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讲义五童话寓言阅读含答案含解析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讲义五童话寓言阅读含答案含解析

三年级阅读训练专题五 童话、寓言阅读童话阅读童话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源于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具有奇妙的幻想,曲折的情节,优美的语言,有趣的内容。

童话一般分为拟人化童话、超人化童话、知识童话(科学童话)等。

阅读童话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理解童话中的幻想内容。

童话的魅力来自于它的幻想和夸张。

这既是童话的艺术手法,也是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所以童话里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所实有的。

但幻想不是胡思乱想,夸张不是不合逻辑的随意编造,它们都不能离开社会现实而独立存在。

我们在理解时,应该把它作为客观生活的反映。

二、把握童话中的比拟特征。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就是通常说的人格化手法。

童话作品常常把非人的有机物、无机物以及抽象的思想、概念比拟成人,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动作和说话做事的能力。

这样,猫狗虎豹,花草树木,一沙一石,一旦进入童话领域,就“活”起来了,就成为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生灵。

因此,我们在阅读童话时,千万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非人的有机物、无机物,而要把它们看做活生生的人。

三、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不论是童话的幻想、比拟、夸张,还是它的思想内容,都源于现实生活,折射现实生活。

例如,社会上有冻死孩子的事情,才出现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童话;世界上有些虚伪的、自欺欺人的人,才出现像《皇帝的新装》那样的作品;还有善与恶、苦与甜、笑与哭等情景在童话里的出现,无一不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因此,我们随作者进入了一个个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上天入地、嬉笑怒骂的时候,决不能小视它的现实意义。

寓言阅读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它的故事情节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得以体现。

中国古代有名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国外的寓言故事《农夫与蛇》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

阅读寓言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

所以,首先要把寓言当作故事去读,弄清楚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时是采用拟人手法写的植物、动物等),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比如《揠苗助长》,故事的起因是“一个人一心盼着自己的禾苗快快长高”;经过是“他走下田去,把地里的禾苗拔高了一些”;结果是“他儿子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二、领会寓言的寓意。

阅读寓言仅仅停留在故事上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含义。

如《揠苗助长》告诉我们的就是,光有良好愿望而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然会把事情办坏。

三、掌握艺术手法,体会寓言的生活哲理。

除了理解寓言的寓意,还要根据寓言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

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结构单一,一般采用一事理的写法,所以它的层次很清楚。

它经常使用拟人、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像《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虽然写的是动物,但是它批评、讽刺的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

再如读了《滥竽充数》这篇寓言后,我们应当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滥竽充数这样的人和事呢?我们应该怎样去识别和揭露他们,不让那些投机者们浑水摸鱼去危害社会呢?阅读下面的童话故事,完成练习。

王子的生日礼物从前,有个叫“砰砰城”的国家,那里是世界上最吵闹的地方。

所有的居民总在大叫大嚷,警察吹着异常刺耳的哨子,连城里的鸭子也有世界上最大的嗓门。

“砰砰城”里最吵闹的是喧闹王子,他________还不满八岁,________制造噪声的本领全国第一。

王子的生日快到了,国王问他想得到什么生日礼物。

“我想听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喧闹王子回答,“我要全城的人在同一时刻发出同样的叫喊,那一定是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于是,国王下旨,在王子生日的那一天的某一个时间,大家要齐声高喊“生日快乐”,共同制造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砰砰城”的居民们开始谈论这件让人激动的事。

一个人想:“我也想听听世界上最响的声音,要是我自己叫得那么响,怎么听得见呢?”邻居替他想了个办法:“你张大嘴巴,装出叫喊的样子,别发出声音,就可以好好听了。

”他们的办法在城里传开了。

王子生日那天,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王宫前。

大家一起等待着,时间到!可是,什么声音也没有!“砰砰城”发生了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整个城市一片寂静。

这下糟了,王子肯定要发怒。

谁也没有想到,阳台上却传来王子的笑声。

因为四周安静,喧闹王子听到了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声音:小鸟在林间歌唱,春风在田野吹拂,小溪在河谷奔流。

这些声音……是他得到的最特别的生日礼物。

从此,“砰砰城”不再吵闹了。

1.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砰砰城”里最吵闹的是喧闹王子,他()还不满八岁,()制造噪声的本领全国第一。

【答案】虽然 但是【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虽然……但是……”。

2.为什么王子生日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发出声音?在短文中找出原因。

【答案】一个人想:“我也想听听世界上最响的声音,要是我自己叫得那么响,怎么听得见呢?”邻居替他想了个办法:“你张大嘴巴,装出叫喊的样子,别发出声音,就可以好好听了。

