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寓言童话阅读指导之令狐文艳创作

寓言童话阅读指导之令狐文艳创作

教学目标:1、令狐文艳2、掌握寓言童话的阅读方法3、培养鉴赏阅读寓言童话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寓言童话的阅读方法教学难点:培养鉴赏阅读寓言童话的能力本章知识网络:知识点:寓言故事阅读寓言,就是“寓意于言”,在具体的故事里寄托一些话,这些话是在讲某些兜里或教训的。

一般说来,寓言的内容都是虚拟的,篇幅比较短小。

阅读寓言,就是要准确地理解语意。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寻求突破!1、把握故事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道理两部分。

所以,首先要把寓言当做故事去读,弄清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时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只有弄清了故事的情节,你才可以从故事中读出道理来。

比如《揠苗助长》,故事的起因是“一个人一心盼着子自己的禾苗快快长高”,“经过是“他走下田去,把地里的禾苗拔高了一些”,结果是他儿子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很显然,这个人是好心办坏事,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寓言所要表达的道理。

再如《蚊子和狮子》,它的故事情节应该有两个部分:蚊子打败了狮子,蚊子被蜘蛛网粘住。

究其原因,原来是蚊子打败了狮子后太高兴了以致得意忘形。

这样,故事的寓意就显而易见了。

2、体悟情感寓言的创作宗旨无非是要歌颂真善美,批评和揭露假恶丑。

所以在寓言故事中,作者所造的一些形象都要善恶分明,非常鲜明地表达着作者的爱憎感情。

而且形象中的正义与邪恶、好与坏常常对照地出现。

我们在阅读时就可以从主要人物的品行入手,来领悟其思想内涵,了解作者的情感取向。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描写了赫尔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着意刻画赫尔墨斯的三次问话的不同语气、不同神态。

很显然,对这样的爱慕虚荣的人,作者是持讽刺态度的。

体悟了这一天,再概括寓意就不是难事了。

3、领会寓意语言这种文体是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表现深刻的道理,以达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的。

我们再阅读时要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含义。

要抓住文中那些意味深长的,能表明作者观点和意向的关键语句,通过认真阅读、反复品味,来体会作者在故事中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捕捉到作者的思想的火花。

如《塞翁失马》中反复出现的语句“此何遽不为福乎”“此何遽不为祸乎”就是我们理解寓意的关键点,它告诉我们福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当然,有时候对一则寓言的寓意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每个读者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去体会。

例如读《滥竽充数》这一则故事,我们可以从听竽者的角度说要认真细致地对待事情,不要给滥竽充数者以可乘之机;也可以从吹竽者的角度说要有真才实学,不要浑水摸鱼。

4、品析美点寓言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除了它动人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生哲理之外,更因为它灵活多样的表达技巧。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样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等等,都能使文章更具魅力。

所以对寓言的阅读理解还必须注重语言的赏析、品味,而这些或生动活泼或诙谐幽默或朴实清新的语言常常也是能够体现作者的表达意图的。

如《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中,对蚊子两次“吹着喇叭”以及“唱着凯歌”的描写,就是理解文章寓意的突破点。

蚊子“吹着喇叭”向狮子“冲过去”,是因为它了解狮子的缺点,确定了自己的攻击方案,是充满自信的;战胜狮子吼的“吹着喇叭”是骄傲的、得意忘形的,也正是骄傲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这样品析过语言,寓意也就出来了。

5、联系生活除了理解寓言的寓意,还要根据寓言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

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结构单一,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写法,所以它的层次很清楚。

它经常使用拟人、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像《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虽然写的是动物,但是批评的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再如读了《滥竽充数》这篇故事后,我们应当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滥竽充数这样的人和事呢?我们应该去识别和揭露他们,不让那些投机者们浑水摸鱼去危害社会!【典型例题讲练】三月和牧羊人(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文从前,有个牧羊人,他放的羊比海滩上的沙子还多。

虽然他有这么一大群羊,但他总是提心吊胆的,生怕死掉一只。

冬季很漫长,牧羊人所做的就是乞求各个月:“十二月啊,您发发慈悲吧!一月啊,您可不要把我的羊冻死!二月啊,您的大恩大德我永远不忘!”这几个月都停下来听牧羊人的乞求。

牧羊人的乞求就像所有的表示敬意的行为一样,令他们感动,他们便满足了他。

整个冬天既没有刮风下雨,也没有冰雹,更没有流行任何疾病,羊群在整个冬天里继续吃草,甚至连一次感冒也没得过。

接着到了三月。

三月的脾气很坏,不过一切过得都还算顺利。

到了三月的最后一天,牧羊人不再担心害怕了,因为眼看就是四月了,春天就要来了。

牧羊人觉得他的羊安全了,就收回了原先那种恳求的语调,换上一副嘲弄的嘴脸,自吹自擂起来:“三月啊三月,你自以为是羊群的大害,可是现在谁还怕你呢!我才不怕你呢!春天到了,你不能把我怎么样啦!你赶紧从这里滚开吧!去你该去的地方。

”听到这个忘恩负义的牧羊人竟敢如此说话,三月气得就好像鼻子上跳上了苍蝇。

他气鼓鼓地跑到他兄弟四月那里,说:“噢,四月,我的兄弟,请你借三天给我,我要惩罚那个牧羊人,让他感到后悔。

”四月很喜欢自己的兄弟三月,就借了三天给他。

三月立刻到各处召来了狂风暴雨,还召来了瘟疫,把这些全都散布到羊群中。

第一天,公羊和绵羊都生病死了,牧羊人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第二天,羊羔也都病死了。

