最大化;战略应 负责正式而明确地识别新的现实,并且 识别新的现实所提出的适应性挑战,战 略规划通常帮助组织重新构造它的种种 假设以及重新界定其关系链和强调自组 织能力。
SWOT分析矩阵
SWOT 分析矩阵是进行组织外部环境和 内部条件分析,从而寻找二者最佳可行 战略组合的一种分析工具。
S代表组织的"长处"或"优势"(Strengths); W是组织的"弱点"或"劣势"(Weaknesses); O 代 表 外 部 环 境 中 存 在 的 " 机 会 "(Opportunities); T为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威胁"(Threats)。
SWOT分析步骤
1 、进行组织外部环境分析,列出对于组织来 说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发展机会(0)和威胁(T)。 2 、进行组织内部环境分析,列出组织目前所 具有的长处(S)和弱点(W)。 3、绘制SWOT矩阵。有四个象限或四种SWOT 组合。它们分别是长处一机会(SO)组合;长 处一威胁(WT)组合;弱点一机会(WO)组合;弱点 一威胁(WT)组合。 4、进行组合分析
SWOT组合类型
S内部优势 外部机会O 外部威胁T SO战略 (增长性战略) W内部劣势 WO战略 (扭转型战略)
ST战略 WT战略 (多种经营战略) (防御型战略)
问题议程
问题议程也叫议题议程,是战略规划过 程的关键。问题议程涉及组织将要做什 么,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做,何时做, 何处做以及由谁做的问题(6W)。
战略规划对公共部门管理的益处
有利于公共部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对 目前及未来的几年中所面临的挑战; 应对组织外部越来越不确定的和相互联 系的环境因素; 寻求实施上级命令和完成使命的方法; 构建公共部门必须解释的战略议题; 找到解释和解决这些议题的途径
第二节 SWOT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看,战略乃是将组织内部 资源因素造成的优势和劣势与外部环境 因素造成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合理的、有 效的匹配。SWOT就是战略管理中广泛使 用的一种方法。
战略规划过程
发展初步认识。目的在于取得主要决策者对战略 规划行为的共识,如战略规划的价值,需要介入 的单位和人员,特定的步骤以及方法等。 确定组织法规及使命。使命乃组织存在的目的, 而战略规划的主要工作就在于明确组织的使命及 其价值。规划者要在利害关系人分析的基础上, 明确组织的使命,回答如下问题:我们的角色是 什么?我们所要满足的社会及政治需要是什么? 我们如何行动去满足这些需求?我们应该如何回 应利害关系人?我们的主要价值是什么?我们不 同于其他组织的条件是什么?
过程模式的观点
过程模式也称为适应性模式或渐进模式。其要 点是:
战略规划典型地按照逐步演变的步骤发展; 问题开始很可能处于单个与定性的水平上,企业行 为很可能发生在相关问题的引发之后; 问题的诊断类型典型地表现为非正式的、口头的、 重复的、说明的并以征求与商讨为特征; 管理者有一种根据过去事件与经验来判断问题与寻 找解决办法的倾向; 战略可被当作是调和相冲突的权力集团竞争资源的 折衷结果; 目标很可能是不清晰的、迷茫的或后合理化的
布赖森的战略规划定义
战略规划是一种为确定基本决策和行动 的训练有素的努力。这些决策和行动影 响和指导组织该是什么样的,它应该做 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战略规划是 由一套用以帮助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完成 其组织任务的概念、过程以及工具组成
德鲁克的战略规划定义
战略规划不是魔术箱,不可能从左边输入一些 东西,从右边就会生成战略; 战略规划也不是预测,因为企业的目的是改变 世界。战略规划之所以重要,正因为我们不能 预测; 战略规划不是做未来的决策,而是为未来做现 在的决策。战略规划只是一种思考的工具,思 考为了取得未来的结果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战略规划不是要消除风险,而是要承担应该承 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