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分解论点的方法如果说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脊柱的话,那么,分论点则是议论文的骨架、躯体。
它直接影响到文章的思路是否清晰,内容是否深刻,说理是否透彻,结构是否合理,是决定文章最终成败的关键。
分解中心论点的方法大致有:(1)层面剖析法。
层面剖析是指从各个角度或层面对中心论点加以剖析,形成二至三个并列关系的分论点。
如“应当做好小事情”这个中心论点,用层面剖析法就可分解出三个分论点:①小事情也很重要;②做好小事情是做好大事情的基础;③做好小事情是社会的需要。
(2)纵深开掘法。
这里的“纵深”是指分解中心论点时,不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而是层层推进,一层深似一层。
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中心论点,就可以分解成: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社会不成社会;③没有规矩,国将不国。
(3)先分后总法。
有的中心论点由两部分构成,而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着递进关系。
对这种中心论点的分解,既应该注意到兼顾二者,即“先分”,更必须注意到它们的递进关系,即“后总”,否则,论述将会造成顾此失彼的尴尬。
如“既重知识,更重能力”这个中心论点,可分解成:①知识是能力产生的温床,要重视;②能力是知识融汇贯通的升华,更应重视;③知识和能力是互相作用的。
知识可以增强人的能力,能力可以使人更多更快地获取知识。
(4)正反对照法。
“正”指的是从正面说理,“反”指的是假如不能“正”而产生的一种情景或结果。
如“人人都应遵守交通规则”这个中心论点,可分解为“遵守交通规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面)和“不遵守交通规则将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反面)这样两个分论点。
(5)概念分析法。
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如“说‘面子’”,有篇文章论证的中心是“维护国家人民尊严的‘面子’不可丢,太看重个人‘面子’的思想不可留”。
要论述这个中心,必须分两层来说:一是强调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二是强调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虚荣。
这就是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来的两个分论点。
(6)因果分析法。
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
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可以先提问一下,为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可以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
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7)辩证分析法。
它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分析,②对中心论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正反对照分析,如要证明“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论:a、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b、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闭门造车,就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样正反对照,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一分为二地分析,如要论证“成才的关键不在于逆境”,便应该一分为二地分析:a、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b、并非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
这两个论点看似矛盾,但都统一在“逆境能否出人才”的总论点之下。
(8)条件分析法。
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
如要论证“争做跨世纪的接班人”,对于这个题目就可以采用条件分析的方法,先设想一下,“要做跨世纪的接班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样就可以得到下列三个分论点:①要有报效祖国的决心,②要有过硬的本领,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分解论点有两点必须注意:其一,所分解的分论点之和必须全等于中心论点。
如果分论点之和大于中心论点,那多出的部分就是超出中心论点之外,是所谓“跑题”的部分,如果分论点之和小于中心论点,那么就是论证不充分,没有到位。
其二,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可交叉或包含。
比如,《生命的价值》一文的主要结构:能够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不息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中心论点):分论点一:活着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是生命有无价值的分水岭。
分论点二: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是临危不苟,舍生取义,还是奴颜婢膝,畏死偷生,这是检验生命有无价值的又一重要标尺。
分论点三:死后还能以他创造的一切继续为人民服务,这等于生命在延续,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生命的运动只有三种形式:①活着的时候,②由生转换为死的一瞬间,③肉体已经死亡但精神永存。
三种形式之间绝对是并列关系,没有交叉和包含。
设想分论点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乱不清,那就是写作文时思维混乱,没有想得很清楚而造成的。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一、并列分解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
历来我们都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释清楚,可以择取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
1.并列分解“是什么”,主要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是什么”有两个方面,一是就其内涵而言,一是就其外延而述。
分解“是什么”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内涵角度。
如话题“自嘲”可以这样分解: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二是外延角度。
如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就从外延展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2.并列分解“为什么”, 主要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
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中心论点的成立。
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例1《说安》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
①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
②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③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
例2总论点:我们的生活需要微笑。
分论点:①微笑,它润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它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②微笑,它是人心中乐观态度的映射,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③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它能避免悲剧与灾难的发生。
例3总论点: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分论点:①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能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
②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能给人以自信,激起人们前进的火花。
③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昭示人们拥抱明天的太阳,战胜与自己对抗的一切。
3.并列分解“怎么样”、怎么办,主要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
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例1.《谈意气》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
①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
②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
③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
例2.笑对人生①我们笑对人生,需要潇洒回首,告别昨日的忧伤。
②我们笑对人生,需要我们振作精神,接受新的挑战。
③我们笑对人生,需要我们有虚心的心态面对他人的成功。
例3.学会欣赏别人①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②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③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例4.去恶从善①去恶从善应从小事做起。
②去恶从善应有明确的是非观。
③去恶从善需要足够的勇气。
二、递进分解1.按议论步骤递进议论文一般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来写作,这其实就是一种递进关系,环环相扣,逐步解决议论文的三个问题。
虽然可以集中笔力写清楚任一方面,但也可以三个方面都作全面详细的写作。
还以话题“人生的加减法”为例,可以这样分解:①是什么: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减一点人工合成的矫揉造作。
②为什么:因为物欲横流社会需要抵制诱惑,坚守真实的自我,拒绝庸俗,追慕崇高。
③怎么样:既要有出世的隐逸,又要有入世的积极。
2.按论点内涵递进这是就论点的内涵方面而言,论点内涵本身呈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从表面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如:话题“问”,一位考生以“问——打开真理之门”为论点,然后分解为三个分论点:①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问的基础;②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是问的发展;③会问,才能真正发现真理,是问的目的。
文章从文“问”的三个方面“好问、敢问、会问”层层递进展开,由基础到发展到目的逐层深入的解开“问”的道理,论证严谨有力。
三、辩证分解辩证分解需要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即既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透过事物的本质看到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缺点,即事物的反面,防止“一叶障目”或“过犹不及”,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方能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可以是分论点的对比展开。
如作文《说“安”》可以分解为:①我们喜欢安,渴望安;②我们又要提防安,不要以为一晌贪安而蒙蔽了双眼;③人生、国家定要将“安”字慎选。
也可以是分论点内部辩证分析。
一篇《忘记什么,铭记什么》是这样分解的:①忘记等待时的付出,铭记了过程的快乐;②忘记工作的卑微,铭记奉献的伟大;③忘记荣华富贵,铭记那份职责;④忘记了寒冷与黑暗,铭记了那份温暖。
掌握了以上分解方式,应该来说,写作既能集中阐述中心论点,彻底防止了走题现象,又能充分的调动思维,向深度与广度推进,使文章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