第三天,一只活的羊也没有了。

牧羊人只剩下自己的一双眼睛,好哀哭自己的命运。

美点欣赏:美点之一:鲜明的对比。

牧羊人前后两幅嘴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冬季提心吊胆,可怜巴巴地乞求;春季来临时就换上了一副嘲弄的嘴脸。

嘴脸的变化,也带来了结局的巨大变化:比海滩上沙子还多的羊死得一只也不剩了。

巨大的情节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忘恩负义的人没有好报。

美点之二:生动的语言。

文中牧羊人的忘恩负义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出来的。

第一处是牧羊人的乞求,看起来可怜而又真诚,信誓旦旦地说“你的大恩大德永远不忘!”第二处是牧羊人的嘲弄,腻味春季将来便无所顾忌,将自己许下的诺言忘到脑后。

反而太高抬高自己,嘲弄三月。

也用感叹号把他的无赖表现得淋漓尽致。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说“他放的羊比海滩的沙子还多”?(体会寓言的手法)2、牧羊人的两处语言都用感叹号,你能品读其不同的情感吗?(品读人物语言)3、牧羊人的乞求为什么得到准许?这寓示着什么?(理解文章价值取向)4、说说结尾的妙处。

(理解写作技法)5、本文的寓意是什么?(理解文章主旨)童话阅读指导童话是一种以幻想、夸张、拟人为表现特征的儿童文学样式。

阅读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童话的三要素入手幻想作为童话的基本特征,是与童话的某些艺术要素联结在一起的,扼要地说,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这就是夸张性、象征性和逻辑性。

童话的夸张不同于一般艺术的夸张,它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的、强烈的夸张。

如《花儿精灵的舞会》中花儿精灵们美妙多姿是舞会;《小个子洛普》中的智慧、勇气可以随便下载,为人所用等,都带有极强的夸张性。

通过夸张,使想象更丰富,形象更突出。

童话的幻想无论如何新奇,它的主人公不论是飞禽走兽,或是草木鱼虫,这些“主人公”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象征人类社会的某些生活现实。

如《玉米老公公》中的玉米老公公实际上就是一个善良、和气,具有奉献精神的老人形象。

因此在阅读童话时,我们要从童话中的人物活动及它所构成的故事情节去把握它的象征性。

童话的幻想虽然是异想天开的,但童话作者在写飞禽走兽、草木鱼虫的时候,一定要符合飞禽走兽、草木鱼虫的生活逻辑。

如《玉米老公公》就这样描写玉米老公公的形象:玉米老公公穿着一身玉色的长袍子,长着长长的红胡子,是个顶善良、顶和气的老头儿;在橘黄色的灯光下,玉米老公公解开身上的长袍,露出满身珠宝。

这些生动的情景,都是符合生活真实的,童话之所以把动植物及其他非生物写的符合它们的本来面目,不是为了科学的目的,而是使童话的幻想更合乎逻辑,它的象征性更逼真,它的夸张也更有基础。

2、从童话的人物形象入手童话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童话形象和童话故事情节表达出来的。

童话形象是整个作品的核心,如果没有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就无法把作品的基本思想生动有力地传达给读者。

宇宙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人格化”,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思想性格的人物出现在童话中。

如《树精尼卡》中的尼卡,因自己模样丑怪产生了很强的自卑心理,他害怕别人笑话他,所以从来都不敢交朋友。

可他又害怕孤独寂寞,也想和别人交朋友。

在蓝巫师的指点下,他因帮助风信子精灵而得到了别的精灵的信任,也获得了友谊与快乐。

因他善良的本性,他由自卑而变得自信,由孤独寂寞变得开朗快乐。

他虽是一个树精,却同样有着人类的思想性格。

3、从童话的表现方法入手童话的幻想是通过童话特具的某些艺术手法表现出来。

这些艺术手法主要是夸张、象征、拟人、反复、对照等。

正如贺宜所言:“所有的童话,都是按着主题思想和体裁的要求,来分别运用不同表现手法的。

”如让树开口说话、花儿精灵举办精彩的误会、树精尼卡去帮助别人等,就是运用了拟人手法,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予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从而来表现主题。

又如《小个子洛普》中的洛普能讲将勇气下载,为己所用等,都具有强烈的夸张色彩。

正是因为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才使小个子洛普懂得了勇气的真正意义。

重点例题:忧伤的青蛙从前,在一棵大柳树下,有一个美丽的池塘。

池塘的周围尽是漂亮的花朵,每当微风吹过,花朵就伴着翩翩起舞的垂柳,把芬芳撒遍整个池塘。

许多动物都生活在池塘周围,而我们故事的主角,一只名叫托德的青蛙,就是其中一员。

托德从小就在这个池塘里生活,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托德是一只善良而快乐的小蝌蚪,所有的动物都喜欢他。

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托德一天天地长大了。

但是有一天,一切都改变了。

那是临近春天的一天,托德从漫长的冬眠中苏醒了。

他非常兴奋,因为他知道自己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毛毛虫变成漂亮的蝴蝶那样——这还是他从池塘里最年长的鱼吉托那里打听来的。

他迫不及待地跳到了池塘里的荷叶上,心怦怦直跳,去看水中的自己。

“不!”看到水中的自己,托德痛苦地喊了起来,“哪里来的丑八怪!”接着,他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又喊了起来:“天哪!好难听的声音啊!”从这天开始,托德变得非常忧伤,他经常坐在花荫下哭泣。

他的朋友们都非常担心,想让他再快活起来,但是没有成功。

一天晚上,月亮很圆,所有的动物都睡着了,托德却因心情低落而睡不着。

他从内心深处感到沮丧,不禁呱呱叫了起来。

那天正好有一家人在池塘附近野餐,这会儿,他们正坐在帐篷外静静地欣赏满月。

“好美的声音啊!这是青蛙在叫吗,爸爸?”女儿第一个叫了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