”他们的办法在城里传开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通过阅读短文第三段就能知道,人们都想听到最响的声音,于是张大嘴巴,装出叫喊的样子,不发出声音。

文中的原句是:一个人想:“我也想听听世界上最响的声音,要是我自己叫得那么响,怎么听得见呢?”邻居替他想了个办法:“你张大嘴巴,装出叫喊的样子,别发出声音,就可以好好听了。

”他们的办法在城里传开了。

3.为什么王子从来没有听到过小鸟、春风、小溪的声音?【答案】因为以前“砰砰城”太吵了,噪音掩盖了小鸟、春风、小溪的声音。

【解析】本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通过阅读第一段可知,“砰砰城”太吵了,以致于不能听到小鸟、春风、小溪的声音。

4.读短文最后一句话,为什么“砰砰城”再也不吵闹了?【答案】因为大家都知道了安静的好处和噪音的坏处。

【解析】本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描写到:由于四周十分安静,人们听到了小鸟在林间歌唱,春风在田野吹拂,小溪在河谷奔流的声音。

从此,“砰砰城”不再吵闹了。

由此可以看出,人们体会到安静的好吃和噪音的坏处。

据此作答即可。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蚂蚁和螳螂在夏天里,蚂蚁们每天一大早便起床,辛勤地工作着。

螳螂呢?天天“叽里叽里”地唱着歌,游手好闲地过日子。

每一个地方都有吃的东西,满山遍野都是盛开的花朵,真是一个快乐的夏天啊!螳螂看到蚂蚁工作,感到非常奇怪。

“喂!蚂蚁先生,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工作呢?稍微休息一下,像我这样唱唱歌不是很好吗?”可是,蚂蚁仍然继续工作着,说:“在夏天里贮存食物,这是为严寒的冬天做准备呀!”螳螂听蚂蚁这么说,就不再理蚂蚁。

“哎!真是麻烦,干吗要想那么久以后的事呢?”快乐的夏天结束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

北风呼呼地吹着,天空中下着绵绵的雪花。

到处都是雪,螳螂一点食物都找不到,消瘦得不成样子。

螳螂蹒跚地走在雪地上,心想:我若像蚂蚁先生那样,在夏天里贮存食物该多好啊!1.文章共有个自然段。

第 自然段写了螳螂和蚂蚁的对话。

2.蚂蚁和螳螂在夏天的表现各是怎样的?试着用简单的话或一个词语来概括。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蚂蚁或螳螂说些什么?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南辕北辙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他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离楚国也就越远了。

1.找出《南辕北辙》中人物的对话,填入表里。

朋友坐车人2.朋友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3.坐车人为什么不听劝告?他的理由是什么?4.从坐车人的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5.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三、阅下面的故事,回答问题。

蜗牛很久以前,蜗牛长着一对翅膀,四只脚,一对触角,在空中自由地飞舞着。

在一次重大的飞行比赛中,蜗牛遥遥领先,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蜜蜂、蝴蝶……夺得了冠军。

于是奖杯便授给了蜗牛。

蜗牛得了奖杯,得意扬扬地飞舞着,叫喊着。

这以后,它把奖杯时刻带在身边,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

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就只能在地上爬行了。

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走。

好心的朋友见蜗牛背着沉重的奖杯,艰难地爬行着,便劝它把奖杯放下来。

蜗牛却把别人的好心当成恶意。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去劝它了。

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连在了一起,它再也不能飞行了。

只能背着沉重的奖杯,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由于它睡觉时头缩在奖杯里,现在只能勉强地从奖杯里伸出长着一对触角的头。

看,荣誉竟成了蜗牛的负担。

1.蜗牛从前的样子是(),现在的样子是()。

A.背着奖杯,在地上慢慢爬行,睡觉时头缩在奖杯里,勉强从奖杯里伸出触角B.长着一对翅膀,四只脚,一对触角,在空中飞2.阅读第3自然段,找出蜗牛得奖后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

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这些描写的作用是()。

A.表现他骄傲、虚荣,把一时的成功当做永久的荣誉的狭隘性格B.表现出蜗牛积极上进,懂得珍惜自己的荣誉4.“蜗牛得了奖杯,得意扬扬地飞舞着,叫喊着。

”这句话的意思是()。

A.这句话是说蜗牛得了奖杯,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B.这句话讽刺它,荣誉面前不冷静,而是到处炫耀自己,它希望别人都知道它获得了奖杯5.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

相关主题